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教学和自习,张建一主编的《拉丁语声 乐作品集(2女高音歌曲精选全国高等音乐学院美声专 业教材)》有拉丁语原文标注**音标,逐字按拉丁语 -中文的翻译,并附有中文歌词大意。本书有助于广大 声乐学习者,特别是初步接触美声唱法的学生、西洋 音乐研究者以及教会音乐者提供了可供研习的资料。
**歌剧表演艺术家,男高音歌唱家张建一,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教学督导与评估委员会委员、声乐歌剧系教授委员会主任、硕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客席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客席教授。 张建一毕业于美国纽约朱丽叶音乐学院歌剧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于我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曾获第三届维也纳**歌剧歌唱家比赛**名、帕伐洛蒂**声乐比赛大奖、美国音乐家基金会声乐比赛**名、纽约歌剧俱乐部声乐比赛**名、美国萨利凡音乐基金会声乐比赛**名、匈牙利**电视台百花奖、德国《歌剧世界》杂志特别奖等多项**声乐比赛奖项。
序
前言
编者的话
1.美丽朋友
2.颂圣母歌
3.神圣的赞美
4.纯洁圣母
5.歌颂圣母
6.为我牺牲
7.神圣女
8.受益歌
9.真理歌
10.受益歌
11.羔羊谣
12.主,怜悯我
13.荣耀
14.圣的告示
15.相信
16.庄严时刻
17.赞美颂
18.羔羊谣
19.我崇拜您
20.歌颂圣母
21.圣母庆
22.天父
23.阿莱路亚
24.天赐神粮
25.主,怜悯我
26.庄严时刻
27.羔羊谣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是没得说,拿到手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厚度适中,光泽度也处理得非常到位,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格调,字体选择上透着一股典雅的韵味,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五线谱和文字之间的间距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视觉上的舒适感,又使得演唱者在翻页时能够轻松找到标记,避免了在练习过程中被打断思路的尴尬。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和声部分,音符的清晰度和黑白对比度都做得非常棒,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适应这种阅读方式,这对于学习声乐作品集来说至关重要,毕竟细节决定成败嘛。整体来看,从纸张到油墨,再到装订工艺,无不体现出出版方对专业教材应有品质的坚持,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光是看着它摆在书架上,都觉得自己的音乐素养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性强到让人惊叹,它并非简单地将曲目堆砌在一起,而是似乎在遵循一条清晰的、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我尤其欣赏它对每首作品的选材考量,每一个音区的跨度、每一个技巧点的设置,都像是精心挑选的“磨刀石”,旨在全面而系统地打磨演唱者的基本功。对于高难度技巧的呈现,编者似乎预设了学习者可能遇到的难点,并巧妙地将这些难点分布在不同的练习曲目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特定声乐挑战的攻克。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的风格涉猎极广,从古典时期的严谨到浪漫主义的抒情,再到近现代的实验性探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谱系。这种广度不仅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更重要的是,它强迫我必须在不同的风格之间快速切换,这对于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适应各种演出环境的美声歌唱家来说,是无比宝贵的训练。
评分对于演唱者而言,最怕的就是拿到那种只有谱子、没有辅助信息的教材,但这本书完全避免了这种缺陷。它的每一个乐章前面都有细致入微的提示,虽然没有冗长的大段文字说明,但那些精准的力度标记(如 p、ff)和表情术语(如 espressivo、agitato)的使用频率和精准度,简直就像是为你量身定制的私人声乐教练在耳边低语。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对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休止符的处理——休止符不仅仅是休息,更是呼吸和情绪积累的关键节点,书中的处理方式充分体现了对乐句结构和气息控制的深刻理解。我发现,仅仅是按照书上标记的呼吸记号去尝试,我的气流控制能力就有明显的提升。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在练习过程中,不再是机械地唱出音符,而是开始真正理解作曲家在每个音符背后想要传达的“呼吸感”和“情感张力”,使得表演的层次感瞬间丰富了起来。
评分作为一名高等音乐教育的参与者,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教材的“可教性”和“适应性”。这套作品集在这两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它兼顾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需求。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其中的一些变奏和附加练习提供了进一步挑战自我的空间;而对于需要打牢基础的初学者,它又提供了足够多的、循序渐进的练习材料,确保他们不会因为难度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其次,它在文本的组织上展现了一种极强的兼容性——它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定教材,也可以被用作课外专项训练的参考资料。我特别喜欢它对那些经典曲目片段的选择和切割方式,它们往往是声乐学习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难点,却又不会因为过于庞大而让学生感到气馁。这种精准定位需求的能力,体现了编撰团队深厚的教学经验,使得教材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深刻的体验,是它所散发出的那种对“美声”艺术本体的尊重与传承感。阅读这些选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拉丁语作品,我仿佛置身于欧洲音乐历史的长廊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不同时代对人声表达的审美侧重。这种文化的浸润是任何单纯技巧训练都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发出正确的音高和音色,更是引导你去理解这些语言、这些旋律背后的文化语境和历史情感。当我尝试去演唱其中的一首作品时,我不再仅仅是为“高音”或“连音”而努力,而是开始思考这首曲子在它诞生的时代,它所代表的那种精神风貌是什么。这种深层次的理解,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音乐表达力,让我的演唱从“技术合格”迈向了“艺术表达”,这才是高等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