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3G终端硬件技术与开发
定价:36.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1.5元,折扣68
作者:李香平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1151681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81kg
本书介绍了第三代移动终端的发展概况、处理器芯片技术、第三代移动终端的硬件架构与设计(包括射频电路设计、基带电路设计、外围设备的设计)、第三代移动终端中的新技术、第三代移动终端的设计调试方法,是一本有关移动终端硬件技术方面较全面的参考书。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翔实,适合于通信、电子与IT行业中从事移动通信终端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应用及项目管理工作的人员阅读。本书也可供高校通信、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章 3G移动终端发展概况
1.1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简介
1.2 国内外的移动终端市场分析
1.3 移动终端的分类与体系结构
1.4 3G移动终端发展趋势
第2章 3G移动终端处理器芯片
2.1 ARM介绍
2.2 ARM处理器系列
2.3 ARM处理器核的分类和扩充标识
2.4 ARM处理器结构介绍
2.5 ARM体系结构的版本和变量
2.6 ARM编程模型
2.7 多核/多处理器技术
参考文献
第3章 3G移动终端的硬件架构与设计
3.1 WCDMA 移动终端的系统架构与设计
3.2 cdma2000终端的系统架构与设计
第4章 3G移动终端的外围设备
4.1 音频和视频设备
4.2 数据连接设备
4.3 智能卡
4.4 内置存储设备
4.5 3G移动终端的存储卡(MMC、CF、SD)
4.6 LCD
4.7 触摸屏
4.8 电池
4.9 3G移动终端键盘
参考文献
第5章 3G移动终端中的新技术
5.1 3G终端新技术——接收分集
5.2 3G终端新技术——发射分集
5.3 双/多模手机的发展
5.4 MIMO技术
参考文献
第6章 3G终端的设计开发
6.1 通用开发模式和技术概述
6.2 平台开发与调试实例
6.3 BSP的开发与调试技术
6.4 DFT
6.5 DFM
常用技术缩略语
这本书的内容真是太引人入胜了!我刚刚读完了一本关于古代文明建筑的演变与象征意义的著作,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古希腊、再到罗马帝国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筑风格如何反映其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乃至哲学思想的变迁。特别是书中对帕特农神庙拱顶结构力学原理的严谨推导,以及对埃及金字塔建造过程中可能采用的滑轮和杠杆系统的详细模拟复现,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学和工程学功底。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些宏伟的遗址之中,亲眼目睹工匠们如何凭借有限的工具创造出跨越千年的不朽杰作。书中对不同时期建筑材料的选取——例如早期粘土砖到罗马人发明的火山灰混凝土——的对比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古代科技水平的认知,远超出了教科书上的泛泛而谈。这本书不仅仅是建筑史,更是一部浓缩的人类智慧与审美追求的编年史,令人读后回味无穷,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
评分我最近在钻研一本关于深度学习模型中的可解释性(XAI)方法论与临床医学决策支持系统的前沿综述。这本书的重点完全放在了如何“打开黑箱”上,而不是停留在模型性能的竞赛。作者详尽对比了LIME、SHAP值以及梯度可视化技术在处理高维医疗影像数据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书中详细展示了如何通过反事实解释(Counterfactual Explanations)来模拟特定病灶特征的移除或增加如何改变诊断结果,这对于建立医生对AI系统的信任至关重要。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专门开辟了一章,讨论了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解释性输出如何被监管机构用于验证模型的公平性和避免引入潜在的偏见数据。这本书的论述非常严谨,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算法框架,更对这些方法在真实医疗场景中伦理和法律层面的挑战进行了审慎的探讨,是连接尖端AI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最佳桥梁。
评分天哪,我最近沉浸在量子场论的数学基础与前沿应用的艰深世界里,这本书简直是为理论物理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武功秘籍”。它没有停留在薛定谔方程的表层,而是直接切入了规范场论的核心,用费曼图和路径积分方法对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数学推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反常化(Renormalization)过程中所展现的耐心和清晰度,这部分内容即便是研究生阶段也常令人生畏,但作者通过引入更直观的微扰展开和截断方案,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操作变得逻辑清晰、循序渐进。读完关于标准模型中希格斯机制的章节,我感觉自己对“质量的起源”这一困扰了物理学界多年的问题有了更本质的理解,不再是简单地接受一个公式,而是洞悉了其背后的对称性破缺的深刻内涵。对于任何想要真正掌握现代粒子物理精髓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值得反复揣摩。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19世纪中后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社会根源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结果完全出乎意料。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流畅且富有画面感,作者将巴尔扎克、雨果、拜伦等文学巨匠的创作巅峰期,精准地嵌入到当时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动荡、工业革命带来的阶级矛盾激化以及资产阶级价值观确立的历史背景中。最精彩的是,作者用社会学分析的视角,细致地剖析了“忧郁气质”和“自我牺牲的英雄原型”是如何成为抵抗庸俗化和物质主义的文学表达的。书中引用了大量当时的政治评论、私人信件和未发表的草稿,使得对文本的解读更加立体和鲜活。例如,作者对比分析了工业城市污染对诗人感官体验的具体影响,如何间接催生了对自然和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强烈向往。读完之后,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都有了一种“拨云见日”的全新感受,不再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看到了其深植于时代的根脉。
评分哇,我刚刚啃完了一本关于中亚游牧民族的早期萨满教与万物有灵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巨著。这本书的田野调查部分令人叹为观止!作者深入蒙古、哈萨克斯坦及西伯利亚部分地区,记录了许多濒临失传的口头传说和祭祀仪式。它没有采用那种自上而下的西方人类学框架,而是以一种极为谦逊和沉浸的方式,去理解那些游牧民族对于时间、空间和祖先灵魂的独特感知体系。书中对“天穹”和“大地之灵”的界定,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乐器和歌谣来与“界外”沟通的描述,简直像是一部奇幻小说,但所有的描述都有详尽的文化和历史对照支撑。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论证草原文化中“流动性”与“精神固着点”之间辩证关系时的笔法,这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宗教仪式总是在不断移动的营地中找到不变的中心。读完这本书,你对“信仰”的理解都会被彻底重塑,它展示了一种与我们现代线性思维截然不同的宇宙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