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金融学教育与金融学科发展——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
定价:48.00元
作者:林继肯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5-01
ISBN:97875049426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根据多年的金融教学实践,也从目前旁观者的角度出发,作者今后金融学科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
,与国际接轨。中国的金融体制已经开放,西方国家的金融运行方式已经在影响中国,我们必须懂得西方,把握现代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的货币银行学必须与西方接轨,同时要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解决中国问题。尽管我们实行对外开放,但终的落脚点还是中国金融发展与改革的实践。我们的金融学科发展应当赶上和超过金融实践,不能局限于纸上谈兵。
第三,多学科交叉。金融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经济问题,解决金融问题,需要多学科的力量。我建议,在理论方法上,要更多地引进主流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尤其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工具方面,应当多使用数学和统计学,使得金融分析更具可靠性。我反对盲目使用数学公式,但在分析金融和经济变量关系时,用数学公式表达,可使其规律化,也容易记忆。
目录
教学中应该做到却不容易做到的两三点
金融学中的价格形成问题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
借鉴历史经验搞好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金融学科历史经验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金融学教育和学科建设杂谈——历史一角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金融学教育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现状分析、改革思路与培养目标设计
金融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何去何从
对《国际金融学》教育与研究的思考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金融学科建设
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新形势与客观要求
按现代金融发展需要培养合格人才
实现金融学跨越式创新发展
关于优化我国现行国际金融学科体系的思考——天津财经大学案例
金融学和经济学的相关关系探讨
谈21世纪中国的金融学教育与金融学科建设
东北财经大学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课题
从看中国文科教育改革
其他与会专家简介
中国金融学教育与金融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大会发言摘要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中国金融学教育与金融学科发展——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听名字就感觉是一本厚重的学术著作,但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更希望从中看到金融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如何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今天的模样。想象一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切都从零开始,金融学教育是如何被引入、被翻译、被本土化的?那些最早一批的金融学者,他们是如何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摸索着建立起学科框架,培养出第一批合格的金融人才?我好奇那些充满挑战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克服师资短缺、教材匮乏的困境,又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本书或许能为我们揭示那些隐藏在教科书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理解中国金融教育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也更能体会到如今金融学科繁荣的来之不易。也许书中会有一些关于早期教学体系构建的细节,比如课程设置是如何借鉴苏联模式,又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改良的;又或许会讲述一些在特定历史时期,金融学科发展遇到的阻力,以及学者们如何凭借坚韧的意志去克服。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穿越时空,亲身感受中国金融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进程,从中汲取经验,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丝好奇和一丝疑虑的。毕竟“金融学教育”和“金融学科发展”这些词汇听起来都比较宏观和学术,不知道是否会枯燥乏味。然而,当我翻开书页,尤其是看到“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这几个字时,一种潜在的吸引力油然而生。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可能是几十年前,在昏黄的灯光下,学者们伏案研究,为了一个学科的定义、一个教学体系的雏形而争论不休;可能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与之相伴的是金融学科教育面临的巨大转型,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培养出能够驾驭复杂金融体系的人才,这其中一定充满了探索和试错。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在关键时刻做出重要决策的学者们,他们是如何看待学科的定位?他们是否预见到今天的金融科技浪潮?他们又是如何平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这本书如果能将这些历史性的瞬间和决策过程梳理清楚,并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经验,那么对于当前正在经历快速变化的中国金融教育领域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生动、翔实的案例,而不是干巴巴的理论,来描绘这段历史,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金融学科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脉络和力量。
评分对于我而言,一本关于“中国金融学教育与金融学科发展”的书,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最新的金融理论,而在于它能讲述一个关于“我们”的故事——关于我们如何建立、如何发展自己的金融教育体系的故事。这本书的副标题“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正是我看重的关键。我希望它能像一部纪录片一样,带领我穿越时光,去见证那些中国金融学从萌芽到壮大的历程。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早期,可能在几所重点大学里,几位充满远见的学者,凭借着有限的资料和对世界金融发展的观察,开始艰难地构建起金融学的学科体系。他们是如何界定金融学的边界?他们如何设计第一批课程?他们又如何培养第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又如何成为中国金融领域的中坚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学教育和学科建设必然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好奇书中会如何描述这些变化,例如,如何从模仿到创新?如何应对金融科技的冲击?如何培养出既懂中国国情又具备国际视野的金融人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具体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理解在中国独特的经济社会背景下,金融学科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熟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的经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中国金融学教育与金融学科发展——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一定蕴藏着中国金融教育发展的脉络和智慧。我作为一名对金融领域抱有好奇心的读者,最期待的是能够从中看到金融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如何生根发芽,并最终枝繁叶茂。我想象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金融学教育面临着怎样的时代课题。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切从零开始,金融教育是如何建立起最基础的教学框架?改革开放后,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金融学科的教育内容和研究方向又是如何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我尤其关注“经验总结”这部分,它意味着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过往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我期待作者能够梳理出在中国发展金融学教育过程中,那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并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方法。例如,在吸引和培养优秀金融人才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学科建设中,如何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平衡?又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中国金融学科的独特性和竞争力?这本书能否为我揭示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并给出有价值的解答,将是我阅读的最大期待。
评分作为一个对金融学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选择这本《中国金融学教育与金融学科发展——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完全是因为书名中蕴含的“总结”二字。我总觉得,对于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中,进行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就好比是一面镜子,既能映照出中国金融学科走过的弯路和取得的成就,也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梳理中国金融学教育的几个关键时期。比如,在计划经济时期,金融教育是如何服务于当时的国家经济战略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如何借鉴和消化西方金融理论,并将其融入中国的实践?在加入WTO之后,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这些历史性的转折点,必然会在金融学科的教育内容、研究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留下深刻的印记。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且能够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例如,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好理论创新与实践需求的关系?如何构建一个既能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又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金融人才体系?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