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典型案例(2013)
: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04975171
字数:
页码:44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典型案例(2013)》案例来自于基层实践,各案例的作者既是该案例的实际参与者,又是调解处理的见证者,通过案例评析的方式,从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者的视角出发,向广大读者阐明金融消费纠纷中存在的风险盲点、法律问题及解决路径,因此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借鉴启示作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典型案例(2013)》共收录新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典型案例200多个,内容涉及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银行卡管理、投资理财、征信管理、支付结算管理、人民币管理、存贷款利率管理、国库管理、外汇管理、金融机构收费、服务质量和司法诉讼共12个类别,从案情简介、处理过程、法律分析、案例启示四个方面叙述实际发生的金融消费纠纷、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以及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启示,体现了导向性、典型性、实践性、理论性相结合的原则。
篇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案例一 刘某投诉某商业银行宁波分行泄露客户信息案
案例二 胡某投诉某商业银行支行遗失客户资料案
案例三 陈某投诉吉林省辽源市某银行泄露存款信息案
案例四 金某投诉福建省龙岩市某银行泄露个人银行账户交易信息案
案例五 丁某投诉建平县某商业银行营业所盗用身份信息案
案例六 郭某投诉A银行、B银行某分行违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案
本篇小结
第二篇 银行卡管理
案例一 ATM跨行取款被盗案
案例二 银行卡被复制致存款损失案
案例三 信用卡办理不合规,形成逾期不良记录案
案例四 信用卡未缴年费致不良信用记录案
案例五 未收到电子账单和短信通知,致信用卡产生滞纳金和利息案
案例六 信用卡还款被收取罚息和利息案
案例七 消费,信用卡还款用人民币还是案
案例八 擅自激活信用卡案
案例九 通过钓鱼网站跨行还款导致资金损失案
案例十 郑某因借记卡被盗刷向银行索赔案
案例十一 银行卡被盗刷,双方和解结案
案例十二 欧某身份证联网核查不符,换卡取款受阻案
案例十三 郑某跨行取款交易失败退款纠纷案
案例十四 晋某投诉银行存取款一体机吞款案
案例十五 胡某投诉银行因身份证有重号不予办理银行卡案
案例十六 刘某等人投诉银行强迫工资折改换成工资卡案
案例十七 冯某投诉银行卡未发生交易被扣款案
案例十八 姜某投诉银行要求强行办理银行卡案
案例十九 吴某投诉银行擅自开通无卡支付业务案
案例二十 李某投诉银行信用卡未被开通使用被收年费案
本篇小结
第三篇 投资理财
案例一 银行代理保险未提供合同案
案例二 保险合同期限不明确案
案例三 分红型保险收益过低引发纠纷案
案例四 对补偿不满要求退保案
案例五 对售后服务不满引发退保案
案例六 虚假承诺致存款变保险案
案例七 理财中途要求退还本金与补偿案
案例八 未尽告知义务引发退保案
案例九 违规办理保险业务案
案例十 理财风险提示不明确亏损补偿案
案例十一 理财亏损案
案例十二 因缺金融知识导致理财纠纷案
案例十三 存款变保险案
案例十四 存款转保险案
案例十五 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要求退保案
案例十六 银行代理保险遭遇赔付案
案例十七 理财亏损不满协议补偿案
案例十八 理财产品变活期存款案
案例十九 股金退还纠纷案
案例二十 “存款变保险”要求退保案
案例二十一 理财产品亏损获赔偿案
案例二十二 “存款变保险”要求解约案
案例二十三 “存款变保险”要求利息补偿案
案例二十四 银保合作业务导致纠纷案
案例二十五 保险理财产品退保案
案例二十六 黄金买卖合同无效案
案例二十七 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合同案
案例二十八 储蓄存款变保险存款案
本篇小结
……
第四篇 征信管理
第五篇 支付结算管理
第六篇 人民币管理
第七篇 存贷款利率管理
第八篇 国库管理
第九篇 外汇管理
第十篇 金融机构收费
第十一篇 服务质量
第十二篇 司法诉讼
后记
拿到这本《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典型案例(2013)》,我其实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我一直以来都对金融领域非常关注,尤其是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如何在纷繁复杂的金融市场中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一直是我的一个重要课题。市面上关于金融知识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案例,并提供实际操作指导的却不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真实的案例,让我了解金融消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陷阱和风险,以及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有效地进行维权。当然,我也担心书中的案例会不会过于专业,或者年代有些久远,对于当下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和监管环境的指导意义会打折扣。但无论如何,它提供的“典型案例”这个关键词,让我觉得这本书至少具备了一定的实践价值,能够让我从别人的经验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我非常好奇,2013年的金融市场,都发生了哪些值得被记录和学习的案例,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金融逻辑和监管挑战,以及这些案例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启示意义。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案例的堆砌,更能提炼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和应对策略,帮助我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评分对于《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典型案例(2013)》这本书,我怀揣着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金融消费的各种声音和观点层出不穷,但很多都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和可靠性。我尤其看重那些基于真实案例分析的书籍,因为它们能够提供最直接、最鲜活的经验。我希望这本书中的案例,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和法律条文的堆砌,而是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展现出金融消费过程中的各种博弈和挑战。我希望能够从这些案例中,看到消费者在面对复杂金融产品和销售手段时的困惑、挣扎,以及他们为维护自身权益所付出的努力。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比如,2013年的这些案例,对于今天的金融市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还有哪些借鉴意义,又有哪些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去关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金融消费风险、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的一本“宝典”。
评分我之所以会被《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典型案例(2013)》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一直坚信,学习他人的经验教训,是成长最快、代价最小的方式。在金融领域,尤其是消费领域,信息不对称和专业知识的壁垒,常常让普通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很多时候,我们直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本书,以“典型案例”为载体,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平台。我迫切地想知道,在2013年,消费者在金融消费过程中,究竟遭遇了哪些“坑”,这些“坑”是如何形成的,金融机构又是如何利用规则或漏洞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能够提供深入的法律分析和监管视角,帮助我理解案例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如何被适用或规避的。我期待从中学习到有效的维权途径和策略,比如如何收集证据、如何与金融机构沟通、如何向监管部门投诉,以及在必要时,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评分我的关注点在于,通过《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典型案例(2013)》这本书,我希望能更清晰地勾勒出过去几年金融市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脉络与演变。虽然是2013年的案例,但我想它们所反映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比如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教育的不足、监管的滞后性等等,在今天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可能更加多样化。我特别想从这些“典型案例”中,挖掘出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例如,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有哪些关键条款容易被忽略?金融机构在进行产品推介时,有哪些常用的“话术”需要警惕?当发生纠纷时,哪些证据的收集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相对完整的“案例分析框架”,帮助我理解为什么这些案例会发生,它们暴露了金融体系的哪些漏洞,以及监管部门又是如何应对的。最终,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不仅仅停留在“知道有风险”的层面,而是能够真正地“理解风险”,并掌握一套系统性的方法来防范和应对金融消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评分翻开《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典型案例(2013)》,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厚重的篇幅和严谨的排版,这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和专业性有了初步的感知。我个人属于那种比较“钻牛角尖”的读者,一旦对某个领域产生了兴趣,就会深入研究其细节。对于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我不仅仅想知道“不能做什么”,更想了解“为什么不能做”,以及“万一做了,该怎么做”。这本书的“典型案例”形式,正是我所期待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金融消费场景,从银行存款、信用卡、P2P理财,到保险、证券,甚至是更新兴的金融产品。每一个案例都应该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消费者在不同情境下的遭遇,以及金融机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关注那些看似复杂却又屡见不鲜的“套路”,比如信息披露不充分、夸大宣传、不公平格式条款等等。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剖析,我希望能掌握识别风险的“火眼金睛”,理解金融机构的操作规范和法律底线,从而在与金融机构打交道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