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5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基本信息
书名: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定价:28.0元
作者:【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31684619
字数:16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同一系列精彩推荐:
href='#' target='_blank'> href='#' target='_blank'> href='#' target='_blank'> href='#' target='_blank'> href='#' target='_blank'>
都说父母与孩子是亲近的人,可是你敢说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么?管教孩子时,你确定是把他们当成孩子,而不是不的成人?孩子有时莫名其妙的言行,突然反常的举止,你确定读懂其背后的心理活动了么?
有歌词道:“我们隔着一颗心的距离”,其实父母和儿女又何尝不是隔着“一颗心的距离”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通过生动的具体事例,升入浅出地阐述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关于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揭开儿童行为表象后的真实内心想法。帮助为人父母的你们,跨越与孩子之间那“一颗心的距离”!
同一系列更多精彩推荐:
href='#' target='_blank'>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href='#' target='_blank'>如何培养独立且社交能力强的孩子 href='#' target='_blank'>顽皮的孩子是天才 href='#' target='_blank'>为什么我的孩子不乖 href='#' target='_blank'>从容育儿 href='#' target='_blank'>这样带孩子就对了--博士爸美国亲子壮游记
href='#' target='_blank'>
内容提要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人格心理学研究、儿童的人格形成、培养方面的精华,及其本人名著《自卑与》中的部分公认内容串连在一起,经过对目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问题,精编而成。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将为众多为孩子的负面心理、叛逆行为苦恼的父母、教师提供良好的指导,并通过各种真实可信的案例提供解答办法,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破解孩子的心理、情绪密码。让家长从此在教育孩子上不再感到无所适从,进而教养出快乐、自信、独立、勇敢的孩子。
目录
作者介绍
奥地利心理学家及医学博士,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阿德勒医生研究个体心理,著书立说数十部,尤其是他在儿童心理学方面的探索,可以作为研究儿童心里从而因材施教非常有支撑的依据。
文摘
章
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指导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孩子的无意识习惯是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在他们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形成的。但不管孩子的习惯是好是坏,都不能怪孩子,家长应该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孩子从小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到了七八岁已经基本上定型了,家长要尊重这个事实。而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不是引导孩子通过努力去改正和克服,而是动辄打骂。这样做不仅是对孩子坏习惯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缺点的纵容。
我们的孩子并非很无知
“现在的孩子啊,怎么能那么无知?”
“像我们那个年代,孩子多好管,现在的孩子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发的牢骚。教育是什么?如果简单归结的话,教育就是一种自我认知和自我引导的过程。对孩子是这样,对家长也同样适用。不过具体说来,教育对于大人和孩子之间存在具体的差异。教育在成年人身上具体表现为自我引导,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教育是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让孩子体会到这个引导的过程。当然了,如果我们愿意,完全可以放任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成长。而且,如果他们的一生足够长的话,一百年、二百年,他们当然也能成长为可以适应现在文明社会的人。显然,我们的一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用在自我无限制地成长上,所以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导。
现今的许多家长总是在责怪自己的孩子,说他们淘气、不听话、学习不好……甚至说孩子无知。但是,孩子为什么无知呢?对于这一点,许多家长始终没有弄明白,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的才能、智力、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于后天的教育。不要说孩子,就是成年人也要认识自己及情感和爱憎的原因。认识自己,本身就已相当困难,对于知识面和生活经验都非常缺的孩子来说,更是加倍的难事了。
许多家长都喜欢这样的孩子:服从、礼貌、俯首帖耳,觉得这样的孩子好管教。但是家长们却没有考虑到,如果每个家庭都是这样的孩子,那么孩子自由的天性就遭到了扼杀。他们变得毫无生气,终日生活在不要吵闹、不要顽皮、不要说谎、要守规矩等的环境中。对他们而言,生命成为一个漫长的否定过程。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这种教育是低俗教育,它只能培养出人的低俗品质,即很听话、唯命是从、害怕批评、举动不违礼俗、不犯过错、从不怀疑别人教给的东西等。塞德尔兹博士认为:循规蹈矩的儿童,长大成人以后必然会成为俗物。
小哈恩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经常和同龄的小朋友在外面玩耍嬉戏,为此他的父亲哈赛多次训斥他:“孩子,你要老实待在家里!不要总在外面风风火火地瞎闹。到了考试的时候,如果你的成绩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哈恩虽然嘴上答应着,可是背后照样我行我素。每当小哈恩犯错误时,哈赛总是一顿训斥,邻居们都说就是因为哈赛太严厉了,哈恩才会比较叛逆。如果哈赛能好好和孩子讲道理,哈恩就不是现在这样不听话了。
孩子无知,是因为 缺乏教育或者家长的教育不合理。虽然家长都一直在说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但是他们自己却不知道素质是什么,只是一味地按自己的心愿,培养听话懂礼貌的孩子,并且一再要求学习成绩。这种单方面的教育,只能造成孩子知识的匮乏,由此被人们认为无知。
别忽略了孩子的人格
说到孩子的人格问题,估计好多人都会露出惊异的眼神。连家长都没有弄清楚人格的教育呢,更何况孩子?人格的概念千般万种,也千奇百怪,每个人的理解都有不同。不过即使再不同,我们也要培养孩子人格的形成。因为人格的形成,是孩子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记得有个这样的故事:有位幼儿园教师带着班上的小朋友去纪念场所参观。进大门之前,教师让小朋友排成一排,并规定后面一个人要看着前面一个的后脑勺。小朋友参观完毕回到家里,家长问他们在纪念馆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回答说:“前面小朋友的后脑勺。”
多少年来,人们对这种模式化、简单化的东西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不觉其危害,从而不知扼杀了多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年大家接受了一些国外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就会发现,与外国的学生比较,中国的孩子往往考试成绩不错,但在活力和动手能力方面不如外国的孩子。这种情况跟中国家长轻视个性、创造性的培养方式不无关系。人格教育的缺失、薄弱会造成一些孩子独立意识、主体意识的缺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用宠、惯、溺爱的方法来“疼爱”孩子,然后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就用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家长、教师总是数落孩子的缺点,让他觉得自己毫无优点,家长把孩子当作完全隶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教师把学生当作必须服从自己的绵羊,这必然使他们从小丧失独立人格和自尊。
在孩子的人格形成中,有两方面可以重点塑造:开发智力和塑造行为。只不过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是开发了智力,而没有很好地塑造行为;或是只是塑造了行为,而没有很好地开发智力。孩子人格的形成,表现为孩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各种习惯已经趋于稳定,孩子的意识已经在心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有了独立的思想,也就有了做人的尊严,也就有了独立的人格。在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方面,家长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
尊重孩子的习惯:一种是孩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习惯;另一种则是孩子通过有意识地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形成的新习惯。无意识的习惯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已经基本上趋于稳定。而后一种习惯的形成,在少年时期才刚刚开始。
孩子的无意识习惯是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在他们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形成的。但不管孩子的习惯是好是坏,都不能怪孩子,家长应该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孩子从小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到了七八岁已经基本上定型了,家长要尊重这个事实。而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不是引导孩子通过努力去改正和克服,而是动辄打骂。这样做不仅是对孩子坏习惯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缺点的纵容。
除了要善待孩子无意识形成的习惯,还要尊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新习惯。这种习惯是孩子通过有意识地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建立意识心理模式形成的新习惯。这种习惯既延续了无意识的习惯,也集成了现阶段的新习惯。如果家长在孩子形成无意识习惯的年龄段里,有效开发了孩子的智力,通过引导孩子对感性、形象问题的观察和思考,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培养了孩子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就会在下一阶段新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不至于让孩子偏离轨道太远。通过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来养成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在孩子智力开发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别总是让生活考验孩子
有个小女孩在成长中会常常和周围熟悉的人重复这样的话:“曾经有一次咖啡壶掉在桌子上把我烫伤了。”“我记得我3岁的时候,曾经从婴儿车上掉下来。”这个女孩在平时生活中是个孤僻、内向的孩子,记忆中也都是这种让她孤独无助的事情。这是因为她心里总是在责怪在她很小的时候大人没有花费更多的心思照顾她,以至于让她遭受到了很多危险事件。随着初的记忆,她还往往会做着这样的梦:“世界末日已经来到。当我午夜醒来的时候,发现天空被照得通红,天上的星星都纷纷往下坠落,我们生活的地球也将要和另外一个星球相撞,可是,就在撞毁之前,我也醒过来了。”当这个女孩被问及在生活中害怕什么事情的时候,她的回答是,“我怕我不能在生活中获得成功。”她的初不安全的记忆和经常做的噩梦让她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勇气,害怕失败和灾难的到来。
还有一个孩子,一个因为经常遗尿而和母亲不断发生冲突,从而被母亲带到医院来看病的12岁的男孩。他对医生说:“妈咪看到我不在的时候到处找我,还非常害怕地跑到大街上叫我的名字,其实我只是躲在家里的柜子里故意让她找不到我。”在这个孩子看来,自己的乐趣就是:用找麻烦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他获取安全感的办法就是欺:“虽然我生活中被忽视了,但是我却能愚弄别人。”而遗尿不过是他愚弄别人的方式中的一种而已。他想用这种方式来让自己成为中心,他母亲在寻找他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焦虑和紧张,让他有了自己被重视的感觉。这个孩子和前面的那个女孩一样,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安的感觉,只有当自己的行为被别人担心的时候,他们才有被重视、被照顾的感觉,从而也就有了安全感。他想体验的感觉就是: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就会来帮助他。
还有一个孩子,她说她初的记忆就是妈妈让她推着妹妹的娃娃车。这个迹象表示:当她和比自己弱小的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有安全感;当她和她的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有安全感。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应该待在父母的身边多一些。因为他们在童年需要父爱和母爱,也需要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有合作关系。即使他们有和别人在一起的欲望,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对别人感兴趣。还有一个孩子,当被问及她初的记忆时,她的回答是:“我印象深的是我和姐姐还有另外两个女孩在郊外游玩。”这说明她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她还说,自己害怕的就是别人不理她,这也是缺乏安全感和独立性的表现。
对于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独立性的情况,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假如无法找出孩子初的错误,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没有效果,好的办法就是锻炼孩子怎么能更好地和周围人合作以及怎么能使他更加有勇气地面对生活。具体做法是:家长应该经常允许和鼓励孩子和别的孩子在一起游戏、玩耍,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做事。
有的孩子在尝到苦果时,家长只会用粗暴的方式对待,这样只会让孩子的心理负担更加严重。我们总不能期待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地理课的孩子在次的地理考试中就有非常好的成绩吧?只要家长对孩子有信心,相信他能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那么,面对接下来的困难,他就很容易跃过去。
对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家长还要让他们了解到生活的意义。一旦让他们懂得了生活的意义,孩子就像是有了打开生活之门的钥匙。要想拿到这把钥匙,就要鼓励孩子的合作之道,在日常生活及平时的游戏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和同龄孩子之间的合作,并让他们遵循自己的行为方式做事。家长要知道,对合作的任何妨碍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只对自己有兴趣的被宠坏的孩子,很可能把对别人缺乏兴趣的态度带到学校。如果一个孩子对一门功课不感兴趣,而他之所以上课就是因为这样做能换来老师的喜爱。当他接近成年后,这种态度也会影响他和社会的接触,尤其是影响他处世的能力,他不会锻炼自己的责任感和独立性,他也就不能应对任何生活的考验。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这样多鼓励孩子:“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能够处理好!”“我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也能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没有什么比你更棒,我的孩子。”
什么样的孩子需要特别呵护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