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象棋攻杀技巧
定价:49.00元
作者:何丰泉何瑞松作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096292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际象棋攻杀技巧》内容分为布局、中局、残局三篇,以大量的精妙例局,剖析棋战各阶段的攻杀技巧。通过这些局势,使棋手迅速了解攻杀棋型,以便审局度势。多看一些攻杀局面,自然会反应灵敏。巧手、妙着等一些技巧,也会在你的对局中逐步显现。
《国际象棋攻杀技巧》重点介绍了有关“点、线、面”的国际象棋专业基础理论。它们与各种攻王技巧的运用密不可分,是弈棋原理的初阶。
目录
章 关于点的利用
节 攻击f7点
第二节 攻击f2点
第三节 攻击e6点
第四节 d5点的切入
第五节 不同点的切入
第二章 线路攻击
节 f线攻击
第二节 b线冲兵
第三节 各线攻击
第四节 直斜线攻击
第三章 攻王
节 利用弱点攻王
第二节 制造弱点攻王
第三节 集中子力攻王
第四节 冲兵攻王
第五节 中心优势
第六节 快速出子
中局篇
章 打碎王前防守阵地
节 弃后攻王
第二节 弃车攻王
第三节 弃马攻王
第四节 弃象攻王
第五节 用兵助攻
第二章 王前弱点的利用
节 王前被攻击
第二节 利用王前空虚
第三节 打击g7点
第四节 用兵冲击
第五节 巧妙利用之局
第三章 运用战术技巧攻王
节 弃子技巧
第二节 兑换战术
第三节 闪击
第四节 牵制战术
第五节 消除保护战术
第六节 引离战术
第七节 引入战术
第八节 腾挪战术
第九节 双重攻击
第十节 拦截战术
第十一节 开线战术
第十二节 堵塞战术
第十三节 助兵升变
第十四节 求和战术
残局篇
作者介绍
何丰泉,回族,1967年生于哈尔滨,国际棋联大师,*裁判,高级教练,九三学社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委员。卧幼喜爱象棋,1979年改学国际象棋,曾多次荣获省、市冠军,后被选入黑龙江省棋队。1985~989年在辽宁省任大连市体校运动员、教练员、1989年底调回黑龙江省棋院。作为主力队员,于1991年在郑州以9胜2和不败战绩荣获全国锦标赛亚军,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团体赛前6名。1995年底,创办了哈尔滨市北方棋馆,它是东北地区较早的棋类普及与提高的专业棋校。20多年的教学中,培养出的一级运动员、棋协大师等称号的学员总数居东北地区前列。
先后师从洪克敏、李中健门下,自小注重棋艺理论的研究与探讨,曾先后出版《国际象棋初步》、《巧解残局200例》等十余本棋类著作。1999年,做亚洲国际象棋锦标赛裁判;从2001年开始,多次被评为全国棋协大师赛教练员;2006年“李成智杯”全国冠军赛裁判长;2000年至今,连续多年担任全国各类青少年儿童重要赛事的仲裁、裁判长等职务。棋艺收藏家,收藏有数千种三项棋书、棋具。
先后师从洪克敏、李中健门下,自小注重棋艺理论的研究与探讨,曾先后出版《国际象棋初步》、《巧解残局200例》等十余本棋类著作。1999年,做亚洲国际象棋锦标赛裁判;从2001年开始,多次被评为全国棋协大师赛教练员;2006年“李成智杯”全国冠军赛裁判长;2000年至今,连续多年担任全国各类青少年儿童重要赛事的仲裁、裁判长等职务。棋艺收藏家,收藏有数千种三项棋书、棋具。
何瑞松,何丰泉之子,1996年生于哈尔滨,一级运动员,棋协大师。4岁学棋,7岁荣获“李成智杯”全国少年儿童冠军赛第六名。2008年在天津参加全国国际象棋等级赛.荣获一级运动员称号。曾荣获全国“棋校杯”个人亚军,并多次荣获黑龙江省国际象棋青少年儿童赛冠军。2014年2月荣获黑龙江、省首届智力运动会国际象棋冠军。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授“招法”,更在于它重塑了我对“局势判断”的框架。在我看来,顶尖棋手与普通棋手的差距,往往不在于他们能算出多少步,而在于他们对局面的“本质”理解有多深。书中关于“空间优势的量化评估”和“子力协调性”的论述,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工具。我过去常常因为局面复杂而感到决策瘫痪,但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学会将复杂的局面拆解成几个关键的要素进行优先级排序。例如,它强调在某个特定阶段,牺牲一个易位权来换取对王翼方向的永久控制权是值得的,这种思维转变,让我敢于做出更大胆但更符合逻辑的决策。那些关于残局中“对王”和“兵的潜力”的分析,更是精妙绝伦,让我意识到,许多看似平淡的残局,其实早已埋下了胜负的种子。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去看“局势的骨架”,而非被眼前的“皮肉”所迷惑。
评分我是一个偏爱防守反击的棋手,对那些过于激进、依赖运气成分的开局策略向来持保留态度。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对“耐心”和“时机”的深刻理解。作者并没有鼓吹无脑进攻,反而花了不少篇幅去论述如何通过精妙的调动和精确的换子来逐渐削弱对手的阵型,最终在一个看似平稳的局面中找到致命的突破口。那些关于“弱格控制”和“后翼突破”的章节,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展示。我试着将其中几条防守原则应用到最近的几盘线上对局中,效果立竿见影,原本总是被对手快速撕开防线,现在却能稳稳守住,甚至让对手在漫长的等待中露出破绽。特别是关于中局残局转换的过渡技巧,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兵型调整,在实战中往往能决定胜负的走向,作者的讲解鞭辟入里,那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感觉,让人在学习时充满了踏实感。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投机取巧,而是教你如何用扎实的功底去“制造”胜利,这点非常对我的胃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选材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对国际象棋文化本身的尊重。纸张的质感很棒,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专注力进行复杂计算的棋类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更让我感到满意的是,作者在引用历史案例时,对棋手的心理状态和时代背景都有所涉及,这让整本书读起来不像是冷冰冰的公式集合,反而像是一部微缩的棋局历史。我记得有一处关于彼得罗斯扬防守艺术的剖析,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展示他如何化解攻击,而是深入探讨了他是如何在心理上压倒对手,让攻击者感到自己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这种对“艺术性”的捕捉,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和启发。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放在书架上,并定期翻阅、时时温习的工具书,它的内容深度足够支撑我未来几年棋艺的稳定提升,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一次购书体验。
评分坦率地说,初次接触这类专业书籍时,我总担心术语过于晦涩,难以理解。然而,这本书在理论的深度和易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棋手本身的语言习惯,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每当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比如“对称性破坏”或者“中心压力转移”时,作者总会立刻配合一个非常直观的、易于理解的例子进行阐释。我尤其喜欢它对那些“非主流”开局应对策略的探讨。很多其他书籍要么完全忽略,要么只是简单提及,但这本书却深入分析了如何在这种非标准环境下建立自己的优势结构。这对我这种喜欢在开局就制造“信息差”的棋手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阅读体验非常流畅,甚至带着一种探索未知的兴奋感,仿佛作者是我的私人教练,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穿越那些理论的迷雾,到达清晰的战略高地。
评分这本棋谱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为我这种深度思考型的棋手量身定做的。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走进一个精心构建的迷宫,每一条线路都清晰可见,但要找到最佳路径,却需要棋盘级别的耐心和计算力。那些复杂的变例图,色彩的搭配和箭头的指向逻辑性极强,让人在分析过程中能迅速抓住核心矛盾点。尤其是一些“陷阱”和“绝杀”的布局展示,不仅仅是给出了答案,更是细致地剖析了导致错误决策的心理过程,这一点对于提高实战中的抗压能力非常有帮助。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一些经典对局时,没有满足于简单复盘,而是加入了大量“如果当时对手选择B方案而不是A方案,局面会如何演变”的假设性推演,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局面,而是能预见到未来五步、十步之后的潜在风险和机会。这种深度挖掘的精神,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技巧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系统性思维训练的指南。读完后,感觉我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速度和精度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对于复杂的战术组合,不再感到茫然失措,而是能从中找到清晰的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