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册)

十大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午平,刘建清 著
图书标签:
  • 显示器维修
  • 机芯维修
  • 彩色显示器
  • 维修实例
  • 电子维修
  • 技术手册
  • DIY维修
  • 显示技术
  • 维修指南
  • 电器维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56563
商品编码:2969243494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十大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册)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刘午平,刘建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3-01

ISBN:97871151565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十大机芯彩色显示器修精要与实例”丛书中的册,书中介绍的十个彩色显示器机芯包括:KB2511机芯、STV6888机芯、TDA4853机芯、TDA4857机芯、TDA9105机芯、TDA9105机芯、TDA9109机芯、TDA9111机芯、TDA9115机芯、μPC1884机芯和μPC1888机芯。
  本书以彩色显示器主芯片为框架,结合典型机型,对不同机芯彩色显示器的电路工作过程、维修要点和实例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与其他彩色显示器维修书籍相比,本书具有指导性强、覆盖面广、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实用且俗易懂的特点。
  本书适合计算机显示器售后服务人员、家电维修人员、无线电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电子类学校相关专业以及短训班的教材使用。

目录

章 彩色显示器基本知识
 节 显示器概述
 第2节 彩色显示器一些基本概念和技术指标
 第3节 彩色显示器的显示标准和接口
 第4节 彩色显示器组成及其与彩色电视机的区别
 第5节 彩色显像管简介
第2章 TDA4853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节 TDA4853芯片分析
 第2节 AOC D556N彩色显示器整机电路组成
 第3节 开关电源和节能电路分析
 第4节 行/场扫描和二次电源电路分析
 第5节 视频处理电路分析
 第6节 微处理器电路分析
 第7节 TDA4853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
 第8节 TDA4853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实例
第3章 TDA4857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节 TDA4857芯片简介
 第2节 飞利浦105B2彩色显示器整机电路组成
 第3节 开关电源和节能电路分析
 第4节 行场扫描和二次电源分析
 第5节 视频处理电路分析
 第6节 微处理电器电路分析
 第7节 TDA4857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
 第8节 TDA4857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实例
第4章 TDA9105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第5章 TDA9109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第6章 TDA9111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第7章 TDA9115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第8章 TDA6888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第9章 μPCI884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0章 μPCI888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1章 KB2511机芯彩色显示器维修精要与实例
附录 本书介绍彩色显示器集成电路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流光溢彩:显示技术百年变迁与未来展望》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专注于特定设备的维修手册,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显示技术领域,从其历史的源头追溯,到当下琳琅满目的显示器发展脉络,再到未来可能的光明前景,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探讨。我们将一同走进一个由光影构建的奇妙世界,理解那些让我们得以感知信息、享受视听盛宴的屏幕背后,所蕴含的科技智慧与人文关怀。 第一篇:光影的启蒙——早期显示技术的曙光 在数字时代来临之前,人类就已经在探索如何将信息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本篇将回溯那些闪耀着早期智慧火花的显示技术。我们首先会回到电报的时代,那些由点和线构成的信号,是如何一步步点燃人们对信息传递的渴望。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机械式显示器的探索,例如早期用于信息显示的旋转式字符盘,以及那些充满创意的机械动画装置。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显像管(CRT)技术从萌芽到成熟的整个过程。从最早的示波管,到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上的CRT,理解其工作原理,例如电子枪发射电子束、荧光粉涂层被激发发光,以及偏转线圈如何控制光点在屏幕上的扫描路径,形成一幅幅动态的画面。我们将详细介绍CRT技术的演进,包括黑白到彩色的飞跃,分辨率的提升,以及色彩表现力的增强。同时,我们也会提及CRT技术在当时所面临的挑战,如尺寸、功耗、以及电子束扫描带来的闪烁问题,为后续技术的革新埋下伏笔。 第二篇:像素的革命——平板显示技术的崛起与演进 CRT时代的辉煌并未能阻挡技术发展的脚步,更为轻薄、节能、高分辨率的平板显示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市场的主流。本篇将详细解析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几种核心技术的原理与演变。 液晶显示(LCD)技术: 这是平板显示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我们将深入剖析液晶分子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扭转,从而控制背光源穿过偏振片的光线强度,最终在屏幕上形成像素。我们会详细介绍LCD的不同类型,如STN(超扭曲向列)LCD、TFT(薄膜晶体管)LCD,以及TN(扭曲向列)、IPS(平面转换)、VA(垂直配向)等面板技术,阐述它们在响应时间、色彩还原、视角等方面的优劣。此外,我们还将探讨LCD背光技术的发展,从早期的CCFL(冷阴极荧光灯)到现今广泛应用的LED(发光二极管)背光,以及LED背光在区域控光(Local Dimming)方面的进步,如何进一步提升LCD的对比度和画质。 等离子显示(PDP)技术: 虽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式微,但PDP技术曾一度是高端电视市场的宠儿。本篇将对其工作原理进行深入解读,介绍其利用惰性气体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紫外线,激发屏幕上的荧光粉发光成像的机制。我们将分析PDP在色彩表现、响应速度和可视角度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探讨其面临的功耗高、烧屏效应等挑战。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 作为新一代的显示技术,OLED以其自发光的特性,带来了颠覆性的视觉体验。我们将详细介绍OLED的发光原理,即有机半导体材料在电流驱动下自发光。本篇将重点阐述OLED的结构,包括有机发光层、电子注入层、空穴注入层等,并分析其不同于LCD的像素级控光能力,如何实现真正的黑色、无限对比度和极快的响应速度。我们还将探讨OLED技术的不同类型,如PMOLED(无源矩阵OLED)和AMOLED(有源矩阵OLED),以及在色彩表现、亮度、寿命等方面不断取得的突破。 第三篇:色彩的律动——显示色彩科学与技术 色彩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维度,显示器的色彩表现能力直接影响着我们观看的体验。本篇将深入探讨显示色彩的科学原理与技术应用。 色彩基础理论: 我们将从色彩的三要素——色相、饱和度、明度入手,介绍色彩模型,如RGB(红绿蓝三原色)、CMYK(青品红黄黑四色)等,以及它们在显示系统中的应用。我们将探讨人眼对色彩的感知机制,以及不同人群在色彩感知上的差异(如色盲)。 色域与色彩空间: 本篇将详细解释色域的概念,即显示器能够表现出的颜色范围。我们将介绍常见的色域标准,如sRGB、Adobe RGB、DCI-P3等,并分析它们的应用场景,如sRGB在互联网和通用显示中的普及,Adobe RGB在专业摄影和印刷领域的应用,以及DCI-P3在电影产业中的重要性。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改进面板材料(如量子点技术)和优化图像处理算法来扩展显示器的色域,呈现更丰富、更真实的色彩。 色彩管理与校准: 为了确保显示器准确地呈现色彩,色彩管理至关重要。本篇将介绍色彩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色彩描述文件(ICC Profile),以及如何通过专业的校准设备(如色度计、分光仪)来测量和调整显示器的色彩表现,使其符合特定的标准。我们将探讨色彩校准在摄影、设计、影视制作等专业领域的必要性,以及普通用户如何通过简单的校准步骤来提升日常观看体验。 第四篇:影像的延伸——显示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与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显示技术正朝着多元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并与其他技术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应用场景。 高分辨率与高刷新率: 从高清(HD)到全高清(Full HD)、4K UHD,再到8K UHD,分辨率的不断提升,使得画面细节更加丰富,清晰度更高。本篇将探讨分辨率提升对观看体验的影响,以及背后所需的强大图形处理能力。同时,我们也将聚焦于刷新率的进步,从60Hz到120Hz,甚至更高的刷新率,如何通过更快的画面切换速度,减少运动模糊,提供更流畅、更具沉浸感的视觉体验,尤其在游戏和高速动态场景中优势显著。 HDR(高动态范围)技术: HDR是近年来显示技术的一大亮点,它能够极大地提升画面的明暗对比度和色彩表现力。本篇将深入解读HDR的工作原理,包括更高的亮度范围、更宽的色域和更高的比特深度,以及它如何通过还原更接近人眼所见的光影层次,带来更真实、更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我们将介绍HDR的常见标准,如HDR10、HDR10+、Dolby Vision等,并分析它们在内容制作和设备兼容性上的差异。 曲面显示与裸眼3D: 为了增强沉浸感,曲面显示器应运而生。本篇将分析曲面屏的优势,例如能够更好地贴合人眼的视野弧度,减少视觉畸变,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我们将探讨不同曲率对观看体验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将回顾裸眼3D显示技术的探索历程,理解其通过视差原理在不佩戴眼镜的情况下实现三维立体视觉的尝试,并分析其在技术实现上的挑战与前景。 集成化与智能化: 显示技术正日益与其他智能设备深度融合。本篇将探讨智能电视、智能手表、车载显示、VR/AR设备等集成化显示的应用。我们将分析显示屏如何成为信息交互的窗口,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更便捷、更智能的交互体验。例如,智能家居中的集成显示,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控制与信息服务;车载显示,将导航、娱乐、车辆信息集于一体,提升驾驶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第五篇:未来的触角——显示技术的创新浪潮与无限可能 显示技术的探索永无止境,在本篇中,我们将展望未来的显示技术可能发展方向,以及它们将为我们带来的全新体验。 Micro-LED技术: 作为继OLED之后极具潜力的下一代显示技术,Micro-LED以其更小的LED发光单元,展现出卓越的亮度、对比度、色彩表现和寿命。我们将深入分析Micro-LED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模块化拼接、高分辨率、高亮度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预测其在巨幕显示、高端电视、甚至透明显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柔性显示与可穿戴设备: 柔性显示技术为显示设备的设计带来了无限可能,从可折叠手机到卷曲电视,再到各种形态各异的可穿戴设备,显示屏将更加灵活、轻薄、贴合。本篇将探讨柔性基板材料、柔性驱动电路等关键技术,以及它们如何驱动可穿戴设备、柔性电子产品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 透明显示技术: 想象一下,窗户本身就是一台显示器,可以随时切换显示内容。透明显示技术正逐渐成为现实。本篇将介绍透明显示技术的不同实现方式,以及它们在智能玻璃、增强现实、数字标牌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全息投影与沉浸式体验: 未来,我们或许能够摆脱屏幕的限制,直接在三维空间中看到逼真的影像。本篇将探讨全息投影技术的原理与发展,以及它如何与VR/AR技术融合,创造出更加沉浸式、交互式的娱乐、教育和工作体验。 结语: 《流光溢彩:显示技术百年变迁与未来展望》不仅仅是对过去辉煌成就的回顾,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性的探索。从CRT的笨重到OLED的轻薄,从2D的平面到3D的立体,从单调的黑白到绚丽的色彩,显示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突破视觉极限、追求更极致感知体验的史诗。本书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读者领略显示技术的魅力,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智慧,并激发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美好憧憬。它是一本献给所有对科技、对视觉、对未来充满好奇的读者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装帧和定价来看,我更倾向于将这本书定位为工具书而非纯粹的阅读材料。因此,内容的实用性和查阅的便捷性至关重要。我关注的是它的索引和目录结构是否清晰明了,在急需查找某个特定故障代码或电路模块维修方案时,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定位到目标信息。如果排版上能大量使用高清晰度的实物照片和标注清晰的电路图局部放大图,无疑会大大提高维修效率。我个人不太喜欢那种文字堆砌、图片模糊不清的维修资料,那会让我在实际操作中增加很多摸索的时间成本。总而言之,我需要一本能放在工作台上,随时可以翻开,并且能够提供明确、可执行的维修指令的实战手册。

评分

作为一名对电子工程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更在乎的是它对“彩色显示”这一核心技术的深入挖掘。显示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屏幕,它背后涉及到复杂的时序控制、色彩空间转换以及驱动IC的协同工作。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对不同显示技术(比如早期的CRT到后来的LCD/LED)的演变过程中,关键技术的突破点和由此带来的维修难点是如何体现的。如果这本书能把显示驱动板的信号路径梳理得清清楚楚,哪怕是抽象的信号流图,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偏色”、“闪烁”或“几何失真”这类问题。这种深层次的理解,比单纯更换模块要高级得多。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前沿的、关于软件和固件层面的诊断思路,毕竟现代电子设备越来越依赖软件来管理硬件,单纯的硬件层面的修复已经越来越少。

评分

这本书的“实例”部分对我吸引力最大,但这里的实例必须是足够“鲜活”和“具有代表性”的。我希望看到的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完美复现的故障,而是那些真实维修现场遇到的疑难杂症。比如,那种间歇性故障——时好时坏,最考验维修人员的耐心和经验。如果能对这类“幽灵故障”提供一些独特的排查思路和环境因素的分析(比如温度、湿度对故障的影响),那这本书的价值就直线飙升了。另外,针对不同代际的显示器,如果能区分出各自的“通病”和维修时的“禁忌”,比如某些电源部分的设计缺陷,或者某个特定芯片的寿命限制,那对于预防性维修也大有裨益。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告诉怎么修”的工具书,更是一个“教你如何思考”的思维导图。

评分

说实话,我买书通常都是冲着实操案例去的,理论部分看得头疼,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那种图文并茂的步骤,简直是救命稻草。我特别希望看到那种“手把手”的拆解流程,从螺丝刀的选取到静电防护的注意事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毕竟,书本上的电路图是死的,实际面对的那些老化、腐蚀、虚焊的PCB板才是活的、千变万化的战场。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技工在旁边手把手指导你,告诉你哪个元件最容易出问题,如何用万用表去“试探”电压,那就太棒了。我更看重的是那些“陷阱”的揭示——比如,哪些地方看似正常,实则隐藏了严重的隐患,需要特殊处理。至于“精要”二字,我理解为提纲挈领,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排查逻辑,而不是零散的维修技巧堆砌。一个好的维修手册,应该是逻辑严密的,让人可以跟着它的思路走,而不是在浩如烟海的元器件参数中迷失方向。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朴实,那种比较传统的书籍样式,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那种实体书的年代感。我个人对于显示器维修这块儿,一直都抱着一种既敬畏又好奇的心态,毕竟现在这玩意儿太普及了,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基础原理上的阐述,比如液晶面板是如何驱动像素点发光的,高压电路的设计思路等等。如果能把这些复杂的物理和电子学概念,用一种非常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清楚,那绝对是收藏级的宝典。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把理论和实践无缝衔接起来的书籍,而不是那种空泛地谈理论或者只停留在表面操作的“速成手册”。希望这本书在故障诊断流程上能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如何通过声音、图像的细微变化来快速定位问题所在,那种经验之谈,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主要想看看它对不同品牌、不同年代的机芯的共性与特性分析是否深入,因为维修的难点往往就在于那些“非标准”的处理方式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