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
定价:25.00元
作者:孙凤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0302036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和谐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本书从两个方面论述和谐社会的现状及进程。一是设计一套反映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充分体现*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即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二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一套关于主观幸福感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其中包括主观幸福感的测度以及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用以了解民情民意,将老百姓的满意度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本书对全国和北京市的和谐社会状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实际调查数据分析社会经济转型对不同阶层民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的研究人员、教师及学生阅读与参考。
目录
前言
章 和谐社会理论与评价方法综述
一、和谐社会基本理论
二、社会发展指标研究综述
三、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四、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二章 和谐社会指标体系
一、现代化指标
二、居民生活状况
三、人与自然和谐
四、诚信友爱
五、充满活力
六、民主法治
七、公平正义
八、安定有序
第三章 和谐社会主观调查与评价方法
一、和谐社会主观调查
二、和谐社会主观指标的设计
三、和谐社会综合评价方法
四、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建构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五、单指标评价——以城乡居民医疗健康不平等为例
第四章 幸福与主观幸福感
一、什么是幸福
二、什么是幸福感
三、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四、主观幸福感的测度及影响因素
五、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
第五章 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与主观幸福感
一、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与主观幸福感
二、数据和测量
三、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
四、社会经济转型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五、基本结论
第六章 收入阶层、受教育程度、年龄与主观幸福感
一、人口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与公平感和幸福感的列联表分析
二、人口、社会经济特征与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
三、基本结论
第七章 性别、职业与主观幸福感
一、问题的提出
二、性别、职业与公平感、幸福感的列联表分析
三、性别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方程模型
四、引人职业变量后,公平感对两性幸福感的影响
五、基本结论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近一直被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弄得心烦意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却又说不清楚。偶然间看到了《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这本书,虽然我不是什么学者,也不是专业人士,但“和谐”和“幸福”这两个词,简直就是我目前最迫切需要的东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告诉我,到底什么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不是大家生活富裕了,矛盾少了,就算和谐了?还是说,它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比如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善、互助,大家都能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而“主观幸福感”呢?是不是就是我每天开开心心,对生活满意?那要怎么才能做到呢?书里会不会讲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让我这个普通人也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我最怕的就是那种读起来像天书一样的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最朴实的语言,最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和我讲讲这些大道理。我想从这本书里获得一种力量,一种让我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找到内心平静的力量。
评分拿到《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这本书,脑海里 immediately 浮现出的是一种更加理想化的社会图景。我个人对那种“大同”的概念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和谐社会”似乎就是现代社会对这种理想的追求。我很好奇,作者孙凤老师会如何定义这个“和谐”?它是否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没有冲突,还是说,即使存在差异和矛盾,也能通过良性的沟通和制度化的机制得到妥善处理?而“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成果的一个重要维度,我期待书中能够给出一些更具象化的解释。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快乐,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整体性的积极评价,是一种深层次的满足感和意义感。我想象着作者可能会从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社会群体出发,去探讨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具体因素。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平衡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的思考?它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如何成为一个更有贡献的社会公民?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关于如何构建更美好生活的启示,一种在复杂社会中保持乐观和积极态度的智慧。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社会学和心理学交叉领域的研究者,我一直被“幸福”这个概念所吸引,尤其是当它与“和谐社会”这个宏大叙事结合在一起时,更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孙凤教授的《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我探索的道路。我十分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和谐社会”的,它是否仅仅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表象,还是内涵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公平、文化认同、以及公民参与?而“主观幸福感”又是一个如何复杂的心理建构?它是恒定的,还是动态变化的?哪些社会因素能够有效驱动它,哪些又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我想象着作者可能会从社会结构、制度设计、文化传统、个体心理等多重维度进行解读,并且可能还会引入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来支撑其理论的严谨性和说服力。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框架,来理解个体幸福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它是否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出那些阻碍幸福感提升的社会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并从中获得更深刻的洞见,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新的启发。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真是起得恰到好处——《和谐社会与主观幸福感》,孙凤老师的著作。光是书名就让人心生向往,仿佛能从中一窥通往内心宁静与社会和谐的钥匙。我一直觉得,个人的幸福感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理应是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个体内在满足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土壤。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内心深处对这一宏大命题的求知空白。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是如何作用于个体的心理机制,最终转化为我们所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是经济的富足?是公平的分配?是人际关系的融洽?还是精神文化的繁荣?亦或是以上种种的有机结合?作者的论述想必会拨开迷雾,为我们揭示一个更清晰的图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法,指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去构建和提升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同时也能为营造一个更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一份力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精神的指引,一种生活的哲学,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探索。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源于我对当前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并切实提升每个公民的“主观幸福感”,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我渴望在孙凤教授的著作中,能够找到对这些问题的深刻剖析。我期待作者能够超越流于表面的解读,深入挖掘导致社会不和谐的根源,例如贫富差距、阶层固化、权力寻租、价值观冲突等等。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些社会层面的问题是如何具体地影响到个体的心理状态,是如何侵蚀我们的幸福感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问题导向,也能提供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它是否能够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在文化层面进行引导,在个体层面进行教育,从而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在这个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体验到发自内心的幸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