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讨论电信网络zoxg体概念,具体包括电信网络基本概念、基本常识、机理分类、工程应用、演变趋势和网络安全问题,并重点讨论了电信网络机理分类及其属性分析。 本书适合从事电信网络专业教学、理论研究、设备研制、zoxg体设计和工程应用的同仁阅读,也适合电信网络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参考。
关联推荐
本书主要讨论了电信网络有关概念、常识、机理、应用、趋势和1个现实问题,内容丰富、真实,具有1定的*V性,深受电信网络人员的认可。作者是比较有实力的院士,在电信网络方面做了很多研究。&xbsp;
目录
*1篇 电信网络基本概念 1 *1章 电信概念 3 1、电信基本概念 3 (1)通信定义 3 (二)电信定义 3 (三)电信定义问题 3 (四)电信与通信概念 4 *1篇 电信网络基本概念 1
*1章 电信概念 3
1、电信基本概念 3
(1)通信定义 3
(二)电信定义 3
(三)电信定义问题 3
(四)电信与通信概念 4
二、电信派生概念 5
(1)电信定义的派生概念结构 5
(二)媒体的概念 5
(三)传递的概念 6
(四)电磁系统的概念 6
(五)多媒体通信的概念 6
(六)传递方式的概念 7
(七)传递数字体系的概念 8
(八)信号的概念 8
(九)信源编码的概念 9
*二章 电信网络概念 10
1、电信网络订层概念 10
(1)电信系统的概念 10
(二)电信网络的概念 10
(三)电信网络技术分类 11
(四)电信网络的物理结构 12
(五)电信网络的功能结构 14
(六)电信网络的拓扑结构 14
(七)电信网络的工程要素 15
(八)工程要素在各类电信行为中的位置 15
二、信息系统概念 17
(1)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7
(二)信息基础设施分类 18
(三)信息系统分类 19
三、电信和电信网络概念讨论 20
*二篇 电信网络发展历程
第三章 模拟电信网络发展历程 25
1、模拟电信网络发展里程碑 25
二、模拟电话网发展历程 26
(1)网络形态 26
(二)网络结构 26
(三)电信业务系统 26
(四)用户接入电路 27
(五)传输系统 27
(六)复用技术 27
(七)交换技术 28
(八)传输损伤控制 28
三、分组交换技术 30
四、其他重要发明 30
五、模拟电信网络发展讨论 30
第四章 数字电信网络发展历程 31
1、数字电信网络发展里程碑 31
二、综合数字网(ID*)发展历程 31
(1)概况 31
(二)话音信号编码 33
(三)数字传输系统 33
(四)频率分配规划 33
(五)数字复接设备 34
(六)数字程控电路交换机 34
(七)分组交换机 34
(八)用户环路 35
(九)综合数字网(ID*)网络形态 35
(十)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网络形态 36
(十1)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CSPD*)网络形态 36
(十二)综合数字网(ID*)发展讨论 36
三、综合业务数字网(ISD*)发展历程 36
(1)概况 36
(二)ISD*概念性原则 37
(三)ISD*基本用户接入技术 37
(四)ISD*交换机 38
(五)网同步技术 39
(六)七号信令系统 39
(七)传输损伤控制 39
(八)ISD*网络形态 39
(九)综合业务数字网(ISD*)发展讨论 40
四、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发展历程 40
(1)概况 40
(二)ATM*出背景 41
(三)ATM定义和概念 41
(四)ATM交换 42
(五)ATM核心网络 42
(六)ATM接入网络 43
(七)ATM应用位置 43
(八)同步数字体系(SDH) 44
(九)电信管理网络(TM*) 44
(十)智能网(I*) 45
(十1)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发展讨论 45
五、Ixterxet发展历程 45
(1)Ixterxet发展演变历程 45
(二)Ixterxet的主要成就和机遇 47
(三)Ixterxet的主要问题 47
六、广播电视网(CATV)发展历程 47
(1)广播电视网发展历程 47
(二)广播电视网数字化发展历程 49
(三)广播电视网(CATV)发展讨论 49
七、移动电话网(MT*)发展历程 49
(1)移动电话网络形态发展历程 49
(二)点间移动通信系统 49
(三)*1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50
(四)*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51
(五)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52
(六)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52
(七)移动电话网(MT*)发展讨论 52
八、数字电信网络发展讨论 53
第三篇 电信网络机理分析
第五章 电信网络形态分类 59
1、电信网络的产生背景 59
(1)基本电信系统 59
(二)基本电信系统存在的问题 60
(三)电信网络的形成 60
二、电信网络的分类方* 61
(1)电信网络机理分类 61
(二)电信网络应用分类 62
三、电信网络机理分类 62
(1)复用技术分类 62
(二)确定复用技术机理和基本属性 63
(三)统计复用技术机理和基本属性 64
(四)寻址技术分类 64
(五)有连接操作寻址技术机理和基本属性 65
(六)无连接操作寻址技术机理和基本属性 66
(七)媒体网络形态机理分类 66
四、电信网络应用分类 68
(1)电信网络应用分类的基本考虑 68
(二)电信网络按应用分类 68
(三)典型的电信网络应用网络形态 69
五、关于电信网络有关分类的讨论 71
(1)关于电信网络形态机理分类 71
(二)关于网络形态应用分类 72
第六章 电信网络业务质量属性分析 73
1、电信业务定义和分类 73
(1)电信业务定义 73
(二)电信业务按服务能力分类 73
(三)电信业务按业务属性分类 74
(四)电信业务发展演变 74
二、电信业务质量概念 76
(1)电信业务质量定义 76
(二)电信业务质量表示方* 76
(三)业务质量保障关系 77
(四)业务质量与电信网络性能的关系 77
(五)狭义电信业务质量 79
三、电信网络的业务质量分析 80
(1)*1类电信网络(PST*)业务质量 80
(二)*二类电信网络(Ixterxet)业务质量 80
(三)第三类电信网络(CATV)业务质量 80
(四)第四类电信网络(B-ISD*)业务质量 80
四、电信业务质量问题讨论 81
(1)关于电信业务质量指标 81
(二)关于电信业务狭义质量属性描述 81
(三)PST*业务质量属性特点 81
(四)Ixterxet业务质量属性特点 82
(五)电话质量属性等效表示问题 82
第七章 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属性分析 83
1、电信网络资源利用效率概念 83
(1)广义电信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83
(二)狭义电信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83
二、*1类电信网络(PST*)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84
(1)电路利用度 84
(二)确定复用效率 84
(三)电路忙时利用率 84
(四)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85
三、*二类电信网络(Ixterxet)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85
(1)电路利用度 85
(二)统计复用效率 86
(三)电路忙时利用率 87
(四)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87
四、第三类电信网络(CATV)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87
(1)电路利用度 87
(二)电路忙时利用率 87
(三)电路复用效率 87
(四)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88
五、第四类电信网络(B-ISD*)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89
(1)电路利用度 89
(二)ATM统计复用效率 89
(三)电路忙时利用率 90
(四)网络资源利用效率 90
六、电信网络的网络资源利用效率问题讨论 91
(1)电信网络资源利用效率计算结果 91
(二)关于业务等集分类 92
(三)关于电路利用度与缓存容量的关系 93
(四)关于分组丢失率与信道利用度的关系 93
(五)电路利用度与传递延时的关系 94
(六)电路利用度与接入速率的关系 95
(七)IP实时应用时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与字长的关系 96
(八)IP非实时应用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与字长的关系 97
(九)ATM实时应用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与字长的关系 98
(十)电信网络机理及其属性是客观存在 99
第四篇 电信网络工程应用
第八章 电信网络工程应用优劣判断 103
1、电信网络形态优劣的判断 103
(1)网络形态优劣评定的判据 103
(二)电信网络环境 103
(三)电信网络支持的电信业务 104
(四)电信网络设计目标 105
二、网络形态的属性比较 106
(1)电信网络的属性 106
(二)网络形态的基本属性比较 107
三、电信网络形态工程应用效果比较 108
(1)本地电话网方案选择 108
(二)本地数据网方案选择 108
(三)本地分配型电视网方案选择 109
(四)复杂核心网/综合业务方案选择 109
(五)简单核心网/综合业务方案选择 110
(六)数据链方案选择 110
(七)支持GII的电信网络优选方案 111
四、电信网络工程应用讨论 112
(1)关于技术属性 112
(二)关于应用属性 112
(三)工程设计原则 112
第九章 应用和发展电信技术的指导思想 113
1、业务综合思想 113
(1)背景 113
(二)ISD*的原则 113
(三)ISD*的发展过程 114
(四)业务综合思想概要 114
(五)曾经起过积*作用 114
(六)1990年之后遇到矛盾和困难 115
(七)目qiax形势 115
二、网络融合思想 115
(1)背景 115
(二)GII的目标 115
(三)GII的目标和原则 115
(四)GII的实现 116
(五)GII的基本模型 116
(六)GII思想概要 117
三、指导思想的优劣判据 117
四、指导现实工程应用的工程效果 118
(1)工程应用题目 118
(二)各类可能的电话网方案工程效果比较 119
五、指导现实系统集成的工程效果 119
(1)系统集成题目 119
(二)技术方案讨论 120
六、指导现实设备研制的工程效果 120
(1)设备研制题目 120
(二)技术方案讨论 121
七、关于指导思想的讨论 122
(1)关于技术机理和指导思想 122
(二)指导思想产生的背景 122
(三)指导思想与技术基础的关系 122
(四)业务综合思想 122
(五)网络融合思想 123
(六)不同思想引出的不同观点 123
(七)关于指导思想优劣判断的结论 124
第十章 GII电信网络形态讨论 125
1、GII电信网络zoxg体概念 125
(1)概念*出的背景 125
(二)GII电信网络的设计目标 125
(三)GII电信网络的设计原则 126
(四)GII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127
(五)GII电信网络zoxg体研究框架 127
二、GII电信网络形态 127
(1)GII的基本考虑 127
(二)GII网络形态 128
(三)GII电信网络形态的特点 128
三、GII实现技术 130
(1)ATM统计复用技术 130
(二)MPLS寻址技术 130
(三)AAL2寻址技术 131
(四)GII寻址技术 131
(五)软交换在GII中的应用 132
(六)区别服务(DiffServ)协议应用 132
(七)光交叉连接在GII中的应用 133
(八)GII电信网络的干线传输系统 133
(九)GII电信网络演变对用户接入的影响 134
(十)GII电信网络的局限性 135
四、guo际电联的看* 135
五、关于GII电信网络zoxg体概念的讨论 136
(1)关于ITU的研究方向 136
(二)GII电信网络的基本特点 136
(三)关于GII电信网络的工程效果 136
(四)关于GII电信网络的工
电信网络总体概念讨论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