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机与电气控制(第2版)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谭维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1112860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低压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电路、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电路、位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电机等。
本书从应用角度出发,突出了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本书除介绍传统的控制技术和分析方法外,还介绍了较新的控制技术和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微电子控制技术和数控装置奠定基础。本版仍保留原版的编写风格和特色,以读者为本,条理清楚,分析透彻,便于阅读。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中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供电器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绪论
章 直流电机
节 直流电机概述
第二节 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三节 直流电机的结构
第四节 直流电动机
第五节 并励(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第六节 并励(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第七节 并励(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与制动
本章小结
习题一
第二章 异步电动机
节 异步电动机概述
第二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第三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第四节 转子各量与转差率的关系
第五节 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和电磁转矩
第六节 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第七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
第八节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第九节 异步电动机的铭牌数据
第十节 单相异步电动机
本章小结
习题二
第三章 同步电动机
节 同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第二节 三相同步电动机
第三节 同步调相机
第四节 微型同步电动机
本章小结
习题三
第四章 低压电器
节 低压电器概述
第二节 开关
第三节 主令电器
第四节 保护电器
第五节 交流接触器
第六节 继电器
第七节 电磁铁
本章小结
习题四
第五章 基本电气控制电路
节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电路图
第二节 电动机全压起动控制电路
第三节 电动机减压起动控制电路
第四节 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
第五节 多速电动机控制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五
第六章 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电路
节 机床电气控制电路概述
第二节 C650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电路
第三节 M7120型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电路
第四节 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
第五节 X62W型升降台铣床电气控制电路
第六节 T68型镗床电气控制电路
第七节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六
第七章 位置检测装置
节 进给伺服系统
第二节 测速发电机
第三节 旋转变压器
第四节 感应同步器
第五节 光栅
第六节 磁栅
第七节 光电编码器
本章小结
习题七
第八章 控制电机
节 控制电机概述
第二节 伺服电动机
第三节 步进电动机
第四节 自整角机
第五节 直线电动机
本章小结
习题八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坦白地说,是教科书中少有的上乘之作。大量的图表绘制得极其精美和清晰,线条干净利落,色彩区分得当,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电路拓扑结构和磁路分布图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过去常遇到一些教材,图例模糊不清,或者关键的波形图干脆就是黑白线条的糊状物,阅读体验极差。而这本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即便是那些涉及多相绕组或复杂磁场分布的示意图,也能做到一目了然。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公式推导过程详略得当,关键的中间步骤都没有被省略,使得读者可以完整地追踪每一步的逻辑跳跃,这极大地减少了阅读时的“知识断层”。一个好的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学习助推力,它能让读者保持专注和积极性,这在本教材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评分我借阅过好几本关于“电机与电气控制”的书籍,很多都存在一个通病:要么过于偏重理论推导,以至于读者完全看不到这些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场景;要么就是堆砌了太多不同型号电机的参数,反而显得杂乱无章,抓不住重点。而这本《电机与电气控制(第2版)》在“平衡艺术”上做得尤为出色。它成功地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应用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例如,在阐述异步电机转矩-转速特性曲线时,它不仅给出了推导公式,还立刻紧接着分析了在不同负载刚度下,电机启动和制动时的动态响应特性,并配以简洁的图示说明。这种“理论-应用-图示”的三位一体讲解模式,让抽象的概念瞬间变得鲜活且具有操作性。它让读者明白,我们学习的每一个公式,最终都是为了解决现实世界中某一具体转速、扭矩或能耗的问题。这种务实的态度,正是现代工程师最需要培养的素质。
评分我最近在准备一个与电力电子相关的项目,因此急需一本能提供实践指导和前沿技术参考的工具书。这本书在“控制系统”这部分的编排,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PID控制的简单介绍上,而是深入探讨了现代电机调速系统中常用的矢量控制(FOC)和直接转矩控制(DTC)的数学模型和实现难点。书中的章节结构安排得极具逻辑性,从系统建模到控制器设计,再到仿真验证的步骤,每一步都配有详尽的步骤说明和参数分析。我特别喜欢它提供的那几组MATLAB/Simulink的示例代码框架,虽然没有直接给出最终的完整代码,但它清晰地指明了关键的算法流程和模块连接方式,这极大地激发了我自己动手去完善和调试代码的兴趣。这种“授人以渔”而非“直接给鱼”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工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它教会你如何思考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不是仅仅记住标准答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严谨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专业教材。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基础理论阐述上的深度与广度。作者似乎深谙初学者在面对复杂概念时的困扰,他们没有一味堆砌公式和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比喻,将那些抽象的电磁学原理、电机运行机制层层剥开,直至其核心逻辑清晰可见。特别是关于交流电机等效电路的解析部分,作者构建的思维路径非常流畅,即便是初次接触的读者也能顺理成章地理解各个参数的物理意义。此外,书中对历史背景的穿插介绍,让冰冷的理论知识也带上了人文的温度,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枯燥,反而变成了一种探索知识演进的旅程。这种既能扎根理论,又注重可读性的编排方式,对于需要全面掌握学科脉络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引导你构建起坚实的知识体系框架。
评分从我个人的学习习惯来看,一本好的教材必须在内容的更新速度上跟得上行业的发展。我惊喜地发现,尽管这是一本“第2版”,它对当前工业界正在大规模应用的变频器技术和新型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驱动策略都有着相当及时的跟进。书中讨论的关于开关频率对谐波影响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优化PWM策略来降低损耗和提高效率的章节,都体现了作者紧跟前沿的专业视野。这些内容不再是教科书上那种陈旧的、只适用于老式直流调速的理论,而是直接面向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挑战。阅读这些章节时,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和行业内的一线专家对话,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对技术瓶颈的洞察力,远远超出了普通教材的水准。这使得这本书不仅能用来打基础,更能成为我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随时翻阅的“问题解决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