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李维格
定价: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吴晓东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310043927
字数:8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李维格是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有相当影响的先驱者之一。由吴晓东编著的这本《李维格--一位鲜为人知的近代科技教育先驱》以李维格的科技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在整理和分析大量手史料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从事科技教育作为线索,研究李维格这样一个在晚清大变革时期的普通爱国知识分子是如何在工作的不同阶段矢志不渝的致力于推进科技教育,培养科技人才的。
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种题材的作品抱持着一定的保留态度,总觉得可能流于表面或矫揉造作。然而,这本书在情感表达上的克制与力量感,彻底颠覆了我的偏见。作者很擅长使用“留白”的艺术,很多激烈的情感冲突,没有通过大段的独白来宣泄,而是通过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或者一段戛然而止的对话来暗示,反而更具穿透力。这种含蓄却又极其精准的表达方式,避免了情感的泛滥和廉价,让读者能够有空间去填补和感受那些未言明的情绪。特别是处理“失去”的主题时,那种内敛的哀伤,比歇斯底里的哭喊更让人心碎,显示出作者对情感描摹有着极高的自我要求和艺术掌控力。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场景构建能力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对于环境的描写,绝不仅仅是背景板的作用,而是深深地融入了故事的情感基调之中。无论是描绘宏伟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刻画幽暗压抑的室内空间,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强烈。比如,书中对于那座古老图书馆内部光影变幻的描写,那种尘封已久的书籍散发出的独特气味,以及透过彩色玻璃洒下的斑驳光线,我都仿佛能清晰地“闻到”和“看见”。这种强烈的画面感,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沉浸体验。此外,作者对不同地域风俗习惯的考据也相当扎实,使得故事的地理背景充满了异域情调和真实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文本的层次,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远行。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哲学思辨的探讨。它不像一些作品那样,生硬地把理论抛给读者,而是将深刻的议题巧妙地编织进了角色日常的对话和面临的困境之中。关于“选择与宿命”、“真实与虚幻”的边界,作者通过主角一系列艰难的抉择,引发了我长时间的沉思。它没有给我一个简单的答案,反而提出了更多更尖锐的问题,促使我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某些日常问题的角度都发生了微妙的偏移,这正是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它不仅提供了娱乐,更提供了成长的契机。这种思想上的碰撞和启迪,远比单纯的情节跌宕起伏来得更为持久和深刻。
评分从文学技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精巧,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碎片化叙事特点,但却又奇妙地保持了整体的连贯性。作者频繁地使用闪回和多重视角切换,一开始可能会让习惯线性叙事的读者感到些许不适,但这恰恰是作者故意为之,目的是为了逐步揭示一个被时间尘封的真相。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都在后续的章节中被重新拾起并赋予了新的意义,这种“伏笔回收”的处理手法,堪称教科书级别。当我读到最后,将所有的线索串联起来的那一刻,那种豁然开朗的震撼感,是其他很多结构松散的作品无法给予的。它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到解谜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从开篇的娓娓道来,到中段情节的层层递进,再到高潮部分的爆发,都处理得张弛有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绘人物内心挣扎时的那种细腻入微,仿佛能透过文字直接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每一个角色的动机都显得非常真实可信,即便是配角,他们的行为逻辑也清晰可辨,没有为了推动剧情而生硬地被塑造成工具人的感觉。尤其是在处理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时,作者展现出了高超的技巧,那种微妙的情感变化和误解的产生与化解,都处理得极其自然流畅,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常常为了一个悬念而熬夜。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使得整部作品的厚重感得以凸显,绝非一目了然的快餐文学可以比拟。作者在遣词造句上也颇下功夫,语言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叙事的简洁明快,读起来是一种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