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史说官德
定价:59.00元
作者:赵雅丽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200092417
字数:
页码: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史说官德》,是一项利用古今执政智慧、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历代“官德”思想,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廉政教育相结合,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丛书由《史说官德》、《大道官德》、《为官史鉴》、《申论官德》四部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古今官德进行了深入研究,思想教育性强、可读性强,内容充实,可作为全市党员干部进行倡廉教育的教材。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抽出时间来看一看这套丛书,对于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浩然正气,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会大有裨益。
目录
官德概说——德者,行之首。官之魂
先秦时期的官德思想
《尚书》: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诗经》:蔽芾诗章留古今,召伯仁功得民心
《周礼》:以六计察群吏,廉为本
《论语》: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孟子》:吾菩养吾浩然之气
《苟子》:志忍私,然后能公
《》:无私仁爱、谦卑能容、清静无为
《墨子》:兼爱、利民、尚贤、节用
《管子》:法度者,万民之仪表
《韩非子》: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
《晏子春秋》:廉者,政之本也
秦汉时期的官德思想
简《为吏之道》:清洁正直,谨慎坚韧
《文子》:御之以道,养之以德
贾谊《新书》:民之治乱在于吏
徐乐: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
刘向《说苑》、《新序》:行六正,除六邪
严遵《指归》:心如规矩,志如尺衡
扬雄《法言》:仁义礼智信,修身从政之道
董仲舒《春秋繁露》:以德为国,甘于饴蜜,固于胶漆
桓宽《盐铁论》:思仁义以充其位,不为权利以充其私
王符《潜夫论》:为国者,以富民为本
苟悦《申鉴》:屏四患,修六则
马融《忠经》:为国之本,何莫由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德思想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与《诫子书》:治国之政,其犹治家
傅玄《傅子》:开至公之路,秉至平之心
刘昼《刘子》:禁欲于危微
刘义庆《世说新语》:人物高下优劣之品评
隋唐五代时期的官德思想
王通《中说》:无私无偏正其心、恭以俭、清以平
唐太宗《帝范》:勤政任贤、纳谏远谗、节制崇俭、无私仁爱
武则天《臣轨》:忠正诚信、竭诚利民、公正廉洁、戒慎守道
吴兢《贞观政要》:仁爱百姓、任贤纳谏、公平诚信、俭约谦让、戒奢戒贪
姚崇“五诫”:公平正直、以和为美、忠实公正、廉慎不贪、冰清玉洁
“不倒翁”冯道的为官之德
宋辽金时期的官德思想:
宋太祖《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吕本中《官箴》:当官之法,惟有清慎勤
陈襄《州县提纲》:廉,居官者分内事
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
司马光《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北宋五子”: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
林逋《省心录》:士君子尽心利济,便是立命
袁采《世范》:不可一毫妄取于民
胡太初《昼帘绪论》:莅官之要,日廉与勤
胡宏《知言》:修身以寡欲为要
罗大经《鹤林玉露》:士大夫若爱一文,不值一文
崔敦礼《刍言》:思治民不可以不裕民
何坦《何西畴常言》:惟俭足以养廉
真德秀《西山政训》:廉仁公勤四者,为政之本领
朱熹《朱文公政训》:平易近民,为政之本
佚名《爱日斋丛钞》:处事必公,举职必勤
元代的官德思想
张养浩《三事忠告》:省己自律、修身戒贪、心诚爱民
赵素《为政九要》:不沾名不吊利,必享天爵
张光祖《言行龟鉴》:当官处事,但务着实
徐元瑞《吏学指南》:尚廉尚勤尚能之吏员三尚
叶留《为政善报事类》:功于百姓,福泽后裔
明代的官德思想
御制官箴:醒贪惩贪,激浊扬清
张居正:惧则思,惧则慎
曹端:吏畏吾廉,民服吾公
汪天锡《官箴集要》:正心,正己,持廉,正内
薛碹《从政录》:居官之七要
徐榜《宦游日记》:秉公保民、清廉勤俭
徐祯稷《耻言》:忌五蔽,绝四恃六恶
佚名《居官格言》:以法律为师
高攀龙《高子遗书》:终身不取一毫非分之得
王守仁《传习录》:人心得其正者,即道心
清言:一盏修身养性之香茗
清代的官德思想
《御制人臣儆心录》:深戒八种官场通病
章梗《康熙政要》:大臣与京官的正面表率
郑端《政学录》:勿做“喜事之吏”
于成龙《亲民官自省六戒》:亲民之官自省六戒
陈弘谋《在官法戒录》与《从政遗规》:贪欲二字,坏尽世间之人
袁守定《图民录》:为民,即是效忠
田文镜、李卫《州县事宜》:讲求做个清白吏
颜氏祖孙:三十六字官箴的践行
汪辉祖《佐治药言》与《学治臆说》:立品正心,吏不可墨
方大浞《平平言》:耐苦,不可作受用之想
觉罗乌尔通阿《居官日省录》:忍耐割舍省俭,可做好官
金庸斋《居官必览》:居官必览之“枕边书”
高廷瑶《宦游纪略》:必有一副爱之之心,又必有一副爱之之力
叶镇《作吏要言》:“消受得过”四字,良心也,公道也
刚毅《居官镜》:居官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为主
王永彬《围炉夜话》:寒夜围炉旁的稳当话、平常话
参考书目
后 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书中引用的原始材料之丰富和精准,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注意到,作者对史籍的征引极其审慎,几乎每一个关键论点后面都有详实的出处佐证,并且注释部分也并未偷懒,而是提供了大量的背景信息和学术辨析。这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极大的福音,它极大地降低了二次核实的成本,并且提供了进一步深挖某一史料的线索。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引用时,似乎有一种“忠实于原文精神”的自觉。她不会为了迎合自己的论点而断章取义,而是将原始文本的语境完整地呈现出来,即便某些段落的措辞略显晦涩,作者也选择保留其原貌,体现了对历史原真性的尊重。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本书的学术公信力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让人在阅读时,心中充满了踏实感,确信自己正在接触的是经过反复锤炼的可靠知识。
评分这本书在方法论上的创新令人耳目一新,它似乎超越了传统的地方志或人物传记的范畴,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比较分析框架。作者巧妙地引入了跨时代的对比分析,比如将汉代的察举制与唐代的科举制在选拔官员时对德行要求的差异进行了精妙的对比。这种对比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制度背后的伦理驱动力,探讨了社会结构如何塑造了个体的道德预期。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复思考作者提出的一个观点:某些“美德”在特定历史时期可能被异化为某种政治工具。这种反思性的解读,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思想深度,促使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教科书简化处理的历史人物。它不仅仅是在梳理“过去做了什么”,更是在追问“为什么会那样做”,以及“这种驱动力在今天还有哪些影子”。对于长期关注历史演变的读者来说,这种穿透表象直达本质的分析,无疑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封面采用了深沉的墨绿色调,配以烫金的字体,庄重中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拿在手里,那种微微的粗糙感和恰到好处的重量,让人立刻意识到这不是一本可以随意翻阅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米白色调有效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字体的排版疏密得当,古朴典雅的宋体与现代的阅读习惯完美结合。作者在章节划分上也颇具匠心,每一章的标题都如同一个引人入胜的谜语,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历史脉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收录的一些珍贵历史文献的影印件,装裱得精致无比,仿佛穿越时空,亲手触摸到了那些久远的墨迹。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近乎仪式感的阅读体验,让人对即将展开的学术旅程充满了敬意与期待。从触感到视觉,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强烈的暗示:这里面蕴含的知识是值得被珍视和尊重的。
评分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让人感到“意犹未尽”的地方,那可能正是它对当代启示的探讨略显克制。作者主要将笔墨集中于历史事实的梳理和古代官德精神的溯源,这当然是其核心价值所在。然而,在收尾部分,我非常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古代经验与现代治理困境之间张力的探讨。例如,古代官员面对的利益冲突与现代公务员体系中的伦理挑战,两者在本质上有何异同?如果能有更具前瞻性和批判性的延伸,将历史的重量感与现实的紧迫感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本书的价值无疑会进一步升华。目前的收尾虽然得体,但总觉得在“历史如何照亮当下”这个问题上,还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填补。但这或许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她提供了一套坚实的基础工具和深刻的洞察,将最终的价值判断和应用构建的权力,交还给了每一位深思熟虑的读者。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绪论部分,我立刻被作者那种冷静而犀利的洞察力所折服。她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精准地提取出那些最能反映“官德”核心精神的碎片,并将它们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方式重构起来。不同于许多研究官德的书籍惯常采用的平铺直叙或道德说教,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历史舞台剧。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灵活,时而化身为深宫中的史官,记录着帝王的言行对官风的微妙影响;时而又跳脱出来,以一个现代学者的审慎态度,剖析不同历史时期对“清廉”与“忠诚”的定义是如何演变的。这种多维度的观察,使得原本抽象的“德行”概念变得立体而鲜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灰色地带时的审慎态度,她从不轻易下定论,而是将历史人物置于其时代背景下,让证据自己说话,这种对历史的敬畏感,是衡量一部严肃学术著作的重要标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