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复杂信号频率估计方法及应用
:109.00元
售价:74.1元,便宜34.9元,折扣67
作者:涂亚庆,杨辉跃,张海涛,肖玮,刘良兵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18107777
字数:
页码:32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频率估计作为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通信工程、雷达探测、故障诊断和仪器仪表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纷繁复杂的应用环境中,信号频率呈现出非线性、非平稳、瞬态性和化等特征,针对复杂信号频率估计方法开展研究是现实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复杂信号频率估计方法及应用》总结作者团队多年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复杂信号频率估计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及实际应用。首先,简述了复杂信号频率估计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分析了现有典型频率估计方法;然后,系统深入地重点论述了短时信号频率估计的频谱融合方法、端频信号频率估计的计及负频率方法、时变频率估计的自适应陷波器方法、瞬时频率估计方法与VCO非线性度检测;后,将复杂信号频率估计方法应用于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和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两类典型仪表与装置,详细分析了各种条件的比较实验结果和应用验证效果。
《复杂信号频率估计方法及应用》特色鲜明,内容新颖,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可供从事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和频率估计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阅读与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课程教材与参考书。
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频率估计基本方法
1.2.1 能量重心法
1.2.2 相位差法
1.2.3 幅度比值法
1.2.4 分段FFT法
1.2.5 黄金分割法
1.2.6 三角形法
1.2.7 DTFT法
1.2.8 全相位法
1.2.9 大熵谱法
1.3 时变信号频率跟踪方法
1.3.1 Wigner-Ville分布法
1.3.2 短时傅里叶变换法
1.3.3 小波变换法
1.3.4 Radon-Wigner变换法
1.3.5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法
1.3.6 局域波分解法
1.3.7 自适应陷波器法
1.4 短时信号频率估计方法
1.4.1 相干平均法
1.4.2 频谱平均法
1.4.3 相位相关法
1.4.4 相位积累法
1.4.5 卡布分布法
1.4.6 多段信号频谱融合法
1.5 端频信号频率估计方法
1.5.1 CZT法
1.5.2 Zoom-FFT法
1.5.3 FFT+FT法
1.5.4 牛顿法
1.5.5 Goetzel细化法
1.5.6 频率抽取法
1.5.7 相位补偿细化法
1.5.8 频域增采样内插法
1.5.9 基于小波变换的频谱细化法
1.6 本书内容与组织
1.7 小结
第2章 短时信号频率估计的频谱融合方法
2.1 信号模型
2.1.1 多段信号概念
2.1.2 多段信号获取
2.2 频谱融合原理
2.2.1 邻近频率信号对短时信号频率估计的影响
2.2.2 现有信号分解结构
2.2.3 异频域信号分解结构
2.3 频谱融合法
2.3.1 异频修正矩阵设计
2.3.2 优加权融合频谱生成
2.3.3 频域相关性分析
2.3.4 相关谱峰值搜索
2.4 频谱融合快速算法
2.4.1 DTFT快速算法设计
2.4.2 加权融合频谱矩阵降维处理
2.4.3 算法计算量分析
2.5 交叉信息融合法
2.5.1 方法原理
2.5.2 交叉信息融合
2.5.3 关键技术
2.6 交叉信息融合快速算法
2.6.1 基本思想
2.6.2 关键技术
……
第3章 端频信号频率估计的计及负频率方法
第4章 时变频率估计的自适应陷波器方法
第5章 瞬时频率估计与VCO非线性度检测
第6章 LFMCW雷达测距应用
第7章 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应用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严谨,学术气息浓厚,但又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作者似乎有一种将复杂概念“碎片化”并以清晰逻辑串联起来的魔力。他善于使用类比和生动的比喻来解释那些初看之下令人困惑的数学细节。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讨论某些经典方法局限性时所采用的批判性视角。他没有盲目推崇某一种“万能”方法,而是客观地指出每种方法适用的条件和潜在的弱点,这种平衡的论述方式,培养了读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初学者而言,它像一位耐心的导师,步步引导;对于资深研究者来说,它又像一本值得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提供了许多新的启发点和优化方向。
评分阅读体验中,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软件实现和仿真验证部分所提供的细节。书中提及的许多算法,都附带有详细的伪代码甚至MATLAB/Python实现框架的描述。这极大地弥补了理论书籍在实践操作上的鸿沟。很多时候,我们理解了公式,却不知道如何在代码中高效地实现。而这本书直接提供了清晰的实现思路和关键参数的选择依据,使得读者能够迅速地将理论转化为可运行的程序进行验证和修改。这种“理论+代码”的组合拳,对于工程背景的读者来说,是无价的资源,极大地加速了知识的转化和应用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吸引人,封面的色彩搭配既专业又不失现代感,让人在书店里一眼就能注意到。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属上乘,触感光滑,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排版上花费的心思,图文并茂的布局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公式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对于一些关键算法的流程图展示,逻辑清晰,步骤明确,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而且,书籍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从基础理论的铺陈到高级应用的探讨,过渡自然流畅,读者可以循序渐进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本书的索引和术语表也做得非常详尽,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查阅特定概念时事半功倍。总的来说,从物理形态到内容组织,这本书都体现出出版方和作者对读者的尊重与专业精神。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参考文献和前沿技术追踪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局限于经典的信号处理理论,还大量引用了近五年内的高质量期刊和会议论文,体现了作者对该领域最新进展的密切关注。例如,书中对某些基于机器学习的估计技术在特定场景下的性能评估,其数据的广度和深度令人印象深刻。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份该领域的“状态报告”。通过这本书,我得以快速了解当前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尚未解决的挑战,这对我后续的研究方向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这种与时俱进的特性,是很多老旧教材所不具备的宝贵品质。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的完美结合。作者似乎没有停留在抽象的数学推导上,而是将每一个核心概念都紧密地与实际应用场景联系起来。书中对不同环境下的干扰模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这些分析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基于大量实际测量数据和仿真验证得出的结论。特别是关于特定非平稳信号处理的那几个章节,深入剖析了时频分析工具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更具鲁棒性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处理真实世界的复杂数据至关重要。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详实可靠,不仅仅是给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如何思考”——即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应该如何选择、定制和优化相应的处理流程。这种教学方法,远胜于单纯的知识灌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