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黄达文集(再续)(上下册)
定价:86.00元
售价:58.5元,便宜27.5元,折扣68
作者:黄达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3001287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以前的几本文集,只选取论文、讲演提纲和底稿、讲演录音整理稿——内容都是环绕财经问题,特别是金融问题的;由于担任教学行政领导工作而写的文字,涉及财经教育问题而又有自己见解的,选入。此外,仅收几篇与学习、学术以及自述之类的短文。
这次选编的《再续》扩大了范围,包括六部分:(一)2005年以后有关财经专业的文稿及以前年代同类文稿的拾遗;(二)译稿选例;(三)行政工作中的文稿;(四)境外出访——进入更广阔的课堂;(五)2004年以来的题词。
部分 2005年以后有关财经专业的文稿及以前年代同类文稿的拾遗
(一)2005年以后有关财经专业的文稿
1-1-1 编书领悟数则
1-1-2 足迹——《黄达书集》说明
1-1-3 陈云经济思想——经济思想库的宝贵财富
1-1-4 古今中外 含英咀华——金融基础理论建设之路
1-1-5 培养思考能力
1-1-6 是不是可以这样思考
1-1-7 要有志气把自己的实践作理论升华
1-1-8 就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同大家交换几点意见
1-1-9 金融杂说
1-1-10 点评罗纳德·麦金农讲演——人民币会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吗?
1-1-11 回顾1950年之前“货币银行学”学科的发展(初稿)
1-1-12 松柏长青 学人风范
1-1-13 建言数则
1-1-14 讲在课程的开头
1-1-15 金融学科建设是否面临攀升一步的转折点
1-1-16 金融学科演进概貌
1-1-17 金融学科的演进及前瞻
1-1-18 在金融海啸中思考金融学科的演进及前瞻
1-1-19 在金融海啸和g20的背景下设想如何讲授货币银行学
(二)以前年代财经专业文稿拾遗
1-2-1 《货币信用学》编者的话
1-2-2 关于流动资金和银行基金问题
1-2-3 社会主义也有通货膨胀
1-2-4 办好财经专业的几个问题
1-2-5 财经、管理教育进一步大发展的同时必须抓紧解决提高教学质量问题
1-2-6 为中央征询《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稿的意见所准备的提纲
1-2-7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1-2-8 《中国 迈向现代金融体制》国际研讨会欢迎词
1-2-9 改革开放中走向市场机制的中国金融事业
1-2-10 访美随记
1-2-11 实事求是谈
1-2-12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科教师建设《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的轨迹
第二部分 译稿选例
2-1 资金流量核算入门(1952~1970年)
目 录
序 言
部分 资金流量核算表的目标和范围
第二部分 资金流量核算表介绍
第三部分 资金流量矩阵的季节调整
第四部分 资金流量表
第五部分 定义、资料来源和调整的注释
第三部分 行政工作中的文稿
3-1 我们是如何制订本学期科学研究工作计划的(一九五三年初)
3-2 检查研究工作计划执行情况推动了我们的科学工作(一九五三年五月)
3-3 校内工作情况向下乡同志的彙报(一九六五年六月)
3-4 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在财政系教工次全体会上的讲话(一九七八年夏)
3-5 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在财政系次迎新会上的讲话 对学习作点说明,提点希望和要求(一九七八年九月)
3-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搞活(一九八七年六、七月之际)
3-7 在校务会议上的汇报(一九八八年七月十六日)
3-8 评议校级领导班子的自我总结(一九八八年秋)
3-9 团结、依靠、提高——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动员学习的讲话(一九八九年八月三日)
3-10 1989-1990学年第二学期的工作要点(一九九○年一月十日)
3-11 坚持方向、稳定规模、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改善条件、提高质量——布置1991年秋季学期工作(一九九一年九月)
3-12 宣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任免通知时的“表态”讲话(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3-13 有关改革的讲话(提纲)(一九九二年)
3-14 永远奋进在时代前沿——在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建校五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日)
3-15 积极稳妥推进学科改革和建设(一九九三年三月十六日)
3-16 人民大学领导班子换届时的卸任讲话(一九九四年七月十一日)
3-17 对袁宝华同志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几点追忆(二○○四年六月)
第四部分 境外出访——进入更广阔的课堂
(一)出访西方及苏东
4-1-1 访问法国,考察法国国立行政学院
4-1-2 访问古巴、苏里南(一)
4-1-3 访问古巴、苏里南(二)
4-1-4 访美,参加“福特项目”中美双方委员会第二次联席会议
4-1-5 访问匈牙利、波兰并顺访莫斯科
4-1-6 访问奥地利
4-1-7 访美,参加“福特项目”中美双方委员会第四次联席会议
4-1-8 访问意、法、英三国(一)
4-1-9 访问意、法、英三国(二)
4-1-10 访问意、法、英三国(三)
4-1-11 访问加拿大参加第二届中加大学校长会议
4-1-12 访问澳大利亚并顺访香港(一)
4-1-13 访问澳大利亚并顺访香港(二)
4-1-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组团考察外汇立法访问瑞典、意大利和香港
4-1-15 应留美中国金融学会邀请访美并顺访美信安金融保险集团
4-1-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组团考察税法访问阿根廷和墨西哥
4-1-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组团访美
4-1-18 后一次访美
(二)出访日本
4-2-1 次来到日本
4-2-2 参加日本东海大学开学典礼
4-2-3 应日本文部省邀请访日
4-2-4 应竹下登、原田宪邀请访日
4-2-5 应立命馆大学邀请访日
4-2-6 应日本金融学会邀请访日
4-2-7 应日本三井物产邀请访日并顺访熊本学园大学
(三)与台湾的交往
4-3-1 未能成行的一次“两岸经贸研讨会”
4-3-2 没有应邀
4-3-3 接待谢森中和第二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
4-3-4 踏上宝岛 参加第三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
4-3-5 第四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
4-3-6 再度造访台湾 第五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
4-3-7 尾声
(四)访问香港
4-4-1 访问香港中文大学(1995年2月6-9日)
4-4-2 赴港祝贺邹至庄教授从教50年(2002年4月14日)
第五部分 2004年以来的题词
最近翻阅了一本令人回味无穷的著作,书名虽不算惊艳,但内里乾坤却着实让人赞叹不已。作者的笔触细腻,仿佛能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碎片,并将其放大、雕琢,展现出令人动容的光辉。我尤其欣赏的是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每一个角色的喜怒哀乐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仿佛我亲身经历了一般,与他们一同感受命运的起伏。书中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也极为敏锐,他没有生硬地批判,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去思考,去体会其中的复杂与无奈。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久久不能平静,反复咀嚼那些耐人寻味的细节。那些诗意的句子,如同清泉流过心田,洗涤着我疲惫的灵魂。它不是那种能让你捧腹大笑的书,也不是能让你瞬间获得某种“顿悟”的书,但它一定能让你在合上书页后,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对生活多了一份理解,对人性多了一层感悟。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尤为珍贵,让我仿佛找回了一段失落的时光,沉淀下浮躁的心绪。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沉静的阅读享受。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不追求辞藻的华丽,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勾勒出生活最真实的面貌。但正是这种朴素,反而更显力量。他笔下的故事,很多都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却总能挖掘出其中不为人知的深度和况味。例如,书中对一段关系的描绘,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细水长流的陪伴和偶尔的误解,以及最终的和解,这种真实感让人心生共鸣。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把控,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能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信息,让人物跃然纸上。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似乎开阔了一些,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生活本身的理解,都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一本能让你一夜读完的书,它更适合慢慢品读,在每一个篇章中驻足,去感受作者的用心,去体会文字的力量。它像一位老友,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放松身心,获得一种宁静的力量。
评分这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但更难得的是他拥有一颗洞察世事、体察人心的细腻灵魂。他笔下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却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暗淡。我反复阅读了其中关于亲情的章节,那些朴实无华的描写,却让我泪流满面。作者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平静地讲述着,但那份深沉的爱,却足以穿透纸页,直抵人心。书中对社会现实的探讨也十分深刻,他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只是将问题抛给读者,引发我们去思考,去审视。这种开放式的叙事,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主动性。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许多我熟悉的人和事,那种既疏离又亲近的感觉,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敬畏。它不是一本让你感到轻松的书,但它一定是一本让你获得成长、获得启迪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哲思的巧妙融入。作者并非枯燥地阐述道理,而是将深刻的智慧编织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迪。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探讨,作者在保留精髓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在当下社会中的新生命力,这种辩证的思考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他对社会变迁的观察也十分敏锐,没有流于表面的批判,而是深入剖析了时代浪潮下个体命运的沉浮,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他的文字,时而如古风悠扬,时而又充满现代的张力,这种多变的风格,使得阅读过程始终保持新鲜感。它不是一本速食读物,更像是一道精心烹制的佳肴,需要你细细品味,才能领略其中丰富的层次和韵味。合上书本,你会发现,那些曾经模糊的思绪,似乎都变得清晰起来,而对生活,也多了一份更深刻的理解和期许。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其沉静而富有内涵的书名所吸引,而阅读之后,发现内容更是超乎预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将寻常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格外生动,将平凡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个体在历史洪流中命运的描绘,那些个体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选择与坚守,都让我深受触动。作者的叙事方式并不张扬,而是娓娓道来,但其中蕴含的力量却是不容小觑的。他对于情感的细腻捕捉,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都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甚至会反复推敲某个词语、某个句子,去体会其深层的含义。这本书没有给予我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感受,去发现生活中的更多可能性。它像一位智者,静静地站在那里,用他的文字,与你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让你在静默中,获得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平静与力量,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活,理解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