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闲雅小品丛书:风物正闲美-风土小品赏读
定价:25元
作者:顾文豪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348575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古人笔下,诸多清趣:可以品春韭秋菘、观世间芳菲,亦可享琴瑟之乐、赏四时风物。撷为小品,则烟霞满纸,充满人间情味。工作生活之余若择一二美文阅读,如餐后精巧的点心,怡情养性,通晓古今。读小品,体味文字间的清闲雅致,字里行间的山水花鸟,写意人生。小品文就是闲人于闲日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承天寺夜游、袁中郎虎丘听歌、张宗子湖心亭看雪……购买闲雅小品一辑、第二辑、第三辑请点击: 闲雅小品丛书(一辑)共5本 闲雅小品丛书(第二辑)共5本 闲雅小品丛书(第三辑)共5本“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明代小品文家华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然闲适的生活图景,而他就在这闲花、闲鸟的陪伴下,随兴抽检,随意摘录,编选了一本小品文集,自谓“经,史,子,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已”。无事闲翻到任何一页,随时可读,读到任何一页,也可随时放下。篇幅短小简约,行文轻快灵动,内容情趣盎然,闲暇自得,清美可口。
内容提要
四时风物,皆有可观,八方山水,形胜各具。看古人穿衣吃饭,而知岁时迁变;观市井日常琐屑,而识人情往来。本书从历代文人笔记中,选录数十篇风土小品文,分为汉唐民风、两宋市声、明人风土、清代风物四个部分。
一般而言,风土笔记之文多叙日常琐细,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记载岁时风俗、市井人情,一类摹写山川形胜、风物土宜。前者体例多以时序为纲,以杂书所记风俗事宜关涉节序者按月分隶;后者则专录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诸事,勘验遗踪,稽考逸闻,以期订妄存真,阙疑传信,而凡涉及乡情风土者,亦悉案门载录,尤足以藻绘山川,追溯。
中秋夕,妇女盛装出游,携榼胜地,联袂踏歌。里门夜开,比邻同巷,互相往来。……逮鸡声唱晓,犹婆娑忘寐,谓之走月亮。——袁景澜 《走月亮》
京师五月榴花正开,鲜明照眼。凡居人等往往与夹竹桃罗列中庭,以为清玩。榴竹之间必以鱼缸配之,朱鱼数头游泳其中。——富察敦崇《石榴、夹竹桃》
目录
作者介绍
顾文豪,复旦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复旦大学教师。性喜读书,乐至沉酣,读书之余,兼作书评、随笔,作品散见全国各大报刊。笺注《天下事,犹未晚:胡兰成致唐君毅书八十七封》(台湾尔雅)等馆)等历史文化随笔。另有《新画皮》、《沉默的骸骨》(广西人民出版社)、《五行师》等系列小说在台湾出版。
文摘
序言
《闲雅小品丛书:风物正闲美-风土小品赏读》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慢阅读”体验。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这样一本注重意境和韵味的文字,实属不易。作者的文字风格极其内敛,不张扬,不煽情,却有着一种强大的内在张力。比如,书中关于“旧物情怀”的章节,他写的是一个老旧的铁皮玩具,并没有去渲染它的珍贵或者稀有,而是通过对玩具上斑驳的漆面、生锈的缝隙、甚至那股淡淡的金属锈味的描述,勾勒出它承载的童年记忆和时光的痕迹。他没有直接表达对过去的留恋,而是通过对这些“物”的细致描摹,间接传达出一种温情而深沉的情感。这种“写物以言志”的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我尤其欣赏作者对“节气”的描写。他没有去套用那些程式化的描述,而是结合当下的自然景象,写出每一个节气所独有的“气韵”。比如,立春时,他会写新芽破土时那种微弱却坚定的力量;夏至时,他会写阳光炙烤大地时,空气中弥漫的草木香;冬至时,他会写万物沉寂中,隐藏着的孕育生机的希望。这些描写,都充满了东方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智慧,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和谐与美好。
评分说实话,《闲雅小品丛书:风物正闲美-风土小品赏读》在内容上的“小巧”和“玲珑”着实让我惊艳。这并非一本篇幅宏大、包罗万象的巨著,而是由一系列短小精悍、主题各异的小品文构成。但恰恰是这种“小”,让它显得格外精致和耐人寻味。作者似乎是一位极具耐心和观察力的“拾荒者”,在日常生活的角落里,淘选那些被人们习以为常却又蕴含深意的事物。例如,他可以花费大量笔墨去描绘一枚被遗弃在路边的鹅卵石,从它的形状、质感,到它可能经历的漫长旅程,再到它被遗弃的“孤独”,赋予了这枚普通的石头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哲学意味。这种“小题大做”的写法,反而让我们看到了事物更为本真的面貌。书中关于“季节的韵脚”一篇,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没有去写宏大的气候变化,而是捕捉了不同季节里,一些极其细微的声音和气味:春天泥土苏醒的湿润气息,夏天知了不知疲倦的鸣叫,秋天落叶被踩碎的沙沙声,冬天寒风凛冽的呼啸。这些感官的描绘,极富画面感和代入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特定的季节之中。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总能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停下来,去思考,去感受,去重新认识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评分初拿到这本《闲雅小品丛书:风物正闲美-风土小品赏读》,便被它沉静内敛的书名吸引。封面设计也颇有心思,没有流于俗套的渲染,而是采用了一种淡雅的留白,几笔写意的线条勾勒出山水意境,瞬间将人的思绪带入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言,文字不多,却字字珠玑,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用最质朴的语言向你娓娓道来他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这种开篇就非常有亲和力,没有上来就给你讲大道理,而是以一种分享的心态,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接着,我开始阅读第一篇小品,内容围绕着作者对家乡一条小溪的描绘。他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细致地捕捉了溪水的四季变化:春日的潺潺流水,夏日清凉的溪底卵石,秋日落叶在水面上的漂浮,冬日偶尔结冰的晶莹。更让我感动的是,他将这些景物与童年记忆、乡间传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文字不仅仅是风景的记录,更是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卷。读到这里,我仿佛也置身于那条小溪旁,感受着微风拂过面颊,听着水声在耳边低语,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宁静与温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舒缓,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却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能够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内心深处,让那些被现代生活节奏压抑的情绪得到舒缓和释放。
评分这本《闲雅小品丛书:风物正闲美-风土小品赏读》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起初,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关于旅游攻略或者风土人情介绍的书,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以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将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寻常事物,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和诗意。比如,其中一篇描绘了集市上卖豆腐的老奶奶,作者没有去刻意美化她的辛劳,而是通过对她布满皱纹的手、朴实却透着智慧的眼神的刻画,展现了一种平凡生活中的坚韧与美好。他写到老奶奶切豆腐时刀法的精准,写到她与顾客讨价还价时的爽朗笑声,甚至写到她身上那股淡淡的豆香味,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读来倍感亲切。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物和场景时,总能巧妙地融入他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观察老奶奶的双手,联想到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辛勤耕耘;他通过集市上的嘈杂声,感悟到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真实的连接。这种将生活细节与人生哲理无缝衔接的写作方式,让这本书读起来既有烟火气,又不失深度。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闲”的理解,他并不是提倡无所事事,而是强调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从容,去欣赏那些细微的美好,去感受生命的本真。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最美妙的体验莫过于在书中遇到一个与你心灵相通的作者。而《闲雅小品丛书:风物正闲美-风土小品赏读》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当独特,它不像许多当代散文那样追求“金句”频出,而是以一种近乎“絮语”的方式,娓娓道来。作者似乎在与你进行一场轻松的下午茶对话,分享他对周遭世界的观察与感悟。在其中一篇关于老房子的描写中,他没有去罗列古建筑的特点,而是着重描绘了老房子里那些充满生活印记的细节:墙角的一抹苔痕,窗棂上斑驳的油漆,屋檐下燕子筑的巢。他甚至能从这些细微之处,想象出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场景,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这种“移情”的写法,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融为一体,使得文字充满了温度和生命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乡愁时所展现的克制与深沉。他没有痛哭流涕的感伤,而是通过对家乡一些细微之处的回忆,如童年时巷口的那棵老槐树,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一种含蓄而悠长的思念。读这样的文字,会让你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去回味自己的过去,去感受那些被时间冲淡却从未真正消失的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