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与焊接(第2版)
定价:29.00元
作者:韩广兴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1211797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第2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用电子元件和半导体器件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并结合企业的生产环境,以实训演练的方式展现各种元器件的检测、安装和焊接方法,重点介绍操作技能和实训方法。上篇主要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器件、变压器、电动机、继电器、传感器和集成电路等元器件的功能与识别方法。下篇主要介绍各种典型元器件的检测、安装和焊接的实训方法、操作案例及相关仪表工具的使用方法。本书适合作为电子产品制造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及中职学校的教材使用,也适合于从事电子产品制造业的生产、装配、检验、测试等各工序中的工人及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章 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1)
1.1 电阻器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1)
1.1.1 常用电阻器的外形特征(1)
1.1.2 电阻器的基本功能(1)
1.1.3 固定电阻器的种类及识别方法(4)
1.1.4 可变电阻器的种类特点(9)
1.1.5 可变电阻器型号的识别方法(12)
1.2 电容器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17)
1.2.1 常见电容器的外形特征(17)
1.2.2 电容器的基本功能(17)
1.2.3 固定电容器的种类及识别方法速查(19)
1.2.4 可变电容器的种类特点(25)
1.3 电感器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25)
1.3.1 常见电感器的外形特征(25)
1.3.2 电感器的基本功能(26)
1.3.3 固定电感器的种类及识别方法(29)
习题1(35)
第2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36)
2.1 常用二极管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36)
2.1.1 常用二极管的外形特征(36)
2.1.2 常用二极管的基本功能(37)
2.1.3 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和标注识别(42)
2.2 常用晶体三极管的功能特点及识别方法(49)
2.2.1 常用晶体三极管的外形特征(49)
2.2.2 常用晶体管的基本功能(50)
2.2.3 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53)
2.2.4 半导体三极管的命名规则及标注方法(59)
习题2(62)
第3章 场效应晶体管和晶闸管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64)
3.1 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64)
3.1.1 场效应晶体管的功能特点(64)
3.1.2 场效应晶体管在电路中的作用(65)
3.1.3 场效应晶体管的型号命名及标注方法(67)
3.2 晶闸管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68)
3.2.1 晶闸管的功能特点(68)
3.2.2 晶闸管在电路中的作用(69)
3.2.3 晶闸管的种类特点(70)
3.2.4 晶闸管的型号命名及标注方法(74)
习题3(75)
第4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77)
4.1 变压器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77)
4.1.1 变压器的基本功能和特点(77)
4.2 电动机的功能、特点和识别方法(82)
4.2.1 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82)
4.2.2 直流电动机的种类特点(82)
4.2.3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84)
4.2.4 小型直流电动机应用实例(85)
习题4(86)
第5章 传感器的功能特点及识别方法(88)
5.1 传感器的基本功能和特点(88)
5.1.1 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和功能(88)
5.1.2 传感器在电路中的应用(90)
5.2 传感器的种类和识别方法(93)
5.2.1 光电传感器(93)
5.2.2 温度传感器(95)
5.2.3 湿度传感器(96)
5.2.4 霍尔(磁电)传感器(97)
习题5(97)
第6章 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特点与识别方法(98)
6.1 常用集成电路的种类特点(98)
6.1.1 常用集成电路的外形特征(98)
6.1.2 集成电路的种类(99)
6.2 集成电路的识别方法(101)
6.2.1 集成电路的命名和标志方法(101)
6.2.2 集成电路的引脚分布规律(106)
6.2.3 集成电路的主要参数(107)
6.2.4 集成电路工作条件和相关信号的检测训练(107)
习题6(109)
第7章 常用检测仪表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方法(111)
7.1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项目和相关仪表(111)
7.1.1 电子元器件的检测项目(111)
7.1.2 万用表的种类特点(111)
7.2 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114)
7.2.1 指针式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114)
7.2.2 数字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116)
7.2.3 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117)
7.2.4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注意事项(119)
7.3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特点与应用(120)
7.3.1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种类特点(120)
7.3.2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应用(124)
7.3.3 典型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产品介绍(124)
7.4 关于电平的测量单位(dB)(126)
7.4.1 电平值与dB数(126)
7.4.2 信号电平(127)
7.4.3 分贝标度尺的应用(128)
7.5 示波器的功能特点及应用(128)
7.5.1 模拟示波器的结构特点(128)
7.5.2 数字示波器的结构特点(131)
7.5.3 示波器在电子元器件检测中的应用(136)
第8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实训(137)
8.1 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的检测实训(137)
8.1.1 电阻器检测实训(137)
8.1.2 电容器检测实训(145)
8.1.3 电感器检测实训(151)
8.2 常用半导体器件的检测实训(155)
8.2.1 晶体二极管检测实训(155)
8.2.2 晶体三极管检测实训(157)
8.2.3 场效应晶体管检测实训(162)
8.2.4 晶闸管检测实训(164)
第9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69)
9.1 变压器的检测实训(169)
9.1.1 电源变压器的检测实训(169)
9.1.2 音频变压器的检测(170)
9.1.3 高频脉冲变压器的检测实训(173)
9.2 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4)
9.2.1 小型直流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4)
9.2.2 脉冲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5)
9.2.3 微型永磁直流电动机的检测实训(176)
0章 传感器和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77)
10.1 传感器的检测实训(177)
10.1.1 光电传感器的检测实训(177)
10.1.2 光电二极管的检测实训(178)
10.1.3 光电晶体管的检测实训(180)
10.1.4 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181)
10.1.5 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182)
10.1.6 霍尔(电磁)传感器的检测实训(183)
10.2 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84)
10.2.1 三端稳压器的检测实训(185)
10.2.2 运算放大器的检测实训(186)
10.2.3 音频放大器的检测实训(187)
10.2.4 开关振荡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89)
10.2.5 微处理器集成电路的检测实训(191)
1章 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实训(194)
11.1 电子元器件安装与焊接的工艺要求(194)
11.1.1 电子元器件的焊前加工(194)
11.1.2 手工焊接的特点及要求(200)
11.1.3 自动化焊接的特点及工艺(211)
11.2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演练(217)
11.2.1 分立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演练(217)
11.2.2 集成电路的安装与焊接技能实训(225)
11.3 技能扩展:贴片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能演练(227)
11.3.1 常用贴片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技术(227)
11.3.2 贴片集成电路的安装与焊接技术(229)
11.4 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的检验(230)
11.4.1 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检验工具(230)
11.4.2 常用电子元器件焊接质量的检验(231)
11.4.3 贴片元器件的焊接质量检验(232)
11.4.4 拆焊操作(235)
习题答案(23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教材那样严肃刻板,反而带有一种资深师傅在手把手教导徒弟的亲切感。作者在行文中常常穿插一些个人在早期职业生涯中犯过的“低级错误”和从中吸取的教训,这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技术点瞬间变得生动起来,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这种分享经验的方式,避免了许多初学者在自学过程中容易陷入的误区。例如,在介绍如何安全地拆卸和更换贴片元器件时,书中特别强调了静电防护的重要性,并配上了具体的防静电措施图解,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过来人”的关切,让人倍感温暖。此外,书中对一些常见元器件的“脾气秉性”——比如某个电容对温度变化的敏感度,或者某个晶体管在不同偏置下的非线性特性——描述得栩栩如生,仿佛这些元件都有了自己的“个性”,让人更容易记住和理解它们的工作边界条件。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深度感到非常惊喜,它绝不仅仅是一本停留在表面概念介绍的入门手册。作者显然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工程师,他对电子元器件的特性掌握得炉火纯青,讲解深入到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层面。例如,在分析不同封装器件的热阻和可靠性差异时,提供的分析模型非常专业且具有很强的实操指导意义。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于“如何识别”和“如何测试”的描述,融入了大量的行业标准和实际操作规范,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故障排查章节的论述,它没有给出标准化的“如果A则B”的僵硬流程,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基于逻辑推理和经验积累的排查思路,这种思维模型的构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看待电路问题的方式都有了质的飞跃,从“看热闹”变成了“看门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真的太棒了,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度很高,字迹锐利,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特别是那些技术图示和电路原理图,线条流畅、细节到位,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作者在内容编排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结构层次分明,章节过渡自然流畅,让人感觉阅读过程非常顺畅,没有那种生硬的知识点堆砌感。比如,在讲解基础理论部分时,作者没有过多地纠缠于枯燥的数学推导,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来引导读者理解核心概念,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接地气。书中的插图和表格制作精良,色彩搭配和谐,有效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我特别喜欢它在复杂概念解析时的那种抽丝剥茧的讲解方式,总能让人豁然开朗。总而言之,从物理感受和阅读体验来看,这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优秀技术读物,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工艺上确实投入了极大的心力。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手册类的书籍抱着比较保守的态度,总担心内容会过于陈旧或者更新不及时。然而,这本书的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紧跟了近几年的技术发展趋势。书中不仅涵盖了经典的通孔器件和表面贴装技术,还专门辟出章节详细介绍了新兴的功率半导体封装技术和高密度集成模块的特点与处理注意事项。特别是在涉及现代制造工艺时,作者对X-ray检测、自动光学检测(AOI)等质量控制环节的介绍,非常具有前瞻性,这些内容在很多老版本的教材中是完全看不到的。这让我确信,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它更像是一份连接过去经典工艺与未来制造方向的桥梁。对于希望在电子行业保持竞争力的工程师而言,这种与时俱进的深度和广度,是选择技术书籍时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评分这本书在工具和方法的介绍上,展现出了一种极高的实用主义精神。它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直接告诉你“你需要什么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焊接部分的阐述中,对于不同规格烙铁头的选择、助焊剂的选择标准、以及回流焊设备的参数设置,都有非常详尽的量化建议。书中对焊接质量的评估标准描述得极为严格和客观,甚至细致到肉眼可见的焊点形状、润湿角等微观特征,这对于追求完美工艺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关于“返修”的章节,它将复杂的返修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可执行的小步骤,并针对每一步可能遇到的挑战给出了预案。这种严谨、注重细节的撰写风格,使得这本书在实际操作层面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它不是让你学会“是什么”,而是教你如何真正“去做成”和“做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