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

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玛利亚,郝红尉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史
  • 摄影批评
  • 文化史
  • 19世纪
  • 艺术史
  • 视觉文化
  • 媒介研究
  • 法国
  • 欧洲
  • 技术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807131656
商品编码:2969208290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5-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

定价:28.00元

作者:(美)玛利亚 ,郝红尉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0-01

ISBN:97878071316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剑桥摄影纵览系列丛书提出并论述了有关摄影史的种种问题。该丛书特别将文化史、科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史、政治学和人类学联系起来。*为突出的特点是,该书详细论述了摄影对其他学术领域起到的催化作用,以及摄影自问世以来受到的其他艺术形式和知识学科的影响。
摄影既是一种变化着的技术,又是个人经历和社会经验方面有益和有害的变革的一种方便的隐喻;摄影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在自然和文化之间不断地勾画其明显的分界线。本书详细论述了摄影对其他学术领域起到的催化作用,以及摄影自问世以来受到的其他艺术形式和知识学科的影响……

内容提要


本书对19世纪美国和欧洲有关摄影的作品进行了颇具见地的概述,他涉及到艺术理论、社会改革和生理学不同的领域。早期的摄影批评,具有大量关于客观性、外观和复制等种种传统性的概念。同时,被普遍接受的艺术中有关中性视觉、直觉天赋和艺术进步等观点构成了人们对摄影的理解方式。玛丽·沃纳·玛利亚认为,摄影是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符号,它折射出艺术和社会变革诸领域中的现代性和变化。另外,她还阐明了摄影作为现代性和变化的象征迅速崛起的方式,既能轻易地反对进步,又能促进民主的发展。
《摄影与摄影批评家》对19世纪美国和欧洲有关摄影的作品进行了颇具见地的概述,它涉及到艺术理论、社会改革和生理学等不同的领域。早期的摄影批评,具有大量关于客观性、外观和复制等种种传统性的概念。同时,被普遍接受的艺术中有关中性视觉、直觉天赋和艺术进步等观点构成了人们对摄影的理解方式。玛丽·沃纳·玛利亚认为,摄影是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符号,它折射出艺术和社会变革诸领域中的现代性和变化。另外,她还阐明了摄影作为现代性和变化的象征迅速崛起的方式,它既能轻易地反对进步,又能促进民主的发展。

目录


插图目录
前言 摄影即当今世界
章 摄影话语的起源
后来,达盖尔来了
随心所动的复制:用摄影所阐释的自然和自然性
制造图片的机器
汤姆斯·威基伍德与摄影史前史:界定失落的环节
知识政治:摄影话语
长久的持续
副本、摹本、幻影
现代成批制作的影像
结论
第二章 19世纪思潮中的摄影和现代性
作为现代主义神话的摄影史
摄影与技术的变革
科学之进步/艺术之进步
摄影与进步
摄影,支持与反对
民主的艺术
普通照片
总结
第三章 艺术、摄影与社会
导论
高雅艺术摄影
天才与牺牲的科学
像绘画的照片
与艺术的关系
后摄影与前提斐尔派运动
艺术、摄影与社会:艰难的休战
总结
第四章 被迫获得自由:摄影、扫盲与大众文化
导论
扫盲:概述
有教育意义的革命
大型图片画廊
人们将从事各种收藏
事实,事实,事实
知识界精英
严格的黑白特征
心灵世界
结论
第五章 现代性的诱惑
导论
爱默生:概论
科学与艺术
形而上学之后的摄影
实证主义、进化、文化与摄影
颓废
英国人对印象派的印象
我们是新人类
挽歌式的现代主义:一些总结
结束语 幽灵——摄影与现代人
注释
参考书目概述

作者介绍


玛丽·沃纳·玛利亚是美国锡拉库扎大学摄影史与摄影理论史教授。教授的课程包括艺术史、当代艺术理论与摄影史。发表过众多关于所授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论文和评论。该书英文版于1997年出版,被誉为当年出版的两种*的摄影史图书之一。近期又出版了《摄影:文化史》。

文摘


序言



摄影的诞生与早期回响:1839-1900年间的艺术、科学与社会之辩 摄影,这项在19世纪中叶横空出世的革命性技术,其诞生不仅是对视觉记录方式的颠覆,更是深刻触及了当时的艺术理念、科学认知以及社会结构。从1839年达盖尔银版法的公开宣布,到1900年摄影作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媒介和日常工具的初步确立,这六十余载光阴,是一场关于摄影身份、价值与功能的激烈辩论,是一幅由无数影像、文字与思想交织而成的宏大文化史画卷。 一、 科技的奇迹与艺术的焦虑:摄影的早期身份困境 1839年,路易·达盖尔(Louis Daguerre)的“银版法”和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的“纸基底印法”几乎同时向世界宣告了摄影的诞生。这两种技术,尽管原理迥异,却共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早期,摄影更多地被视为一项科学奇迹,一种能够精准捕捉现实、媲美上帝之手的“机械之眼”。科学家们对其成像的物理与化学过程着迷,艺术家们则对其“客观性”感到不安。 在那个崇尚手绘与技艺的时代,摄影的出现无疑对传统绘画艺术构成了严峻挑战。许多画家、评论家和公众,将摄影视为对艺术的威胁,认为它剥夺了艺术的灵魂,将创造力简化为机械的复制。摄影作品的“逼真”与“冰冷”,似乎与艺术所追求的“情感”、“想象”与“精神性”格格不入。因此,早期对摄影的讨论,充斥着对它是否能被视为“艺术”的质疑。 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摄影师们也在探索自身技术的艺术潜力。一些人尝试模仿绘画的构图与光影,将摄影作品打造成古典肖像画的替代品。例如,一些肖像摄影师利用布光技巧、背景道具,力求在照片中营造出油画般的质感和尊严感。同时,其他摄影师则开始捕捉现实的瞬间,展现自然风光、城市景象,以及普通人的生活,试图发掘摄影在记录时代变迁、反映社会现实方面的价值。 二、 媒介的演进与表现的探索:从“复制”到“创造”的转型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早期的昂贵、复杂的银版法,到更易于传播的纸基底印法,再到后来更为便捷的湿版摄影、干版摄影,摄影的传播速度和普及程度大大提高。这不仅降低了摄影的门槛,也为更多人参与到摄影创作与批评中提供了可能。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对摄影媒介特性进行深入思考的批评家和理论家。他们开始区分“摄影”与“被拍摄的现实”,强调摄影师在选择拍摄对象、构图、曝光、显影等环节中的主观能动性。摄影不再仅仅是“被动记录”,而是“主动创造”。 例如,一些评论家开始倡导“艺术摄影”的概念,主张摄影师应当超越对现实的简单复制,通过对光影、线条、形式的精心组织,以及对特定题材的选择与处理,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他们借鉴绘画理论中的构图、焦点、空间等概念,试图为摄影艺术建立一套自身的审美原则。 同时,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摄影在记录科学现象、辅助科学探索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天文学、医学,还是地理学、考古学,摄影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科学界对摄影的“客观性”与“精确性”给予了高度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摄影的社会地位。 三、 社会的映照与批评的目光:摄影的社会功能与伦理考量 19世纪下半叶,西方社会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剧烈变革。摄影以其强大的记录能力,成为了捕捉时代巨变的绝佳媒介。大量的摄影作品记录了工厂的生产、城市的扩张、贫困的生活、殖民地的风貌,以及社会运动的场景。 这些影像,不仅仅是客观的记录,更成为了社会批评的有力武器。摄影师们通过镜头,揭示了社会的不公、贫困的根源、人性的挣扎。例如,雅各布·莱斯(Jacob Riis)的纪实摄影,深刻揭露了纽约贫民窟的残酷现实,引发了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推动了相关改革。 与此同时,摄影也成为了社会阶层展示自我、巩固地位的工具。富裕阶层热衷于拍摄精美的肖像照,记录家族的辉煌。摄影也成为旅行、社交、纪念的重要载体,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这一过程中,摄影批评也开始关注摄影作品的社会影响。批评家们讨论摄影作品的意识形态倾向、其如何塑造公众的认知、以及它在维护或挑战现有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一些批评家认为,摄影作品可能带有偏见,反映的是摄影师或委托人的视角,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批判性解读。 四、 影像的民主化与文化的分野:面向20世纪的展望 到1900年,摄影已经从一种新奇的科技发明,演变为一种成熟的视觉媒介。胶片技术的进步、相机的小型化和普及,使得摄影不再是少数专业人士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拿起相机,记录生活。 这一时期,摄影的艺术地位也得到了初步的认可。一些摄影作品开始在画廊和展览中展出,并受到艺术界的关注。虽然关于摄影是否能与传统艺术相提并论的争论仍在继续,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的价值,已经逐渐被接受。 同时,随着摄影的广泛传播,也催生了不同类型的摄影实践和文化。纪实摄影、风光摄影、肖像摄影、艺术摄影等门类逐渐清晰。摄影的批评也走向更加多元和细致。 1900年,摄影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既承载着科学的严谨与客观,又蕴含着艺术的想象与表达。它既是社会现实的忠实记录者,又是文化观念的塑造者。摄影与摄影批评家们在1839年至1900年间展开的这场波澜壮阔的文化史辩论,为我们理解摄影的本质、其在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塑造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为即将到来的20世纪,摄影艺术与社会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拉开了序幕。在这个百年之交,摄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它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渗透并重塑着人类的文明。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个充满古典韵味的时代,以及一种新兴艺术形式的诞生。我一直对摄影在人类视觉文化中的地位演变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将目光投向了1839年至1900年这个关键的转型期,听起来就意义非凡。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展现一个完整的图景:摄影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成熟,它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大众,以及最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摄影批评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猜想,他们可能是最早的摄影理论家,也可能是社会思想的观察者,他们用文字去定义、去评判、去塑造公众对摄影的认知。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摄影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辩证关系?在他们眼中,摄影是纯粹的复制,还是可以承载情感与思想的载体?我预感,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带领我穿梭于那个时代的学术沙龙,倾听关于摄影的各种声音,理解摄影是如何从一个技术奇迹,逐渐演变为一种深刻影响我们感知世界方式的文化现象。

评分

当我看到《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这个标题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无数的暗房、闪光灯、还有那些严肃讨论着影像的知识分子。我一直对十九世纪末的欧洲文化氛围非常着迷,那个时代充满了变革与碰撞,而摄影的出现无疑是其中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我预感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摄影本身,更是在探讨摄影如何被这个社会所理解、所接纳、甚至所塑造。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挖掘当时报刊、杂志上关于摄影的评论文章,揭示摄影在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群体中的接受程度和争议焦点。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PS,每一张照片都来之不易的年代,摄影师们如何努力去捕捉“真实”?而那些评论家们,他们又如何在“真实”与“艺术”之间游走,给出他们的判断?我特别好奇,是否有一些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摄影大师,在当时就已经被批评界所关注?他们的作品是如何被解读的?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文化侦探之旅,去发现那些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的关于摄影早期认知和评价的线索。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我一直对摄影的早期发展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非常感兴趣,而这个跨越了一个世纪的研究,听起来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漫游。我预想这本书会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导游,带领我深入那个还没有被数码浪潮淹没的时代。我好奇那些最初的摄影师们是如何克服技术难题,捕捉光影的魔力的?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有何不同?而更让我期待的是,当摄影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初露锋芒时,那些评论家们是如何理解、评价甚至塑造它的?他们是把它视为科学的记录,还是新兴的艺术?他们的评论,是赞美其真实性,还是质疑其虚假性?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看到,当技术与艺术碰撞,当好奇与审视并行,一个全新的视觉媒介是如何一步步融入并改变当时的文化景观的。我设想作者会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技术革新、以及个体摄影师和评论家的视角出发,编织出一幅立体而生动的画面,让我不仅仅是了解摄影史,更能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探索与争论。我期待书中能有很多生动的案例和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思潮。

评分

这本《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在我看来,简直是一把解锁那个时代视觉密码的钥匙。我一直觉得,评价一个事物的价值,离不开同时代的眼光,尤其是那些能够洞察先机、引领思潮的声音。这本书聚焦于1839年到1900年这个关键时期,在我看来,这正是摄影从呱呱坠地到逐渐成熟,并开始深刻影响艺术、社会乃至个人身份认同的黄金时代。我迫切想知道,在那时,摄影评论是怎样一种存在?它与文学评论、绘画评论有什么异同?那些评论家们,他们是摄影的早期拥趸,还是持怀疑态度?他们是如何在技术层面和美学层面进行分析的?我尤其好奇,当摄影的“真实性”与艺术创作的“主观性”发生碰撞时,评论家们是如何调和的?他们提出的观点,是否为后世的摄影理论奠定了基础?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对一些重要摄影家作品的深入解读,以及对当时有影响力的评论文章的详细分析,甚至可能是针对同一件作品,不同评论家截然不同的评价。我希望能看到,通过这些文字,我能更清晰地理解摄影在那个时代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从一个新奇的玩意儿,逐渐被塑造成一种具有强大文化力量的媒介。

评分

《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年至1900年间的文化史》这个书名,就像一封来自过去世界的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那个变革的年代。我一直觉得,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如果脱离了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就像是没有根系的浮萍。这本书承诺将摄影放在1839年至1900年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时期中进行考察,这让我倍感兴奋。我设想,作者一定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当时的社会思潮、艺术运动、以及科技的进步,并将这一切巧妙地与摄影的发展和评论联系起来。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个时代,摄影是如何挑战传统的视觉模式的?它是如何被用来记录历史、描绘社会、还是被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而那些“摄影批评家”,他们又是谁?是艺术家、哲学家、还是专门的评论家?他们是如何在缺乏既有理论框架的情况下,为摄影这门新生艺术摸索评价标准的?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令人惊喜的发现,比如某个被低估的摄影流派,或者某个被遗忘的、影响深远的摄影评论家。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一项技术是如何在人类的观察、解读和评价中,逐渐获得文化意义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