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主持人化妆造型
定价:30.00元
售价:20.4元,便宜9.6元,折扣68
作者:李庆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043678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之而来的是跨文化传播在全球的迅速兴起,而影视艺术作为当今世界影响力*的艺术创造和文化传播方式之一,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广泛的观众群和覆盖面。
随着广播影视事业在全国的迅速发展和产业属性的显现,对广播影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广播影视类专业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广播影视系统输送了大量的人才随着广播影视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广播影视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广播影视高素质人才,是广播影视教育的当务之急。
作为广播影视教育的重要环节,教材建设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新的形势要求教材建设适应新的教学要求高职高专教材应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特点,按照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性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技能实训为本位,使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内容和教材内容有机衔接,全面构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教材体系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规划教材,主要包括影视动画、影视广告、新闻采编与制作、主持与播音、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技术等专业系列教材,《主持与播音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主持人化妆造型》的出版,必将对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庆,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山西传媒艺术学院筹)副教授人物形象设计教研室主任。
2012年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行业青年设计师;
2010年获教育部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金教鞭”奖;
2009年获CCTV时尚创意会中国十佳时尚化妆创意设计师奖;
2009年获第三十三届世界发型化妆大赛中国赛区全场*创意色彩设计大奖;
2007年奥运风采世界造型师精英邀请赛,获商务休闲组冠军、商务正装组冠军、商务晚妆组亚军、全能组冠军;
2006年获首届中国(国际)美容形象设计大赛全能金质奖;
2006年获中国形象设计名师称号;
2006年中国首届美容形象设计大赛,获晚宴化妆组金奖;
2005年中国首届化妆造型大赛,获商务职业形象设计组冠军;
2004年中国首届美容知识技能大赛,获职业化妆造型组亚军。
文摘
序言
一本关于艺术与表达的书籍,它深入探讨了如何在视觉的画布上塑造情感的传递,如何通过色彩、光影和材质的巧妙运用,赋予人物独特的生命力。我尤其被书中对于“情绪色板”的构建所吸引,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颜色,而是将其背后承载的情感意涵娓娓道来,比如那抹沉静的靛蓝如何诉说着智慧与深邃,而跳跃的橘红又如何燃烧着热情与活力。书中还详细阐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审美偏好的差异,以及如何在这种差异中寻找共通的艺术语言,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调色盘前,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对美学新维度的探索。作者的语言既有艺术家的浪漫诗意,又不失科学家的严谨逻辑,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曾一度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表达更具感染力,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理解和表达的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做”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为何如此”的书,它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重新审视“沟通”这一概念的力作。它并非那种教你如何说服他人或进行演讲技巧的书籍,而是从更深层次挖掘了人与人之间无声交流的奥秘。书中对“符号语言”的解析尤其令我着迷,作者通过大量详实的案例,展示了即使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个体如何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乃至微小的姿态,传递出复杂的情绪和意图。我曾以为只有文字和语言才能承载信息,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开始关注自己和周围人在日常互动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原来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一场场精彩的“无声对话”。作者的论证过程严谨而富有洞察力,他将心理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的理论巧妙地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套独特而自洽的理论体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双“透视眼”,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他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我理解人际关系、处理复杂的情感纠葛,乃至提升个人情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评分这是一部关于“形象构建”的哲学探讨,它将个体塑造的艺术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书中并非简单地教授如何“变美”或“打扮”,而是深入剖析了“形象”作为一种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载体,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我被书中对于“身份认同与视觉符号”关系的论述所震撼,作者认为,我们所选择的每一个视觉元素,无论是服装的款式、颜色的搭配,还是发型的设计,都在无声地向外界宣告着我们的身份、价值观甚至是内心深处的渴望。这让我开始反思,我所展现出来的“形象”,究竟是否真正代表了那个我想成为的自己?作者的分析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乏实践的指导,他提出的“形象DNA”概念,以及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和人生目标进行“形象重塑”的策略,都非常有启发性。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试图厘清自己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如何通过有意识的形象构建,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评分这本书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引领我穿越了“视觉叙事”的迷宫。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如何讲故事”,而是通过对“画面语言”的拆解与重塑,让我深刻理解了信息传递的本质。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节奏感”和“留白”的妙用,作者用生动的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画面的疏密、色彩的浓淡以及构图的张弛有度,来引导观众的情绪,并激发他们的想象。我曾以为讲好一个故事只需要清晰的情节,但这本书告诉我,视觉的呈现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叙事力量。作者的文笔细腻而富有画面感,他描绘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让人身临其境。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电影、摄影乃至任何视觉艺术作品的理解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开始能够“读懂”画面背后的信息,并从中品味出更深层次的意境。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审美体验的升华,它让我学会了用“眼睛”去聆听,用心灵去感受。
评分这本关于“情绪光谱”的探索,让我重新认识了色彩的魔力。作者并非简单地将颜色与情感进行一对一的对应,而是展现了色彩之间复杂微妙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出丰富的情绪体验。我被书中关于“色彩的共鸣”的理论所吸引,它解释了为什么某些色彩组合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甚至唤起我们遗忘已久的记忆。作者的分析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乏艺术的灵动性,他用诗意的语言描述着色彩的语言,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流光溢彩的梦境。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中运用色彩来影响和引导情绪,这一点对于我理解艺术创作、室内设计乃至个人心境的调节都极具参考价值。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我开始更加有意识地去感受和运用色彩,让我的生活和创作都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