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指导(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
定价:18.00元
售价:12.2元,便宜5.8元,折扣67
作者:王艳芬 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3023361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182kg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指导(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是关于通信电子电路课程的实验教材,共包括4章内容,即通信电子电路基础实验、通信电子电路综合实验、通信电子电路软件仿真与分析和常用仪器介绍。从9个基础实验入手,介绍了通信电子电路单元电路的实验原理和测试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由单元电路组成的典型通信系统的综合性实验,这些实验与实际紧密结合,再现了高频工程环境;然后引入MATLAB和PSpice电路仿真,拓宽了实验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实验内容既有基础性、设计型的,又有综合型的;既有硬件电路,又有软件仿真,内容全面,实用性强。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指导(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可以作为高校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通信电子电路或高频电路课程的实验指导书,也可以作为通信电子电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章通信电子电路基础实验
1.1小信号调谐放大器设计
1.2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
1.3调谐功率放大器实验
1.4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实验
1.5石英晶体振荡器设计
1.6调幅与检波实验
1.7变容二极管调频与相位鉴频器实验
1.8晶体三极管混频器实验
1.9中频放大器实验
第2章通信电子电路综合实验
2.1调幅发射与接收实验
2.1.1调幅发射机
2.1.2调幅接收机
2.1.3调幅发射与接收系统的联调
2.2锁相环调频发射与鉴频接收实验
2.2.1锁相环调频发射机
2.2.2锁相环鉴频接收机
2.336MHz中功率调频无线发射、接收机实验
2.3.136MHz中功率调频无线发射机的综合调测
2.3.236MHz无线调频接收机的综合调测
第3章通信电子电路软件仿真与分析
3.1通信电子电路MATLAB仿真与分析
3.1.1MATLAB仿真软件简介
3.1.2振幅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
3.1.3频率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
3.1.4变频器的MATLAB仿真
3.1.5无线电调幅广播发射与接收系统的MATLAB仿真
3.2通信电子电路PSpice仿真与分析
3.2.1PSpice电路仿真软件简介
3.2.2小信号调谐放大器PSpice电路仿真
3.2.3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PSpice电路仿真
3.2.4LC振荡器的PSpice电路仿真
3.2.5集电极调幅电路的PSpice仿真
3.2.6场效应管变频器的PSpice电路仿真
第4章常用仪器介绍
4.1DS5022M数字存储示波器
4.2BT3GⅡ型频率特性测试仪
4.3高频Q表QBG
附录通信电子电路实验箱
简介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严谨又实用的气息,那种老派教材特有的扎实感,让人一拿到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速成宝典”。我记得我大学刚开始接触电子实验时,最头疼的就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那道看不见的鸿沟,书本上的公式推导得天花乱坠,可一旦面对面包板和示波器,就如同两眼一抹黑。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似乎完全理解这种初学者的困境。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电路图,而是把每一个实验模块都拆解得极其细致,从最基本的元器件特性讲解,到复杂的系统级联,每一步都有详尽的步骤指导和操作注意事项。我尤其欣赏它在安全规范上的强调,这一点很多教材往往一带而过,但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验室里摸爬滚打的新人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它教会的不仅仅是如何让电路跑起来,更是如何用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调试过程,那种对细节的关注,真的能让人少走很多弯路。读完前几个章节,我对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不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傅里叶变换概念里,而是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波形是如何被“揉捏”和“还原”的。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风格,乍一看可能有点“复古”,完全不像现在市面上那些色彩斑斓、图文并茂的网红教材。但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它把所有的“华丽”都用在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而不是表面的包装。我最喜欢它在理论深度上的平衡把握。很多实验指导书要么过于偏向理论推导,把实验变成了验证公式的枯燥练习;要么又过于偏向操作流程,让你像个机器人一样按下开关、读取数据,却不明白背后的原理。这本书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支点。它在每个实验前,都会用一种极其精炼的语言,把相关的核心理论点重新梳理一遍,保证你带着清晰的物理图像进入实验台。更棒的是,它还会提供一些“进阶思考题”或者“潜在故障分析”,这才是真正考验一个工程师思维的地方。我记得有一次,我按部就班地搭好一个滤波器电路,结果输出波形一塌糊涂,当时急得团团转。后来翻阅书中的故障排除部分,书中提到的几种常见寄生参数影响的分析,居然完美地解释了我遇到的问题。这种预判性指导,极大地提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跟随指令,而是在主动地探索和驾驭电路。
评分对于那些准备考研或者打算从事硬件设计研究的同学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学会搭电路”的操作手册,更像是一本“学会设计电路”的思维训练工具。我注意到,在一些涉及高频或高速信号处理的章节,作者们非常慷慨地分享了他们多年积累的“经验之谈”,这些往往是教科书上不会明确写出的“潜规则”。比如,关于PCB布局布线对阻抗匹配的影响,书里给出的案例分析就非常到位,直接指出了在实际PCB设计中,走线宽度、间距对信号完整性的微妙影响。这种将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工程实践经验的能力,才是理工科学习的精髓。我过去总觉得,只有读完研究生课程才能接触到这些“高级”的工程智慧,但这本书却把这些精华提前暴露在了我们面前。每次完成一个实验,我都感觉自己的“工程直觉”又上了一个台阶,不再是单纯地相信万用表显示的结果,而是开始质疑:“这个结果合理吗?有没有更优化的设计空间?”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是任何公式都无法直接赋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逻辑性极强,有一种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感觉。它不是把所有实验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而是按照通信电子系统的功能模块,非常系统地进行划分和递进。从最基础的信号源产生和检测,过渡到放大、滤波、混频,最后到达系统的集成和测试。这种编排方式的好处在于,你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能清晰地看到它在整个通信链路中扮演的角色。例如,在学习完基本的有源滤波器设计后,紧接着就会安排一个与信道衰落补偿相关的实验,这样你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个滤波器是必需的,以及它的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最终通信质量的上限。这种关联性学习,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粘性。我发现自己很少需要频繁地在不同章节间跳转去回顾理论,因为每一步的知识点都已经自然地被前置和铺垫好了。这种如同精心构建的“知识阶梯”,使得学习过程的阻力感大大降低,让人更有信心去啃下那些看起来更复杂的综合性实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踏实可靠”,它没有追求花哨的最新技术展示,而是专注于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并且在所有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都不可或缺的核心原理和实验技能。例如,在讲解噪声抑制和抗干扰设计时,它并没有一味地去追逐最新的DSP算法,而是回归到最基础的硬件层面,比如屏蔽技术、接地处理以及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原则。这些“老生常谈”的知识,恰恰是在实际工程现场最容易被忽视,但也最能体现工程师功底的地方。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来说,对这些基础原理的深刻理解,比仅仅会跑通最新的软件库要重要得多。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地基”,让你可以自信地在这个地基上向上搭建未来更复杂的系统架构。它培养的不是一个只会跑软件流程的“操作员”,而是一个真正理解信号如何在物理世界中被传输、被干扰、以及如何被保护的“电子工程师”。对于任何想在通信领域深耕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恒久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