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信交换设备
定价:33.00元
作者:蒋青泉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563508662
字数:570000
页码:35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电信交换设备,着重于电信交换设备的系统结构、呼叫处理、操作与维护。全书共分13章,内容包括:S1240程控交换设备、EWSD程控交换设备、C&C08;程控交换设备和宽带交换设备。
本书采用电信交换设备的新版本及在电信企业的新应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深入浅出,侧重设备配置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知识和应用技巧,配有丰富的图表和习题,可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通信、电子、信息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大专院校的教材,也可作为电信机务员岗位培训和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适合于电信交换设备维护人员、电信交换设备工程设计和安装调试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阅读或作为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在深度和广度上,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令人尊敬的平衡感。它没有为了追求“大而全”而肤浅地提及所有技术名词,反而选择了对某些核心技术领域进行极其深入的挖掘。我惊喜地发现,对于一些在行业内被认为是“边角料”或者“过时技术”的细节,作者依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在其他主流教材中是极其罕见的。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恰恰体现了对整个技术生态链条的尊重。这种深挖使得我对整个系统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功能层面,而是开始触及到其底层的设计哲学和工程实现的妥协。每一次深入研究,都像是在攀登一座技术高峰,每翻过一页,视野就开阔一分。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结构化的、高强度的知识重塑之旅,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教会读者如何去系统性地拆解和理解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技术书籍中的一股清流。现在的很多技术书,内容是挤在小小的篇幅里,字体小得费眼,图表与文字混杂得让人眼花缭乱,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明显经过了深思熟虑。大开本的设计保证了公式和示意图的清晰度,图文之间的留白处理得非常到位,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特别值得称赞的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逻辑流程图,线条清晰,标注明确,即便是像我这样对图形阅读能力一般的人,也能迅速捕捉到关键信息。很多技术书籍中的图例往往是简单粗暴的黑白线条画,但这里很多图示采用了分层和着色的技巧,将信号流向、数据包的封装解封装过程表现得极其直观。这不仅仅是美学上的追求,更是对阅读效率的巨大提升。当我在晚上台灯下仔细研读那些需要反复对照的段落时,字体的锐度和行距的舒适感,让长时间的阅读也变得相对轻松,这无疑是作者和出版方对读者健康负责任的表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那种深沉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白色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仿佛预示着内容将是严谨而深入的。我拿起它的时候,最先关注的是它纸张的质感,摸起来厚实而平滑,这让人对印刷质量有了很高的期待。初翻几页,目录的编排就展现出了清晰的逻辑脉络,从基础原理到复杂的系统架构,层层递进,没有丝毫的跳跃感。特别是看到章节标题中那些专业术语时,我能想象到作者在梳理这些知识点时所花费的心思,试图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用最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装帧的工艺也做得非常扎实,书脊挺括,即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出现松动,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或者专业参考书来说至关重要,毕竟我们指望它能陪伴我们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周期。这本书的整体视觉传达非常成功,它在第一时间就建立了读者对内容专业性的信任感,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究那些隐藏在精美包装下的知识宝库。我尤其欣赏这种低调的专业感,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一切都服务于内容的有效传递。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看来,是一种介于学术论文的严谨和资深工程师的实战经验分享之间的独特混合体。作者的用词精准,没有冗余的形容词或空洞的套话,每一个句子似乎都承载着明确的信息量。然而,与那种教条式的教材不同,字里行间偶尔会流露出一种“过来人”的智慧——比如在讨论某些标准决策背后的历史原因时,作者会用一种略带感慨的语气点出行业内的权衡取舍,这种人性化的解读,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深度和可信度。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标准A比标准B好”,而是告诉你“在X、Y、Z的限制下,人们选择了A,但我们也必须警惕A可能带来的B问题”。这种对事物多面性的洞察和审慎的表达方式,让我对作者的专业素养佩服不已。它鼓励读者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吸收知识,而不是盲目接受书本上的每一个结论,这对于培养未来真正解决问题的技术人才至关重要。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前几章,我立刻感觉到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匠心独具。他似乎非常了解初学者和资深人士在学习过程中的痛点,因此在讲解每一个核心概念时,都会采取一种“由浅入深,层层剥笋”的策略。比如,在阐述某个关键的协议栈时,他不是简单地罗列规范,而是会先用一个生动的实际场景来描绘这个协议在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逐步拆解其内部的工作机制和报文结构,这种“先搭场景,再填细节”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我记得有一个地方,作者甚至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数据流的控制,那个比喻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瞬间打通了我脑海中原本模糊不清的概念壁垒,让我茅塞顿开。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握得恰到好处,每一次理论的阐述后,紧接着就会出现相关的“案例分析”或“实际部署考量”,这使得我们不仅知道“是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和“怎么用”。这种行文风格,充满了对读者学习体验的深切关怀,绝非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式堆砌文字可以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