《常用漢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講解漢字來源與構字方法的古代漢語工具書。初版以來,作者在此基礎上吸收古文字學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訂重編,優選*換瞭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補充瞭許多新內容,編成《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齣版。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頭4438個,以通行規範字為字頭,加注拼音、筆畫、部首等信息,附列對應的繁體字、異體字、傳統舊字形、我國颱灣地區“正體字字形”等。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書按時代次序形象直觀地列齣甲骨文、金文、詛楚文、簡帛文、古陶文、古璽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隸書等多種字形。釋義精當而又有側重,除瞭從漢字的本義、引申義角度對漢字進行解釋外,還對其來源及造字方法、簡化方法、正體字與異體字的關係、新舊字形及海峽兩岸的字形差異等做瞭分析,幫助讀者詳細瞭解漢字發展演變的曆史。 為瞭增加讀者的漢字、漢語文化知識,給閱讀本書提供方便,《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後還附有《新舊字形對照錶》《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古文字齣處年代錶》。《常用漢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講解漢字來源與構字方法的古代漢語工具書。初版以來,作者在此基礎上吸收古文字學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訂重編,優選*換瞭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補充瞭許多新內容,編成《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齣版。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頭4438個,以通行規範字為字頭,加注拼音、筆畫、部首等信息,附列對應的繁體字、異體字、傳統舊字形、我國颱灣地區“正體字字形”等。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書按時代次序形象直觀地列齣甲骨文、金文、詛楚文、簡帛文、古陶文、古璽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隸書等多種字形。釋義精當而又有側重,除瞭從漢字的本義、引申義角度對漢字進行解釋外,還對其來源及造字方法、簡化方法、正體字與異體字的關係、新舊字形及海峽兩岸的字形差異等做瞭分析,幫助讀者詳細瞭解漢字發展演變的曆史。 為瞭增加讀者的漢字、漢語文化知識,給閱讀本書提供方便,《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後還附有《新舊字形對照錶》《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古文字齣處年代錶》。《常用漢字源流字典》是一部講解漢字來源與構字方法的古代漢語工具書。初版以來,作者在此基礎上吸收古文字學研究的新成果等大幅度修訂重編,優選*換瞭大部分古文字字形,補充瞭許多新內容,編成《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齣版。
《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收字頭4438個,以通行規範字為字頭,加注拼音、筆畫、部首等信息,附列對應的繁體字、異體字、傳統舊字形、我國颱灣地區“正體字字形”等。為字源分析的需要,本書按時代次序形象直觀地列齣甲骨文、金文、詛楚文、簡帛文、古陶文、古璽文、石刻、籀文、古文、小篆、隸書等多種字形。釋義精當而又有側重,除瞭從漢字的本義、引申義角度對漢字進行解釋外,還對其來源及造字方法、簡化方法、正體字與異體字的關係、新舊字形及海峽兩岸的字形差異等做瞭分析,幫助讀者詳細瞭解漢字發展演變的曆史。 為瞭增加讀者的漢字、漢語文化知識,給閱讀本書提供方便,《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二版)正文後還附有《新舊字形對照錶》《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前言 1
凡例 3
字頭筆畫索引 7
字頭音節索引 28
正文 1-589附錄
新舊字形對照錶 590
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 591
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 592
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598
補白插圖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銘文 171
新泰田齊陶文 234
鄂君啓舟節 293
齊國貨幣 307
北大秦簡 400
秦封泥 440前言 1
凡例 3
字頭筆畫索引 7
字頭音節索引 28
正文 1-589附錄
新舊字形對照錶 590
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 591
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 592
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598
補白插圖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銘文 171
新泰田齊陶文 234
鄂君啓舟節 293
齊國貨幣 307
北大秦簡 400
秦封泥 440前言 1
凡例 3
字頭筆畫索引 7
字頭音節索引 28
正文 1-589附錄
新舊字形對照錶 590
漢字生僻部件讀音錶 591
語言文字名詞術語簡釋 592
古文字齣處年代錶 598
補白插圖
小屯南地甲骨 93
春平相邦葛得鼎 117
大盂鼎銘文 171
新泰田齊陶文 234
鄂君啓舟節 293
齊國貨幣 307
北大秦簡 400
秦封泥 440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之前是有點猶豫的,畢竟現在電子版的工具太多瞭,隨手一搜就能看到一個字的幾種寫法。但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拒絕瞭那種“快餐式”的學習體驗。它的印刷質量非常齣色,紙張厚實,排版疏朗有緻,即便是密集的字形對比圖和復雜的字源解釋,也顯得井井有條,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最欣賞它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字形變化”這一層麵,而是深入到瞭“字義的演變”和“造字理據”的探討。比如,對於一些容易望文生義的形聲字,這本書會追溯聲符和形符最初的含義,讓你明白古人是如何構建這個概念的。這對於我們理解文言文,尤其是理解一些帶有古老文化色彩的詞匯,簡直是醍醐灌頂。我甚至發現,過去有些我理解偏差瞭的古語,對照這本書裏的源流解析後,立刻就豁然開朗瞭。它強迫你放慢速度,去尊重每一個筆畫背後的曆史邏輯,這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是一種難得的心靈沉澱。
評分我給這本書的定位是“案頭必備的學術參考書”,而不是那種隨手翻閱的消遣讀物。我的書房裏已經堆滿瞭各種語言學和文字學的書籍,但這本書填補瞭一個重要的空白——將最前沿的文字學研究成果,以一種相對嚴謹但又極具可讀性的方式呈現齣來。它的第二個版本相比第一個版本,增補和修訂的力度是肉眼可見的,尤其是在一些近現代齣土文獻的考證上,更新瞭許多學界的最新觀點。這讓我感到物超所值,因為它代錶瞭當前研究的最高水準。作為一名業餘研究者,我非常看重這種與時俱進的學術態度。有時候,我甚至會故意挑選一些結構復雜的生僻字去查閱,想看看作者如何庖丁解牛。每一次,它都能提供一個令人信服的解析路徑,這對於構建我自己的知識體係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有人想係統地構建起對漢字結構原理的認知,這本書絕對是繞不開的基石。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漢字曆史著迷的“老學究”量身定做的!我一拿到手,立刻就被它厚實的精裝本和那種沉甸甸的曆史感所吸引。你知道嗎,我過去看一些介紹漢字起源的書,內容總是散亂不成體係,要麼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為瞭通俗而把曆史脈絡給弄得一團漿糊。但這本《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2版)》完全不一樣。它不是那種隻羅列字形演變的工具書,它更像是一位耐心細緻的老師,一步步引導你走進每一個常用漢字的“前世今生”。特彆是它對甲骨文、金文到篆書、隸書的流變過程的闡釋,那簡直是高清重現啊!我記得我翻到“馬”字那一頁時,愣是看瞭半個多小時,從那駱駝般的象形,到後來逐漸抽象化的綫條,那種跨越韆年的對話感,讓我對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又有瞭新的認識。作者顯然在考據上下瞭極大的功夫,每一個字的源流考證都注明瞭齣處和主要的學術觀點,避免瞭那種“一言堂”的武斷。對於我們這些想紮實掌握漢字文化根基的人來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是無可替代的。它不僅僅是一本字典,它是一部微型的漢字史詩。
評分對於那些對傳統文化有情懷,但又苦於找不到一本可靠、深入且不枯燥的漢字源流讀物的人來說,這本《常用漢字源流字典(第2版)(精)》無疑是一個驚喜。它不僅僅是記錄曆史,它是在“激活”曆史。通過這本書,我仿佛能觸摸到那些創造文字的先民的思維軌跡,體會到他們對世界的觀察和抽象能力。它讓我對“文化傳承”有瞭更具體、更感性的理解。我曾嘗試給一些學習中文的外國朋友推薦入門讀物,但總覺得他們需要一本更全麵的工具來理解漢字的“生命力”,這本書就完美符閤這個要求。它的全麵性意味著我不需要再收藏好幾本分散的古文字圖譜,它將最核心的常用漢字源流研究整閤在瞭一起。這是一部值得反復研讀、常置案頭的寶典,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會,其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愈發凸顯。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頗具匠心,雖然內容是嚴肅的學術性探討,但外在的呈現卻非常考究。那種深沉的封麵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拿在手裏有一種莊重感。我有個習慣,喜歡把新買的書放在顯眼的位置,這本書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體現瞭一種對知識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它在實際使用中的便利性。雖然字數眾多,但索引係統做得非常清晰,無論是按部首查閱,還是按拼音查找,都能迅速定位目標字。我特彆喜歡它在字體對比時所使用的清晰度,不同曆史階段的字體(比如商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金文)在同一頁麵上並列展示,一目瞭然,不需要頻繁翻頁比對。這極大地提高瞭我在撰寫文章或進行學術討論時,快速引用和核對字源依據的效率。它成功地在“學術嚴謹性”和“日常工具書的易用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