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理論簡單學(3)/我愛樂理

音樂理論簡單學(3)/我愛樂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音樂理論
  • 樂理知識
  • 音樂入門
  • 音樂學習
  • 音樂基礎
  • 和聲
  • 視唱練耳
  • 音樂教學
  • 音樂教材
  • 我愛樂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思睿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廣西師大
ISBN:9787559801630
商品編碼:29691762537
齣版時間:2018-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音樂理論簡單學(3)/我愛樂理
  • 作者:編者:(馬來)琳娜昂|譯者:陳嫻
  • 定價:40
  • 齣版社:廣西師大
  • ISBN號:9787559801630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8-03-01
  • 印刷時間:2018-03-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
  • 頁數:48

目錄

三十六分音符(Demisemiqu**er)
有4個升記號或降記號的大調(Major Keys with 4 Sharps or Flats)
主三和弦(Tonic Triads)
兩條加綫以上(Beyond 2 Ledger Lines)
八度變調(Transposition)
復拍子6 8 9 8 12 8(Compound Time 6 8 9 8 12 8)
復拍子的規則(Rules of Compound Time)
有4個升記號或降記號的小調(Minor Keys with 4 Sharps or Flats)
復拍子中的音符和休止符組閤(Grouping Notes and Rests in Compound Time)
音階和調號復習(Scales and Key Signatures Revision)
四小節節奏(Four-bar Rhythm)
音程(Intervals)
簡單樂句結構(Simple Phrase Structure)
演奏指示(Performance Directions)
綜閤練習(General Exercises)
復習(Revision)


好的,這裏是根據您提供的書名《音樂理論簡單學(3)/我愛樂理》的風格和主題,為您撰寫的一份不包含該書內容的、詳細的圖書簡介,旨在吸引對音樂理論有興趣的讀者。 --- 《和聲的奧秘:從巴洛剋到浪漫主義的音樂結構解析》 一部深入淺齣,係統梳理西方音樂核心理論的實用指南 目標讀者: 音樂院校學生、業餘音樂愛好者、作麯專業人士、以及所有渴望真正“聽懂”音樂,而非僅僅“聆聽”音樂的聽眾。 書籍概述: 音樂的魅力,在於其復雜而又精妙的結構。《和聲的奧秘》並非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一次引人入勝的旅程,旨在揭示西方音樂語言的底層邏輯。本書聚焦於17世紀巴洛剋時期至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核心和聲語法,通過清晰的講解、豐富的實例分析和大量的練習題,幫助讀者構建紮實的理論基礎,並將其應用於實際的創作與欣賞之中。 我們相信,理解音樂的“為什麼”與“如何做”,是提升音樂素養的關鍵。本書將和聲學視為一種充滿邏輯美感的語言,引導讀者從音級關係、功能和聲、調性轉換的深層機製中,體會音樂傢們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創作思維。 核心內容闆塊: 第一部:基礎構建與功能和聲的基石 (The Foundation of Tonal Harmony) 本書首先迴歸到功能和聲的本質,避免過度依賴機械的規則堆砌,而是從音響效果和聽覺感知齣發,重建讀者對和弦功能(Tonic, Dominant, Subdominant)的理解。 音級關係與功能: 深入探討大小調音階的構建,以及三和弦的排列組閤。重點解析主、屬、下屬三和弦在調性體係中的相互作用力與功能傾嚮。 導音與七和弦的張力: 詳細分析導音(Leading Tone)如何産生解決的欲望,以及屬七和弦(V7)在驅動音樂進行中的核心作用。本書將七和弦的引入視為音樂張力管理的開端,而非簡單規則的疊加。 終止式與樂句構建: 詳解正、變、僞終止式,並探討它們如何在樂句的呼吸和句法結構中扮演“標點符號”的角色。 第二部:和聲色彩的擴展與和弦的變異 (Chromaticism and Harmonic Color) 隨著音樂語言的發展,和聲的色彩日益豐富。本部分將引導讀者走齣純粹的自然大調和小調體係,進入半音化的廣闊天地。 副屬和弦與替代和弦: 闡述如何運用副屬和弦(Secondary Dominants)來暫時“訪問”其他調性,極大地豐富瞭音樂的色彩和連接性。同時,探討同名大小調之間的和聲互換,理解平行大小調的調性色彩差異。 藉用和弦與拿波裏六和弦: 詳細解析藉用和弦(Modal Mixture)如何將小調色彩引入大調,或是反之,以及拿波裏六和弦(Neapolitan Sixth Chord)的特殊音響效果和功能應用。 增六和弦的魔力: 深入分析意大利、法國和德國增六和弦的結構特點、解決路徑及其在強調屬功能前的強大推力。本書提供瞭一套係統的方法來識彆和實際運用這些具有強烈色彩的和弦。 第三部:調性連接與模態的邊界 (Modulation Techniques and Modal Exploration) 成功的轉調是體現作麯傢功力的關鍵。《和聲的奧秘》係統地梳理瞭從簡單到復雜的轉調技巧,確保讀者能夠流暢地在不同調性間穿梭。 關係大小調轉調法: 教授最基礎也是最常用的轉調方法,通過共同和弦或轉調和弦的鋪墊,實現平穩的調性過渡。 離調轉調法(Pivot Chord Modulation): 深入分析如何選擇閤適的“樞紐和弦”,實現跨越較大音程的調性轉換,並提供實戰案例。 半音階的運用與遠關係轉調: 探討如何利用半音階的和弦進行(如Neapolitan Chord或Chromatic Mediants)來連接遙遠的調性,這是浪漫主義音樂中常見的“色彩閃光點”。 調式和聲初探: 在傳統功能和聲的基礎上,本書將簡要介紹中古調式(如多利亞、弗裏吉亞調式)的和聲特點,幫助讀者理解音樂傢們在探索新音響時是如何突破傳統調性的束縛的。 本書特色與教學方法: 1. 實例驅動教學: 每一個理論點的引入,都配有來自巴赫、莫紮特、貝多芬、肖邦等大師作品的精確小節分析,確保讀者看到理論是如何在偉大的音樂中“活”起來的。 2. 強調“聽覺”反饋: 理論不應脫離聽覺。《和聲的奧秘》鼓勵讀者在學習每一個和弦時,都應嘗試用樂器演奏或彈奏,親耳分辨其音響效果和功能傾嚮。 3. 係統性的練習與習題: 每章末尾設置瞭從基礎分析到和聲寫作的進階練習,旨在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音樂技能。習題答案與詳細解題思路穿插其中,形成完整的自學閉環。 4. 結構清晰,邏輯嚴密: 避開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用現代、清晰的語言重新闡釋經典理論,使初學者望而生畏的復雜概念變得清晰易懂。 結語: 掌握和聲,如同掌握瞭建築的藍圖。它不僅能讓你在演奏時更有深度,在分析時更具洞察力,更重要的是,它將開啓你創作音樂的無限可能。《和聲的奧秘》是您通往更深層次音樂理解的鑰匙。翻開它,讓我們一起揭開那層覆蓋在優美鏇律之上的,迷人而堅實的和聲結構之網。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讓人願意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去研讀的樂理書籍。它的成功之處在於,它真正做到瞭“以學習者為中心”。我過去學習樂理時,最大的睏擾是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不強,學完一個單元就忘瞭上一個,感覺像在積木塔裏迷路瞭。這本書則非常注重知識體係的搭建,每一課的內容都像是前一課的自然延伸和深化。尤其是關於麯式分析的部分,作者沒有使用那種僵硬的、套用模闆的方式,而是引導讀者去感受音樂傢是如何在既定的框架內進行創新的。書中提供的一些“思考題”非常具有啓發性,它們不是簡單的對錯判斷,而是鼓勵讀者去進行主觀的審美判斷和理論驗證。這種互動性讓學習過程變得非常主動和有趣。我甚至發現,在聽我平時喜歡的古典音樂或爵士樂時,我能捕捉到更多以往忽略的細節,比如一個巧妙的轉調,或是一個微妙的副屬和弦的引入,這一切都歸功於這本書打下的堅實基礎。

評分

這本書的呈現方式,簡直是為那些在自學樂理的路上感到迷茫的人量身定做的指南針。我一直覺得,樂理學習最大的障礙在於如何將抽象的音高、節奏、調式這些概念與我們日常聽到的音樂聯係起來。而這本書巧妙地做到瞭這一點。它的章節設置很有邏輯性,從最基礎的音符、節拍開始,逐步深入到更復雜的樂段構建和麯式分析。我最喜歡的是書中穿插的那些小故事和曆史背景介紹,它們讓冰冷的理論知識瞬間“活”瞭起來,充滿瞭人情味和藝術氣息。舉個例子,當講到某個和弦的運用時,作者會引用一段經典作品的片段來佐證,這使得學習過程不再是單嚮灌輸,而更像是一場有趣的探索之旅。書中的排版設計也很人性化,重點內容加粗、圖示清晰明瞭,即便是反復翻閱查找某個知識點時,也能快速定位。坦白說,我之前嘗試過其他幾本號稱“入門”的書,但都因為過於簡略或理論過於陳舊而放棄瞭。這本則恰到其實,既保證瞭理論的深度和準確性,又顧及到瞭初學者的接受程度,成功地架起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評分

老實說,剛拿到這書的時候,我有點懷疑它真的能像名字裏說的那樣“簡單學”嗎?畢竟樂理這東西,嚮來以抽象難懂著稱。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流暢,作者仿佛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音樂傢,帶著你沿著一條設計精良的路徑前行,每走一步都有清晰的腳印可循。它並沒有迴避那些需要深入思考的樂理問題,而是用一種非常清晰、非技術性的語言來解釋核心概念,比如什麼是調性色彩,什麼是鏇律綫條的張力與釋放。我印象特彆深的是關於節奏型態的講解,它不隻是給瞭一堆拍號和節拍,而是著重強調瞭“律動感”和“呼吸感”,這對於理解不同風格音樂的精髓至關重要。通過這本書,我開始能夠“聽齣”音樂中的結構,而不僅僅是“聽到”鏇律本身。這種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理解的轉變,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價值。它不僅教會瞭我“是什麼”,更教會瞭我“為什麼會是這樣”。

評分

終於啃完瞭這本關於音樂理論的書,感覺就像是終於通過瞭某個看似高深莫測的門檻,雖然過程不算一帆風順,但收獲頗豐。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注重實用性,它不像那種枯燥的教科書,而是更像一位耐心的老師,一步一步地引導你進入樂理的殿堂。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復雜概念時的“化繁為簡”的能力,比如在講解和聲進行時,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看似密密麻麻的音符關係梳理得井井有條,讓人豁然開朗。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不再隻是機械地記憶規則,而是開始理解這些規則背後的邏輯和美感。書中大量的實例和練習,極大地幫助我鞏固瞭所學知識,讓我能夠將理論知識迅速應用到實際的樂麯分析中去。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易近人,沒有過多的學術術語堆砌,即便是像我這樣零基礎的入門者,也能很快跟上節奏,不會感到壓力山大。對於任何想要係統學習音樂基礎,卻又害怕被傳統教材勸退的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值得嘗試的選擇。它真的讓“簡單學”這個目標成為瞭可能。

評分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給我的感受,那就是“清晰”。很多樂理書會過度糾結於某些曆史悠久但現代應用不那麼頻繁的晦澀規則,反而衝淡瞭核心概念的學習。而這本書則非常精準地把握住瞭現代音樂學習者真正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包”。它的內容組織非常精煉,沒有冗餘的信息,每一個段落似乎都承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釋“不和諧音程”和“解決”時所采用的類比方法,它將原本聽起來很刺耳的音程,用“緊張與放鬆”的人體感受來解釋,瞬間就理解瞭其功能性。這本教材的優點在於,它不僅教會瞭你如何讀譜和寫譜,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你對音樂結構的“耳朵”和“直覺”。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拿起樂器時,不再是盲目地摸索,而是有瞭一個清晰的藍圖指導我的手指和思維。對於任何想把音樂從愛好提升到可以進行理性分析和創作層麵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極佳的起點,它提供的理論基礎紮實而又易於消化吸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