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创新方法战略丛书:中国古代官员创新之道
定价:36.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1.5元,折扣68
作者:任俊华,赵建军
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03547683
字数:
页码:24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绝地天通”与官员文化创新意识的形成
·士阶层的兴起与“百家争鸣”
·贾谊“攻守势异”的政治创新主张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创新精神
·李贽“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创新观点
·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的创新思想
·康有为的“全变”思想
·严复的“物竞天择”思想
《创新方法战略丛书:中国古代官员创新之道》系赵建军教授主持的科技部2009年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创新方法的政策环境与体制机制研究”重大项目和任俊华教授主持的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2012年立项课题“中国古代官员的创新之道”的终成果之一。
概论篇
中国古代官员与创新
一、从“官”字的出现及其演变谈起
二、我国古代官员在创新中的角色和地位
三、我国古代官员的创新领域
四、我国古代官员创新的特点
五、我国古代官员创新的局限
思想篇
章 我国古代官员创新思想概述
节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儒家三才论的自然整体观
二、道家和道教的自然整体观
三、佛教缘起论的自然整体观
第二节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分析
一、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二、创新的理论基础
三、创新的意识
四、创新的本质
五、创新的思维
第三节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的现代意义
一、创新型国家的思想源泉
二、创新的有益参考
三、制度创新的宝贵资源
第二章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节 创新思想的形成(史前到西周)
一、绝地天通与官员文化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商汤“日新”
三、周公“惟新”
第二节 创新思想的繁荣(春秋战国)
一、士阶层的兴起与百家争鸣
二、<周易》创新思想
三、法家创新思想
四、兵家创新思想
第三节 创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秦汉到明清)
一、贾谊“攻守势异”的政治创新主张
二、董仲舒的“更化”论
三、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创新精神
四、王安石“新故相除”的创新哲学
五、陆九渊“六经注我”的创新理念
六、李贽“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创新观点
七、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的创新思想
第四节 创新思想在近代的发展(晚清时期)
一、龚自珍的“改革”主张
二、魏源的“变古”思想
三、王韬的“变古以通今”思想
四、康有为的“全变”思想
五、谭嗣同的“新”学思想
六、严复的“物竞天择”思想
小结
方法篇
案例篇
后记
我国古代是非常重视创新的,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进行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据传,早在夏以前的颛顼时代,就有“火正”一职,专门负责观测“大火”(心宿二),根据其出没来指导农业生产。
据文献记载,夏代曾设置六卿,以掌中央政务。这“六卿”是:司空(为六卿之首)、后稷(掌管农业)、司徒(掌管文化)、士或大理(掌管刑狱)、共工(掌管百工营建)、虞人(掌管山泽畜牧)。可以看出,后稷、共工和虞人的职掌都与技术有关。事实上,农业生产技术、营建技术(包括建筑房屋、修建沟渠)和自然资源管理都是先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秦统一中国后,在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公”之下分设“九卿”,使中央机构基本系统化,其中,“奉常”主管礼仪祭祀以及今属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的事务,“治粟内史”掌管农业、财政以及盐铁专卖,“少府”掌管皇室财产、物资供应以及宗庙陵园营建等,都与科技活动有一定关系。汉代仍设九卿,且其职能大体不变,只是部分机构改名。
东汉时建立尚书台,西汉在尚书台下设立六曹,六曹成为以后近两千年间国家六部的雏形。隋代在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礼部、兵部、都官部、度支部、工部。每部之下辖四司,每部均以司为本司或头司,余力子司。这类设置沿历千余年,直到今天,我国中央各部其下设司,犹是古之余绪。当然,历代在各部之下设司的名称时有不同,数目到明清后也有变化。
唐初定六部名称“吏、户、礼、兵、刑、工”,一直沿用到清末,其间只有短期改动。除了六部之外,隋唐以后各朝往往还有一些新设的与部同级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例如,隋唐有“五监”:“国子监”主管学校教育;“少府监”主管手工业制作;“将作监”管宫庙工程修建;“军器监”管武器与军用品的生产;“都水监”管河渠水利,这些都与科技有一定关系。
到明清时,大体说来,科技管理与工程技术有关的归“工部”;与农学有关的归“户部”;与天文学有关的归“钦天监”;与医学有关的归“太医院”;与算学有关的归“国子监”。
从我国机构的设置就可见其对天文、农学、医学、科技工程、算学等创新的重视程度。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古代,单靠个人的努力,创新是很难见成效的。
……
概论篇
中国古代官员与创新
一、从“官”字的出现及其演变谈起
二、我国古代官员在创新中的角色和地位
三、我国古代官员的创新领域
四、我国古代官员创新的特点
五、我国古代官员创新的局限
思想篇
章 我国古代官员创新思想概述
节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的哲学基础
一、儒家三才论的自然整体观
二、道家和道教的自然整体观
三、佛教缘起论的自然整体观
第二节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分析
一、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二、创新的理论基础
三、创新的意识
四、创新的本质
五、创新的思维
第三节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的现代意义
一、创新型国家的思想源泉
二、创新的有益参考
三、制度创新的宝贵资源
第二章 古代官员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节 创新思想的形成(史前到西周)
一、绝地天通与官员文化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商汤“日新”
三、周公“惟新”
第二节 创新思想的繁荣(春秋战国)
一、士阶层的兴起与百家争鸣
二、<周易》创新思想
三、法家创新思想
四、兵家创新思想
第三节 创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秦汉到明清)
一、贾谊“攻守势异”的政治创新主张
二、董仲舒的“更化”论
三、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创新精神
四、王安石“新故相除”的创新哲学
五、陆九渊“六经注我”的创新理念
六、李贽“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创新观点
七、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的创新思想
第四节 创新思想在近代的发展(晚清时期)
一、龚自珍的“改革”主张
二、魏源的“变古”思想
三、王韬的“变古以通今”思想
四、康有为的“全变”思想
五、谭嗣同的“新”学思想
六、严复的“物竞天择”思想
小结
方法篇
案例篇
后记
这本书的书名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中国实践》,光是看到这个标题,我的心头就涌起一股探索的冲动。我一直对我们国家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飞速发展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案例。这本书似乎正是深入挖掘这些“中国故事”的绝佳途径。我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系统地梳理从基础研究到市场应用的全过程,那些关键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的逻辑,以及本土企业在面对全球竞争时所展现出的独特韧性和创新模式。我特别想了解,在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中国是如何平衡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构建起一个更具弹性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的。如果书中能辅以扎实的统计数据和具体的企业案例分析,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样才能真正触摸到中国创新脉搏的跳动,理解那些宏大叙事背后的具体操作层面是如何实现的。那种将理论分析与鲜活案例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往往最能引人入胜,让人在阅读中获得启发,甚至能够反思我们自身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以借鉴的思路。
评分最近读完了《大国博弈:全球供应链重塑下的战略选择》,感触颇深,尤其是它对地缘政治与经济贸易之间复杂互动的剖析。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贸易摩擦层面,而是将供应链的变迁视为国家力量再分配的关键战场。作者的分析逻辑缜密,似乎对国际关系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将当前的局势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审视,使得许多看似突发性的事件都有了可以追溯的根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关键节点控制权”的论述,这让我意识到,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谁掌握了稀缺资源和核心技术标准,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不过,我个人认为,书中对于新兴经济体如何有效利用这种重塑期实现“弯道超车”的探讨可以再深入一些,毕竟每一个变局中都孕育着巨大的机遇。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能够提升战略思维高度的著作,能让人从更广阔的维度去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格局。
评分我最近接触了一本名为《隐形冠军的秘密:中小企业如何在细分市场称王》的书籍,简直是企业管理者的福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去谈那些人尽皆知的跨国巨头,而是将聚光灯投向了那些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做到全球顶尖的“隐形冠军”。作者显然花了很多时间去田野调查,描述了这些企业如何通过极度的专注、对客户需求的微小洞察以及近乎偏执的质量控制,在看似冷门的细分市场中建立起难以逾越的护城河。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知识沉淀与文化传承”的章节,这说明了技术壁垒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与企业文化和人才培养紧密相连的。如果说大型企业是“面子”,这些中小企业就是支撑整个工业体系的“里子”。阅读此书,让人深刻反思,真正的竞争力并非在于规模有多大,而在于你的不可替代性有多强。这本书无疑为无数渴望突破瓶颈、追求卓越的中小企业指明了方向,激励人去深耕、去专注。
评分对于一个对历史叙事有着特殊偏好的读者来说,《丝绸之路的再想象:数字时代的互联互通》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它跳出了传统的地理概念,将“丝绸之路”的概念进行了解构和重塑,探讨在信息高速公路时代,文化、资本和数据流动的“新丝路”是如何形成的。作者的文笔非常富有画面感,仿佛能带领读者穿越不同的时空维度,去感受古老的贸易通道如何演化成今日复杂的全球网络。书中对“软联通”的强调,尤其值得深思——技术设施的互联只是第一步,制度、标准和信任的对接才是更深层次的挑战。我欣赏作者并没有把目光仅仅局限于经济利益,而是探讨了这种互联互通对不同文明理解和包容性的影响,这使得全书的立意更为高远,充满了人文关怀。它成功地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科技议题融合,提供了一种富有诗意的分析框架。
评分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书,暂且称之为《决策迷雾:人类思维的非理性边界》。这本书对于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随机的错误判断,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作者极其擅长用生动的生活场景来解释复杂的认知偏差,比如锚定效应、确认偏误等等,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立刻意识到自己日常行为中充满了“非理性”的陷阱。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感官接收信息到大脑进行处理,再到最终做出选择,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决策地图”。我特别想知道,在面对高度不确定的未来时,我们能否通过刻意的训练来最小化这些根深蒂固的思维捷径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书中能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心智训练方法,那就更完美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颠覆性的,它迫使你开始审视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