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 中国期货协会 9787504979889

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 中国期货协会 978750497988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期货协会 著
图书标签:
  • 期货
  • 金融
  • 投资
  • 中国期货协会
  • 行业报告
  • 2014年度
  • 经济
  • 市场分析
  • 金融市场
  • 行业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79889
商品编码:2969116026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

定价:37.0元

作者:中国期货协会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04979889

字数:43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为不断总结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经验,分析和认识期货市场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变化,把握期货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国期货业协会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中国期货业2014年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2014年发展报告》)。《2014年发展报告》在继承前六期发展报告的经验的基础上,对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进行了认真反思和总结,并作出了两点改变:一是对书名进行适当调整,改为《中国期货业2014年度发展报告》。这样,书名中的年份与当期内容形成对照关系,既方便读者查阅,也与证监会出版物的命名方式一致;二是适当压缩各章节字数,全书由以往的30万字提炼为现在的25万字左右,从而使报告更加简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回溯与前瞻 2014年,中国期货市场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经历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期。这一年度的《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期货市场在此背景下的运行态况、关键性进展以及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市场参与者及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客观且具有前瞻性的视角。 一、宏观经济背景与期货市场联动 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均,发达经济体稳步增长,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压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进入了依靠创新驱动的新发展阶段。在此宏观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波动息息相关。 报告详细分析了2014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走势,包括原油、金属、农产品等主要品种的价格波动及其驱动因素。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全球货币政策走向、主要经济体的供需变化,都对国内期货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国际原油价格的震荡下行,对国内原油期货的上市和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国内层面,报告重点关注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对期货市场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收缩以及新兴产业的崛起,都体现在期货市场的品种结构和交易活跃度上。工业品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管理价格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金融期货市场则在风险对冲和资产管理领域的功能逐步显现。 二、中国期货市场运行概况 2014年,中国期货市场在交易量、交易额、持仓量等方面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展现了各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这一年的市场表现。 (一)交易规模与结构分析 报告对2014年中国期货市场的总交易量和总交易额进行了详细统计,并与往年进行对比,分析了市场规模的增长驱动力。在品种结构方面,报告深入分析了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交易特征。商品期货市场,尤其是以黑色系、能化品、农产品为代表的传统优势品种,在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工具方面继续发挥着基石作用。金融期货市场,在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品种的带动下,市场参与度和覆盖面不断扩大,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风险管理工具。 (二)市场参与者结构 报告对2014年期货市场各类参与者的交易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包括: 机构投资者: 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等机构在市场中的参与度变化,以及他们对不同品种的交易偏好。报告特别关注了QFII、RQFII等境外机构参与股指期货的进展,以及其对市场流动性和国际化的影响。 产业客户: 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套期锁利的策略应用情况,分析了不同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需求和成效。报告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期货市场如何有效地帮助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锁定生产成本、稳定经营预期。 个人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交易行为特征,其盈利能力与风险暴露情况。报告探讨了如何引导个人投资者理性参与市场,提高风险意识。 (三)重点品种市场分析 报告对2014年表现活跃的重点品种进行了专题分析,例如: 黑色系期货: 螺纹钢、铁矿石等品种的市场供需状况、价格波动原因,以及其对房地产、基建等下游行业的影响。 能化品期货: 原油、PTA、甲醇等品种的价格走势,以及与国际市场联动分析。 农产品期货: 大豆、玉米、粕类等品种的现货市场情况、天气因素、政策变化对期货价格的影响。 股指期货: 上证50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中证500股指期货的交易活跃度、基差变化,以及其在市场风险对冲中的作用。 国债期货: 10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运行情况,其对债券市场和宏观经济政策传导的影响。 三、中国期货行业创新与发展 2014年是中国期货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深化市场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 (一)品种创新与上市 报告回顾了2014年新上市的期货品种,如 PTA 期货的成功上市,以及其他潜在品种的研发进展。这些新品种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拓宽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报告分析了新品种上市后的运行情况、市场接受度以及对相关产业链的影响。 (二)交易机制创新 报告探讨了2014年在交易机制方面的改进,例如夜盘交易的优化、集合竞价制度的完善、做市商制度的探索等。这些机制创新旨在提高市场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市场流动性。 (三)风险管理与监管 2014年,中国期货市场在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报告详细介绍了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在加强市场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方面的努力,包括风险准备金制度、保证金制度、限仓制度等的有效执行。 市场监管强化: 报告分析了中国证监会及相关监管部门在打击市场操纵、内幕交易、非法代客理财等违法违规行为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监管的严格化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投资者教育: 报告也关注了期货公司在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方面的投入与成效,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情况。 (四)期货公司业务发展 报告深入分析了2014年中国期货公司的经营状况。 经纪业务: 期货公司在客户开发、交易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竞争格局。 资产管理业务: 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现状、产品创新以及在多元化业务发展中的地位。 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 报告也关注了期货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为实体企业提供场外衍生品、基差贸易等综合性风险管理服务的模式探索。 技术创新应用: 报告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期货行业的应用,如交易系统升级、大数据分析、量化交易工具的开发等,以及这些技术如何提升服务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四、挑战与展望 在肯定2014年中国期货市场取得成就的同时,报告也清醒地认识到市场发展中存在的挑战。 (一)市场国际化水平 尽管在吸引境外投资者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仍有待提高。报告分析了制约国际化进程的因素,并对未来如何深化开放、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和机构参与提出了建议。 (二)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 虽然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部分行业和企业尚未充分利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报告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推广期货知识、优化交易品种、创新服务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风险管理需求。 (三)创新能力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创新步伐的加快,如何有效平衡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是期货行业持续面临的课题。报告强调了建立健全更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市场稳健运行。 (四)人才队伍建设 期货行业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金融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大且要求高。报告关注了行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与留住,以及如何构建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展望未来, 报告基于2014年的市场表现和面临的挑战,对中国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持续推动品种创新,满足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加强科技赋能,提升市场服务能力;强化风险管理,筑牢市场安全底线;深化投资者教育,引导理性参与。 《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不仅是对过去一年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全面梳理和深度剖析,更是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市场发展和行业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它记录了中国期货市场在探索中前进的足迹,也勾勒出其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这样一本带有年度总结性质的书籍,我的重点会放在它所提供的“历史视角”上。2014年,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进程中,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节点。我期望书中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在这一年里,中国期货行业在监管政策层面有哪些重要调整或创新。比如,当年是不是出台了新的关于期货公司风险管理、账户管理、或者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规定?对于一些新兴的业务模式,比如场外衍生品、或者期权交易,当年是否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发展,报告里又如何评价其潜力与风险?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2014年的这些政策和市场实践,是如何为中国期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它是否预示着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方向,比如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市场化改革、还是推进国际化战略?我很想从报告中找到一些“承前启后”的洞见,理解当年的一些现象和趋势,在后续的几年里是如何演变的,以及它们对今天中国期货市场的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评分

对于《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这本书,我更倾向于从其“数据与案例”的角度去审视。一本好的行业报告,绝不仅仅是空泛的论述,更需要扎实的证据支撑。《中国期货协会》作为行业的主管机构,我想象中,这份报告会包含大量的、经过整理和分析的行业数据。例如,2014年不同品种期货的成交量、持仓量排名,以及同比、环比的变化趋势。对于期货公司的盈利能力、风险敞口、资本充足率等方面,是否也有详细的财务指标呈现?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研究。比如,在某一个关键的宏观经济事件发生时,期货市场是如何发挥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作用的?有没有某个期货品种在服务特定产业(如农业、能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的案例?或者,某个期货公司在创新业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方面,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些具体、生动的故事和数据,往往比纯粹的理论分析更能打动人,也能让我这位读者对中国期货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我当时在网上偶然看到,书名是《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作者是中国期货协会,ISBN是9787504979889。虽然我对期货这个领域算不上是专家,但一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演变抱有浓厚的兴趣。2014年,那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而期货市场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要枢纽,其发展状况无疑是观察宏观经济走向的一个重要窗口。我当时的想法是,通过这本书,或许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点,中国期货行业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政策导向是什么,以及市场参与者是如何应对的。我特别想知道,在经历了前几年的波动后,2014年期货市场在风险管理、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国际化进程等方面,是否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我对书的结构和内容编排也很好奇,是按行业细分,还是按宏观趋势分析?有没有具体的案例研究,或者数据图表来支撑其观点?这些都是我决定入手这本书时,心中盘旋的疑问。总的来说,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份权威的体检报告,为我勾勒出2014年中国期货业的健康状况和发展轨迹,帮助我这位非专业读者建立起对这个复杂领域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

评分

我一直对金融市场的宏观走向和微观运作机制都充满好奇,特别是像期货这种具有杠杆效应和风险管理功能的市场,其发展轨迹往往能折射出整个经济体系的脉搏。《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这本书,书名就显得相当有份量,定位也很明确,就是对当年期货行业的全面梳理和分析。我想象中,这本书的开头应该会有一个宏观的经济背景介绍,说明2014年中国经济整体的宏观环境,比如GDP增长情况、通胀压力、以及国家在经济政策上的重点,比如“稳增长、调结构”之类的。然后,报告会逐步深入到期货行业本身,可能会从市场规模、交易量、持仓量等核心指标入手,展现出行业的基本面情况。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2014年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所做的努力,比如农产品期货、工业品期货在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中的作用,以及有没有新推出的商品期货品种,这些都是衡量期货市场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准。同时,我对期货公司在合规经营、风险控制以及创新业务方面的表现也颇感兴趣,不知道报告里是否有相关的评价和案例。

评分

拿到《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这本书,我当时最先关注的就是它如何描绘2014年中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化方面的进展。那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期货市场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其国际化进程也备受瞩目。我很好奇,报告里会不会详细介绍当年有哪些新的国际化举措,比如境外机构参与境内期货交易的情况,或者境内期货公司拓展海外业务的案例?是否提到了在吸引国际投资者、提高国际市场影响力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挑战,例如制度障碍、监管差异等等。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数字和分析,比如外资持仓比例的变化,或者中国期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是否有提升。另外,报告对于2014年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影响,是否有专门的章节进行分析?比如,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等,这些因素又是如何传导到中国期货市场的,并促使当年市场出现相应的变化。我对这些国际层面的互动和影响,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