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
定价:59.0元
售价:40.1元,便宜18.9元,折扣67
作者:黄国勤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11123879
字数:23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分上、下篇。上篇,理论篇,内含相关论文7篇,重点对循环农业提出的背景、含义、特征,循环农业的原则、学科基础与基本原则,循环农业的类型、模式、关键技术,以及循环农业的发展趋势等作了分析:下篇,实践篇,内含相关论文、报告7篇,分别从国家(中国)—区域(江南丘陵区)—省(江西省)—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万年县)等不同层次,探讨了循环农业的实践与发展。《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学术性,更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的循环农业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
江南丘陵区系指雪峰山以东,武夷山一仙霞岭以西,南岭山地以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广大低山丘陵区,主要包括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省的山地丘陵地区。江南丘陵区有土地总面积634800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69%。本区以中低山为主,光、热、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和粮食主产区。
循环农业(Circular Agriculture)是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的理念、原理和技术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与应用。循环经济是90年代中、后期发达国家针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探索和建立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及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循环农业的发展。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开始,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积极倡导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至今,循环农业在我国各地的发展势头强劲,成效突出,前景广阔。
江南丘陵区作为我国南方重要农业区,在发展循环农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三个层次(农田内、“五业”问、城乡间)对江南丘陵区循环农业的模式、途径与技术等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有关地区进一步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1农田内循环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主要场所。江南丘陵区在农田内发展循环农业主要有以下模式、途径和技术。
1.1间混套作
将不同“习性”作物(或生物),通过问作、混作或套作组合在一起,形成互补、共生的“复合系统”,从而产生“作物问”的养分循环,这是江南丘陵区建立“循环型”农田生态系统的常见模式之一。如在红壤丘陵旱地上实行“玉米+大豆”“玉米+花生”“绿豆×芝麻”“油菜/棉花”等间、混、套作模式,稻田里推行“稻×鱼”“稻×鸭”“稻×萍×鱼”等复合模式,作物(生物)之间形态上互补、生态上互适、生理上互利、生化上互惠,系统效益上共赢。
……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从宏观的理论框架,到微观的具体技术,层层递进,条理清晰。我喜欢作者在每一章节的结尾,都会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这有助于我巩固对前面内容的理解。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和延伸阅读的建议,这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技术介绍部分,对细节的关注。例如,在介绍堆肥发酵工艺时,他详细列举了不同物料的配比、发酵温度和湿度控制的要点,以及如何判断发酵是否成功的标准。这些细节的呈现,使得书中的技术指导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收获了知识,更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它让我对循环农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阐述一些原理时,使用的那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在讲解土壤肥力提升的时候,他把土壤比作一个“生命体”,需要“滋养”和“平衡”,这比干巴巴的理论解释更容易让人理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个人的感悟和体会,这些“小故事”让原本严肃的学术内容变得更加鲜活有趣。我记得有一次,作者分享了他在一个偏远乡村推广循环农业的经历,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坚持和乐观,让我深受感动。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科学的理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践者的情怀和毅力。它激励着我去思考,如何将这些先进的理念,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关于“生态平衡”的概念。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农业生产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对自然的掠夺。他通过对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传统农业模式对土壤、水源以及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潜在危害。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生物防治技术,比如如何利用天敌来控制病虫害,而不是依赖化学农药。这让我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效率,忽略了长远的生态影响。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提醒我们要回归自然,尊重规律。作者在描述一些具体的农业实践时,比如有机耕作、间作套种等,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土地的敬畏。读到这些内容,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的身影,以及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这本书不仅仅是农业技术的介绍,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传递,一种对未来负责任的思考。
评分《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一直想找机会好好拜读一下。这次终于入手了,迫不及待地翻开,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果然名不虚传。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将抽象的概念落到了实处。书里详细介绍了各种循环农业的模式,比如秸秆还田、畜禽粪便的科学处理与再利用、废弃物的资源化等。读完关于秸秆利用的部分,我才真正明白,原来我们平时看似无用的农作物秸秆,经过科学的处理,可以变成有机肥、生物质能源,甚至还可以用于食用菌的栽培。书里还列举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这些案例的真实数据和具体操作步骤,让我对循环农业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我尤其对书里关于“零排放”理念的阐述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读这本书,让我从根本上颠覆了对传统农业的认知,也看到了农业未来的无限可能。它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践行更加环保、更加高效的生产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用心,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穿插的那些精美的插图和图表,它们将复杂的概念可视化,使得阅读过程更加轻松有趣。比如,在讲解土壤健康和微生物群落关系的时候,书里配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图,清晰明了,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们之间微妙而重要的联系。还有关于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部分,书中绘制的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再利用的流程图,非常形象,让人一眼就能看懂整个系统的运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案例分析中,对数据分析和图表呈现的重视。那些详细的经济效益分析、环境效益评估,都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说服力。通过这些图表,我可以直观地看到,实施循环农业模式后,农场的收入是如何提高的,污染是如何减少的。这让我更加坚信,循环农业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甚至更具优势。这本书真的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