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工电子技术
:32.00元
售价:23.4元,便宜8.6元,折扣73
作者:辛健,陈修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302282938
字数:359000
页码:23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本书全书内容共分三部分,部分(项目1~项目5)包括电路常识与基本分析、正弦交流电、变压器、电动机与电力拖动、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第二部分(项目6~项目9)包括半导体器件与应用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第三部分(项目10)为技能训练与应用实践任务。
《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电子信息工学结合模式系列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数控、印刷、汽车制配与维修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中等职业学校、技校师生阅读使用,还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坦白说,这本书的某些章节,特别是关于传输线理论和高频电路设计的部分,对我来说挑战不小。它所引用的数学工具和电磁场基础知识,需要读者具备扎实的微积分和复变函数功底。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定位非常明确——面向有志于深入研究通信、射频或高性能电源领域的工程师和高年级学生。它没有刻意简化那些复杂的物理现象,而是选择用最精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它们。例如,书中对史密斯圆图的应用讲解,详尽到每一个刻度和弧线的含义都做了标注,并且配有大量的工程实例来演示如何通过圆图快速匹配阻抗。这比单纯依靠软件仿真要来得更直观、更基础。虽然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复习高等数学知识,但每一次突破认知边界的成就感也是无可替代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严谨的、工程化的思维训练方式,非常宝贵。
评分阅读这本《电工电子技术》的过程,如同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每向上一个台阶,风景都会变得开阔一些。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脉冲宽度调制(PWM)的章节。很多教材只是简单介绍其原理和应用,但这本书却详细剖析了不同调制方式(单极、双极)在电机控制和开关电源中的具体优势与劣势,甚至还涉及到了载波频率对开关损耗的影响。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书中的内容具有极强的可迁移性。我尝试将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一个我正在研究的低功耗电源设计项目中,特别是关于反激式开关电源的控制环路设计部分,书中的分析模型直接指导我修正了反馈补偿网络的参数,最终成功地将系统的瞬态响应时间缩短了近30%。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有时候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消化一个概念,但一旦理解,它就会成为你工具箱里最可靠的“度量衡”。它真的不是那种可以快速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籍,更像是需要长期研习、时常翻阅的工具手册。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电工电子技术》时,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实际应用层面的讲解深度。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工作中有一些与自动化设备维护相关的需求,急需快速建立起对电路板级故障诊断的认知。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并未将重点局限于纯粹的理论推导,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解析常见电子元件(如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甚至是早期的集成电路芯片)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脾气秉性”。书中穿插了大量实操性的“技巧提示”,比如如何使用万用表进行非接触式电压测量,或者是在不知道输入信号频率时,如何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失真来初步判断放大电路的问题。这些描述非常接地气,不像是冷冰冰的学术论文,更像是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传授经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PCB设计规范的讨论,虽然只是简略的一章,但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电路板容易受到电磁干扰,以及简单的走线优化就能带来性能的巨大提升。对于希望从“会看图纸”迈向“能动手解决问题”的业余爱好者和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的实践指导价值极高。
评分这部厚重的《电工电子技术》实体书,拿到手上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设计简洁而专业,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快餐式”科普读物。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但在翻阅了前几章后,发现作者在基础理论的阐述上花费了巨大的心力。特别是对于半导体PN结的形成与特性,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推导,比起我大学时用的教材要清晰透彻得多。书中对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引入,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结合了实际的电路故障排除案例进行讲解,这对于正在准备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尤其欣赏它在图示上的严谨性,每一个电路符号、每一个波形图都标注得一丝不苟,让人在学习复杂电路分析时,能够迅速抓住核心节点。虽然内容深度要求较高,但正是这种扎实的铺垫,让我对后续更高级的数字逻辑电路和功率电子部分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排版也相当人性化,足够的行间距和清晰的字体,保证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即便是在深夜台灯下研读,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的疲劳。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长期置于案头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年代感和学术的厚重感,读起来不像近些年流行的那种轻薄、图多字少的读物。它更像是一部沉淀了数十年教学精髓的经典著作。它的结构安排极为考究,从最基础的电磁场理论出发,逐步过渡到元器件的物理特性,再到系统的功能实现。对于那些习惯了碎片化学习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去啃读。我个人认为,它最适合的读者是对知识体系有强烈构建欲望的人。例如,书中对不同类型滤波器(有源、无源)的频率响应曲线分析,不仅仅给出了数学模型,还深入探讨了元件参数波动对实际性能的影响,这种深究到底的态度,让我对电路的“不完美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教会我的不是“这个电路如何工作”,而是“这个电路为什么会这样工作,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这种底层逻辑的渗透,比单纯记忆应用案例要强大得多。它要求你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