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情十九谭
定价:34.80元
作者:米琴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5404502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如果*后一次阅读爱情,我们该读些什么?
★从开始,到现在,从懵懂,到释怀,*初的恋 与 *后的爱。
内容提要
爱情与金钱、欲望、婚姻、友情、道德的关系如何?爱情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中有什么异同?女人在爱情中的“痼疾”在什么地方?传说中的“作女”又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现实中还存在理想的爱情吗?……
目录
01 理想的爱情
02 爱情的奇迹
03 婚姻与爱情
04 爱情与金钱
05 爱情与道德
06 “情人”型恋人VS“夫妻”型恋人
07 利己爱VS利他爱
08 贾宝玉的情与欲
09 爱情与友情
10 “一见钟情”VS“日久生情”
11 女人的“弱点”
12 平凡女性的爱情
13 才女的理想爱情
14 英雄与“好色”
15 情种的类型
16 中国三角恋VS西方三角恋
17 文化差异与爱情
18 爱的能力
19 “作女”
附录 中、英文表达爱情关系术语之异同
作者介绍
米琴,知者、作家。198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后赴美深造,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林肯大学、美国加州的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授世界文学。
曾在美国出版英文比较文学研究专著《出于苦难:关于知青的文学作品》《情与景:英国浪漫诗和中国古诗自然意象比较》。在国内出版有长篇小说《芳草天涯》(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及中、短篇小说以及文学评论。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种淡淡的晕染和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一眼望去就觉得心绪宁静。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的门面功夫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内容的载体,更是情感的预告片。《爱情十九谭》这个名字,初听之下带着些许古典的韵味,又隐约透着一丝现代的轻快,这种矛盾的张力在拿到实物时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纸张的触感非常舒服,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铜版纸,而是带着微微粗粝感的优质纸张,翻页时能听到沙沙的声响,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想沉浸其中的渴望。我甚至仔细端详了一下印刷的油墨,色彩过渡自然,文字排版也极其考究,字号大小和行间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光是摩挲着这本书的外壳,就已经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制作上的匠心独运,这绝不是一本随随便便就能付梓的作品,它显然是经过精心雕琢,带着对阅读体验的敬畏之心打磨出来的精品。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一本令人愉悦的书的物理形态,而对内在的故事抱有更高的期待,而这本书,从外观上就已经成功地勾住了我的好奇心,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它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简直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变色龙。有时,它会切换到一种近乎诗歌的、富有韵律感的散文笔调,大段的描写如同水墨画般晕开,画面感极强,让人忍不住要放慢语速,细细品味每一个词语的音韵之美。而在描述冲突和紧张的场景时,文字又会瞬间变得凝练、犀利,如同短促的击打,节奏感十足,让人读起来屏息凝神,心跳加速。更妙的是,作者似乎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特定时代的语言特征,但又处理得非常自然,丝毫没有生硬的“复古”腔调,反而为故事增添了一层真实的历史质感和地方色彩。这种语言上的灵活转换,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新鲜感,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迎来的是磅礴的抒情,还是冷峻的写实。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构建对话时的功力,角色的口吻完全符合他们的身份背景和情绪状态,使得交流的张力呼之欲出,仿佛真能听到他们彼此间的低语和争执,这种语言的魔力,是让一部作品从“可读”迈向“必读”的关键所在。
评分从文学的广阔视野来看,这本书无疑在探讨一些宏大而永恒的主题,但它处理这些主题的方式却极其接地气,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命运的无常与抗争,巧妙地编织进日常的琐碎和生活的细节之中。我读到一些关于“时间流逝”和“记忆的不可靠性”的段落时,感触尤其深。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角如何试图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以及时间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他们对过去的认知。这种对“存在”本身的哲学思考,不是通过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人物鲜活的经历和情感的起伏来展现的,极具感染力。它提醒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错过,都在不动声色地塑造着我们是谁。这本书的厚度,不仅仅是纸张的物理厚度,更是其内涵的深度。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让人合上书本后,依旧久久不能平息,继续在脑海中回响。
评分阅读一本小说,有时候读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作者的世界观和对人性的洞察力。这本书中对人物复杂性的刻画,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书中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角色都像是从真实生活中走出来的,带着各自的灰色地带和难以言说的挣扎。我尤其关注那些边缘人物,他们往往是作者展示其哲学思考的最佳载体。比如书中描绘的那个总是游离于主要事件之外的老者,他几句看似无关紧要的陈述,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整个故事的悲剧底色。作者对于情感的拿捏极其细腻,无论是炽热的爱恋,还是深埋的怨恨,都不是简单地用夸张的语言去堆砌,而是通过极其精确的动作、眼神、甚至是一声叹息来传达。这种“少即是多”的表达方式,反而赋予了角色极大的深度和可信度。读完某个章节后,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他们做出某种选择的原因,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似乎比情节本身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不禁反思自己在类似境遇下的反应,从而实现了更高层次的共鸣。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一些叙事结构非常精妙的小说,那些故事往往不是线性的,而是像一张错综复杂的网,需要读者不断地回溯和推敲才能拼凑出全貌。这本书在这一点上,无疑展现出了一种高超的叙事技巧。它似乎并不急于把所有信息和盘托出,而是像一个耐心的棋手,每一步都留下足够的空间供人猜测和品味。读到中间部分时,我发现作者在人物的内心独白和环境的细微描写之间,设置了非常微妙的呼应,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物件,下一章就会以全新的视角出现,成为解开某个情节的关键扣子。这种层层剥开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每走一步都充满了发现的惊喜。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留白”的运用,那种话未尽而意已远的感觉,比直白的叙述更具张力,它要求读者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经验去填补空白,从而使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主动的参与和共创。这本书的结构复杂而不混乱,节奏的把控拿捏得极为老道,既有让人心跳加速的高潮,也有让人得以喘息的静谧段落,整体阅读体验如同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高低起伏,引人入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