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TD-SCDMA及其增强和演进技术
定价: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王亚峰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1152119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TD-SCDMA是世界上个采用时分双工方式和智能天线技术的公共陆地通信系统,是我国提出并被国际认可的完整通信系统标准。本书全面反映了TD-SCDMA技术的发展历程、设计理念及*成果,内容覆盖TD-SCDMA各个方面,包括TD-SCDMA高速链路分组接入、HSDPA/HSUPA的演进等3G的*概念,详尽实用,是一本难得的TD-SCDMA教材及技术参考书。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通信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章 概述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主流技术的比较
1.3 TD-SCDMA的发展历程
1.4 TD-SCDMA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1.5 TD-SCDMA发展与演进
参考文献
第2章 TD-SCDMA系统网络结构
2.1 概述
2.2 TD-SCDMA接入网结构
2.2.1 无线网络控制器
2.2.2 基站
2.3 TD-SCDMA接入网络的演化过程
2.4 TD-SCDMA核心网基本结构
2.4.1 R99网络结构及接口
2.4.2 R4网络结构及接口
2.4.3 R5网络结构及接口
2.4.4 R6网络结构及接口
参考文献
第3章 TD-SCDMA接入网接口
3.1 Iu接口
3.1.1 概述
3.1.2 Iu接口协议的功能和划分
3.1.3 Iu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3.1.4 -UTRAN用户平面协议
3.1.5 服务区广播协议SABP
3.2 Iur接口
3.2.1 概述
3.2.2 Iur接口的协议结构
3.2.3 Iur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3.2.4 Iur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用户平面协议
3.3 Iub接口
3.3.1 概述
3.3.2 Iub中Node B的逻辑模型
3.3.3 Iub接口协议结构
3.3.4 Iub接口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3.3.5 Iub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用户平面协议
3.3.6 Iur/Iub DCH数据流的用户平面协议
参考文献
第4章 TD-SCDMA空中接口
4.1 物理层
4.1.1 帧结构和时隙结构
4.1.2 物理层的信道
4.1.3 信道的编码和复用
4.1.4 扩频与调制
4.1.5 物理层过程
4.1.6 物理层的测量
4.2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4.2.1 空中接口的整体结构
4.2.2 MAC子层
4.2.3 RLC子层
4.2.4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子层
4.2.5 广播/多播业务的子层
4.2.6 RRC子层
参考文献
第5章 TD-SCDMA信令流程
5.1 UE的状态及寻呼流程
5.1.1 UE的状态
5.1.2 寻呼流程
5.2 空闲模式下的UE
5.2.1 概述
5.2.2 PLMN的选择和重选
5.2.3 小区选择和重选
5.2.4 位置登记
5.3 无线资源管理流程
5.3.1 业务连接建立流程
5.3.2 业务释放流程
5.4 电路域信令流程
5.4.1 呼叫控制
5.4.2 移动性管理
5.5 分组域信令流程
5.5.1 会话控制
5.5.2 移动性管理
5.6 切换流程
5.6.1 硬切换
5.6.2 接力切换
参考文献
第6章 TD-SCDMA关键技术
6.1 联合检测
6.1.1 系统模型
6.1.2 联合检测算法
6.2 同步技术
6.2.1 概述
6.2.2 上行同步的建立
6.2.3 上行同步的保持
6.2.4 同步精度要求
6.3 动态信道分配
6.3.1 动态信道分配概述
6.3.2 主要的DCA形式
6.3.3 其他DCA方法
6.3.4 DCA的优缺点分析
6.4 智能天线
6.4.1 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
6.4.2 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6.4.3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
6.4.4 智能天线来波方向估计
6.4.5 智能天线在TD-SCDMA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
6.5 软件无线电
参考文献
第7章 无线资源管理
第8章 TD-SCDMA增强技术——HSDPA
第9章 TD-SCDMA增强技术——HSUPA
0章 TD-SCDMA的进一步演进
1章 TD-SCDMA干扰分析
2章 TD-SCDMA网络规划
3章 TD-SCDMA终端入网测试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看之下,着实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份非常专业的行业报告,而非一本面向广泛读者的技术书籍。我原本是冲着学习一些前沿的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去的,期待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未来网络架构的启发或者至少是清晰的案例分析。然而,翻开目录,我发现内容结构偏向于对既有标准的深度剖析,比如对于物理层的一些协议细节的阐述,篇幅占得相当大。这对于我们这些更关注系统集成和商业落地的人来说,未免有些过于“学术化”了。比如,书中对于信道编码和调制方式的描述,虽然技术上无可指摘,但缺乏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网络性能波动、用户体验改善之间的直观联系。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网络部署中的“坑”和解决策略,或者至少是不同厂商实现之间的兼容性讨论,这些“江湖经验”才是我们一线工程师最渴求的“干货”。如果作者能用更贴近工程实践的语言来重新组织这些章节,哪怕是增加一些基于实际测试数据的图表分析,这本书的价值和吸引力都会大大提升。目前来看,它更像是为研究生或者标准制定机构的工程师准备的参考手册,对于我这种寻求快速掌握技术脉络并应用于项目开发的人来说,阅读起来颇有些晦涩和低效。
评分从编辑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图表质量和清晰度,明显没有跟上当代技术出版物的标准。很多流程图和结构示意图,线条模糊,配色单一,有些复杂的层级关系仅靠文字描述来硬撑,这对于理解层次复杂的技术架构是极其不利的。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对照着文字,试图在脑海中重新构建一个清晰的视图,这极大地打断了阅读的流畅性。尤其是在描述协议栈中不同层级之间的交互关系时,一个高质量的、具有良好视觉引导的图表,其价值远胜于数页的文字描述。此外,术语表和索引的组织也显得不够人性化,查找某个特定缩写时,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定位,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查阅的工具书而言,是一个明显的缺陷。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内容深度毋庸置疑,它无疑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储备,但其包装和呈现方式,却让人感觉像是从一个早期的数字文档转换而来,缺乏现代出版物应有的专业性和对读者体验的关怀。
评分这本书在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上,似乎存在一个明显的断层。技术细节的阐述极其详尽,每一个参数的取值、每一个算法的步骤都被清晰地描绘出来,但一旦涉及到实际的、大规模部署的案例,信息量就骤降。我尝试寻找一些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特定地理环境下(比如高密度城市、广袤农村)采用该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遇到的网络优化难题。例如,在边缘计算的场景下,如何调整核心网的策略来适应低时延需求?书中给出的解答,仍然是基于理想化的理论模型,而不是经过反复迭代、充满妥协的工程实践。这种“纸上谈兵”的感觉,让我很难将书中的知识体系直接迁移到实际的项目中去。一个好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搭建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坚固桥梁,而这本书的桥墩似乎只立在了理论一侧,通往实践的那一端,依然笼罩在迷雾之中,留给读者自己去摸索和验证的空间实在太大了。我希望它能多引入一些业界大厂的白皮书摘要,或者至少是模拟一些真实世界的干扰场景进行深入的故障排查演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行文风格,让我联想到上世纪末的技术文档,那种严谨到近乎刻板的叙事方式,几乎没有给读者留下喘息和思考的空间。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堆砌着公式、缩写和定义,仿佛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技术细节,但恰恰是这种“大而全”的倾向,导致了核心思想的散失。我花了很长时间试图在这些复杂的数学推导中找到关于“增强和演进”的真正含义,究竟是性能指标的微小提升,还是底层架构的范式转移?书中对这些宏大叙事处理得非常谨慎,或者说,是过于保守了。例如,在讨论到向下一代技术平滑过渡的策略时,我期待看到对频谱效率提升的具体量化分析,以及与当时主流竞争技术在成本效益上的对比。然而,这些关键的商业决策点往往一笔带过,或者被隐藏在冗长的技术术语之后。对于一个希望理解这项技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定位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技术地图”是清晰的,但“商业指南针”却缺失了。它更像是一个技术博物馆的详尽说明牌,精准地展示了每一个组件的构造,却没能讲述这个“展品”是如何被发明出来,又如何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
评分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在“演进技术”这一块的处理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或者说,更像是一种追溯性的描述,而非前瞻性的洞察。在介绍到相对于基础版本的改进时,作者似乎更倾向于罗列标准中增加的特性列表,而不是深入剖析这些新特性背后的驱动力——是用户对带宽需求的爆发,还是网络延迟的严格限制?如果能有一个章节,专门对比分析不同演进阶段的用户体验差异,比如高清视频流的加载时间、云游戏操作的延迟反馈等,那将极大地增强阅读的代入感。我个人对其中关于网络切片或虚拟化技术的讨论非常感兴趣,毕竟这是当前5G及未来网络的热点。可惜,书中对这些现代概念的提及,更多是作为对现有技术的“补充说明”,而不是作为推动未来发展的主要逻辑线索。这使得整本书的基调停留在对一个相对成熟技术的“总结陈词”,而不是对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方向的“展望报告”。缺乏这种面向未来的视野,使得这本书对于期望站在技术前沿的读者来说,参考价值大打折扣,它更像是一份扎实的“历史文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