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远逝的风帆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朱江东南大学出版社9787564149581

全新远逝的风帆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朱江东南大学出版社978756414958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江,冬冰 编
图书标签:
  • 海上丝绸之路
  • 扬州
  • 朱江
  • 历史
  • 文化
  • 贸易
  • 东南亚
  • 航海
  • 明清史
  • 区域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49581
商品编码:29690624438
页数:184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远逝的风帆--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
丛书名: 
作者/主编:  朱江 ,冬冰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号:  9787564149581  
出版年份:  2014年5月   
 
版次:  第1版
总页数:  184页
开本:  16
图书定价:  48元
实际重量:  499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朱江编著的《远逝的风帆--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主要探讨如下内容:1.扬州城市历史变迁概述;2.扬州自然地理概况;3.简明扬州海交史;4.海上丝绸之路之路扬州遗迹解读。本书立足于文化遗产的角度,辅以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建筑学等视角,对海上丝绸之路扬州遗迹进行解读,是近二十年来深层剖析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现存遗迹的密切关联,与同类书相比,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本书可供文化遗产和人文历史类学科人员阅读,也可供城市文化管理、城市建设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文化社科类师生学习参考。



前言

序篇:扬州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沿革
一、扬州名称的由来及其沿革 
二、扬州城池的历史
三、扬州的自然地理
四、长江水道的变迁
1.曲江观涛时期
2.扬子江津时期
3.夜泊瓜洲时期
五、扬州的运河
1.春秋时代的邗沟
2.西汉以来的运盐河
3.隋代的淮南运河
4.唐代的官河
六、扬州历代风俗考略
1.扬州的古风
2.扬州的乡风
正篇:扬州的海外交通
一、东晋时期的海外交通
二、唐朝时期的海外交通
1.和朝鲜半岛的交通
2.和日本列岛的交通
3.航海技术的发展
4.扬州的造船业
5.鉴真大师东渡
6.一则东渡的神话
7.和西域的交通
8.和波斯的交通
9.和大食的交通
lO.阿曼苏哈尔行记
11.胡尔达德比赫的《道里与诸国志》
12.伊斯兰教的东传
13.唐代扬州的市街
14.扬州的市舶司与馆驿
三、两宋时期的海外交通
1.和高丽的交通
2.和日本幕府的交通
3.和阿拉伯的交通
四、元朝时期的海外交通
1.《马可·波罗行记》
2.伊利翁尼家族
3.基督教的东渐
4.也里可温在扬州
5.阿伯尔肥达笔下的扬州
6.阿拉伯穆斯林的墓碑
7.无花果的由来
五、明朝时期的海外交通
1.阿拉伯传教士米里哈只的行迹
2.犹太人在扬州的踪迹
3.道彝和尚奉使日本
4.日本的遣明使节
5.陆伯瞻两使朝鲜
六、清朝时期的海外交通
1.琉球国使的经路
2.汪舟次奉使琉球
3.扬州使臣行迹
4.基督教再传扬州
5.陈重庆与朝鲜使节
附篇:扬州的名胜古迹
一、扬州的古迹
1.邗沟故道
2.汉广陵王墓
3.隋炀帝陵
4.唐代牙城遗址
5.古大明寺
6.摘星台旧址
7.天宁禅寺
8.青龙泉
9.讲经墩
10.古木兰院与石塔
11.仙鹤寺
12.普哈丁墓
13.挡军楼
14.龙头关
15.文峰塔
16.文昌阁
17.武当行宫
18.盐运司衙
19.金冬心居址
20.罗两峰故居
21.县学四望亭
22.禅智寺旧址
23.桃花泉
24.天主堂
25.耶稣堂
二、扬州的名胜
1.寄啸山庄
2.萃园
3.小松隐阁
4.金粟山房
5.壶园
6.青溪旧屋
7.贺氏东园
8.瘦西湖
后语
后记



《世界的扬州 文化遗产丛书·远逝的风帆: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主要探讨如下内容:1.扬州城市历史变迁概述;2.扬州自然地理概况;3.简明扬州海交史;4.海上丝绸之路之路扬州遗迹解读。《世界的扬州 文化遗产丛书·远逝的风帆: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立足于文化遗产的角度,辅以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建筑学等视角,对海上丝绸之路扬州遗迹进行解读,是近二十年来深层剖析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现存遗迹的密切关联,与同类书相比,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世界的扬州 文化遗产丛书·远逝的风帆: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可供文化遗产和人文历史类学科人员阅读,也可供城市文化管理、城市建设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文化社科类师生学习参考。






《风帆远逝: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与隐忧》 引言: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审视 在中国古代波澜壮阔的对外交流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无疑是最为璀璨的一页。它不仅仅是一条连接东西方贸易的航道,更是文化、技术、思想交融的桥梁,塑造了古代世界的多样面貌,并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文明进程。然而,正如所有宏伟的历史画卷,海上丝绸之路的背后,也隐藏着无数的辉煌、挑战与遗珠。本书《风帆远逝: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与隐忧》,正是试图穿透历史的迷雾,以更为宏观和细致的视角,重新审视这条伟大航道的历史进程,发掘其被忽略的细节,并对其发展中的内在张力与潜在隐忧进行深入的探讨。 我们并非局限于传统的经济和交通路线的叙述,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这条漫长的海上通道,是如何从最初的零星往来到形成规模化的贸易网络?其间,又孕育了怎样独特的航海技术与造船工艺?不同文明在相遇与碰撞中,留下了哪些不可磨灭的印记?除了物质的交换,知识、宗教、艺术又如何借由这片汪洋大海,实现跨越地域的传播与演变?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在这片充满机遇与繁荣的海域,同样潜藏着风险与危机。战争、海盗、政治变动、以及环境的挑战,都曾是威胁这条生命线安全的重要因素。更值得深思的是,当时代变迁,陆路交通的兴起与地缘政治的演变,是否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远逝”埋下了伏笔? 本书的研究,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历史图景。我们力图还原那些曾经活跃在海上的商船、水手、商人、以及他们在异域的经历;我们追溯那些被珍视的商品,以及它们在不同文明中引发的消费革命与文化认同;我们解析那些在航道沿线兴起的港口城市,以及它们如何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节点;我们审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淡忘的传说与故事,它们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命运与情感。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入剖析,能够为理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以及反思当下全球化进程的挑战与机遇,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第一部分:起源与萌芽——远航的序曲 海上丝绸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本部分将追溯其最早的起源,从史前时期人类对海洋的初步探索,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已零星出现的对外贸易活动。我们将考察当时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以及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如何促使人们将目光投向广阔的海洋。 史前与早期文明的海洋意识: 探讨中国沿海地区早期居民与海洋的关系,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的交叉印证,揭示早期人类对海洋的认知与利用。 南方丝绸之路的前奏: 分析秦汉时期,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通西域”政策的推动下,海上贸易与陆路贸易的并行发展。考察当时已有的航海技术,如原始的帆船、指南针的早期雏形等。 南方沿海的先行者: 重点研究当时活跃在东南沿海的越人、闽人等族群,他们凭借对海洋的熟悉,进行的早期海上活动。考察他们的航海能力、贸易品类,以及与周边区域的联系。 早期贸易品的流转: 分析当时海上贸易的主要商品,如丝绸、漆器、陶器、香料、珠宝等。探讨这些商品在陆路之外,如何通过海上渠道抵达更远的地方。 第二部分:辉煌的黄金时代——繁荣与交流的浪潮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的空前繁荣,以及相对开放的政治环境,为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一时期,海上贸易达到了顶峰,成为连接东方与西方的重要经济命脉。本部分将聚焦于这一辉煌的黄金时代,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驱动力、具体的贸易线路、参与者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 唐宋王朝的海上政策: 分析唐宋政府对海上贸易的支持政策,例如设立市舶司、鼓励海外贸易、保障航海安全等。探讨这些政策如何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蓬勃发展。 港口城市的崛起: 详细描绘当时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港口城市,如广州、泉州、明州(宁波)、扬州等。考察这些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规划、商业设施、以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航海技术与造船业的进步: 深入研究唐宋时期在航海技术和造船业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如罗盘的应用、水密的船舱、先进的船体结构等,这些技术革新极大地提升了船舶的安全性和载货量。 多元文化的交融: 详细阐述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交流。从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传入与传播)、哲学思想、到艺术风格(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以及生活习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商品经济的繁荣与金融体系的演变: 分析海上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纸币、海陆交易凭证等金融工具的创新。 海上丝绸之路的参与者: 描绘活跃在海上的各色人等,包括中国的商船、外国的商人(如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东南亚商人等)、海员、翻译、以及各地官员等,他们的活动共同构成了这条贸易网络的活力。 第三部分:挑战与隐忧——暗流涌动的海洋 如同任何宏大的历史进程,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并非一帆风顺,其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诸多挑战与危机。本部分将拨开历史的迷雾,审视那些潜藏在辉煌之下的暗流,探讨威胁海上丝绸之路稳定与发展的各种因素。 海盗的威胁与治理: 详细探讨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盗活动猖獗的状况,以及古代政府为打击海盗所采取的措施。分析海盗活动对贸易往来的具体影响。 战争与地缘政治的动荡: 考察由于地缘政治冲突、王朝更迭、以及区域性战争对海上丝绸之路造成的冲击。分析战乱如何阻碍了正常的贸易往来,并导致贸易线路的转移。 疾病与瘟疫的传播: 探讨在古代航海条件下,疾病(如鼠疫)通过船舶传播的可能性,以及其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环境的变化与航运的挑战: 分析古代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季风、台风、海啸等,对海上航行带来的巨大风险,以及早期人们应对这些挑战的方式。 贸易壁垒与政策的摇摆: 探讨在不同时期,各国政策的变化,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关税的调整、以及一些国家对外国商人的限制,都曾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陆路交通的兴起与竞争: 分析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尤其是在某些历史时期,陆路丝绸之路的重新繁荣,是否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构成了竞争。 第四部分:转型与式微——历史的转折点 进入明清时期,随着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以及世界格局的改变,海上丝绸之路的性质和规模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本部分将深入分析这一历史性的转折点,探讨其背后复杂的原因,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远逝”的轨迹。 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 详细分析明清政府实施的海禁政策,探讨其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以及对海上贸易的深远影响。 朝贡贸易体系的特点: 考察明清时期以朝贡贸易为主导的对外贸易模式,分析其与自由贸易的区别,以及它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由发展。 欧洲海洋力量的崛起: 探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在海洋上的扩张,以及其对原有海上贸易格局的冲击。分析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海上强国在亚洲海域的活动。 中国与西方贸易的结构性变化: 分析在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产生的深层影响。 失去的黄金时代: 探讨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海上丝绸之路为何逐渐失去了其在古代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走向式微。 结论:历史的启示与未来的回响 《风帆远逝: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与隐忧》并非仅仅是一部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历史经验的提炼与反思。通过对这条伟大航道曲折发展的深入研究,我们得以窥见古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模式,理解文明交流的复杂性,以及经济发展与政治环境的相互制约。 本书旨在提醒我们,历史的辉煌并非永恒,任何一个伟大的文明成就,都可能面临挑战与转型。海上丝绸之路的“远逝”,并非意味着其历史价值的终结,而是其形态和作用的演变。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条古老的航道,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哪些宝贵的经验,来应对当前全球化时代的新挑战?如何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依然在以新的方式回响,等待着我们去倾听,去理解,去创造。 本书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历史视角,去理解中国与世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并从中获得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阅《全新远逝的风帆——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朱江》(东南大学出版社,9787564149581),我被其题目中蕴含的厚重历史感和地理跨度所吸引。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常常在脑海中勾勒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丽图景,而扬州作为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故事总是令人着迷。这本书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它以扬州为中心,将“朱江”这一概念巧妙地融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而详实的古代航海画卷。作者的笔法十分细腻,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事件堆砌,而是将扬州这座城市在丝绸之路上的具体作用,如港口功能、贸易商品、人员往来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读到关于扬州码头繁忙景象的描写时,我仿佛能听到嘈杂的人声和货物搬运的声音;读到关于远航艰辛和海外见闻时,我又能感受到那些开拓者的勇气和冒险精神。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关注宏观的贸易路线,更深入地挖掘了地方性因素,特别是“朱江”这个概念,为理解扬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特殊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让整个研究显得更加立体和独特,远非一般的历史普及读物可比。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史情有独钟,尤其是那条被誉为“东方文明之桥”的海上丝绸之路,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与传奇。《全新远逝的风帆——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朱江》(东南大学出版社,9787564149581)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对这条神秘航道深层次的探究欲望。不同于许多泛泛而谈的通史性著作,本书聚焦于扬州这个重要的节点,并将“朱江”这一独特视角引入,使得整个论述更加精巧且具有开创性。作者并非简单罗列史料,而是通过精妙的叙事,将扬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以及“朱江”所代表的某种特定历史现象或地理人文特征,一一铺陈开来。书中对当时扬州城市格局、经济形态、文化特征的描绘,都极富画面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过程中,那种抽丝剥茧般的严谨考证,以及将宏大历史叙事与微观个体命运相结合的笔触。读来仿佛能感受到海风吹拂,听到船桨划破水面的声音,想象着那艘艘满载丝绸、瓷器、茶叶的巨帆船,从扬州出发,驶向远方。这本书让我对扬州这座古城的历史底蕴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确实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研究力作。

评分

拿起《全新远逝的风帆——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朱江》(东南大学出版社,9787564149581),我便沉浸在了一片波澜壮阔的历史海洋之中。这本书的主题——海上丝绸之路,本身就充满了神秘与魅力,而作者将目光聚焦于扬州,并引入“朱江”这一颇具地域特色的概念,使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我之前对海上丝绸之路的了解,多停留在其对中国经济和文化输出的影响层面,但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扬州作为这条伟大贸易通道上的一个关键枢纽,所扮演的更加复杂且多元的角色。作者在书中对扬州港口的地理优势、贸易品的种类、与海外国家的交流模式,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证。特别是关于“朱江”的论述,虽然我对其具体含义需要反复琢磨,但它所揭示出的扬州地方性文化与海上贸易的互动关系,确实为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不同以往的视角。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大唐盛世的扬州,见证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在此汇聚,丝绸、瓷器、香料等珍贵货物在此交换,以及不同文明在此碰撞交融,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多元性,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扑面而来。

评分

这本《全新远逝的风帆——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朱江》(东南大学出版社,9787564149581)实在是一部令人惊艳的巨著!初见书名,便被那股历史的厚重感和地理的辽阔感所吸引,“远逝的风帆”仿佛勾勒出一幅幅古老航海图景,而“海上丝绸之路”更是直接点明了本书的主题——那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伟大水脉。我本以为会是一部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述,没想到作者笔下的扬州,以及与朱江相关的种种细节,却生动得如同昨日重现。书中对扬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地位,有着极其细致的考证和阐述,从地理位置的优势,到港口设施的演变,再到与海外贸易往来的具体商品和路线,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尤其是对“朱江”这个概念的解读,我之前对此了解甚少,但本书将其与扬州在海上贸易中的作用紧密结合,展现了一个我此前从未想象过的丰富视角。读完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繁华的码头,听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商贩讨价还价,感受着商品在不同文明间流转带来的活力与碰撞。作者的文字功底也相当了得,语言流畅而不失学术严谨,叙事性也很强,让原本沉寂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极大地激发了我对这段历史的浓厚兴趣。

评分

《全新远逝的风帆——海上丝绸之路与扬州朱江》(东南大学出版社,9787564149581)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知识探索之旅。我一直对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连接充满了好奇,而海上丝绸之路无疑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以扬州为核心,并将“朱江”这一特定概念纳入视野,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研究维度。作者在书中对扬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论述,极其详实,从港口设施的变迁、贸易商品的流向,到与域外文化的交流,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并未将“朱江”仅仅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来处理,而是将其与扬州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某种社会文化特征紧密联系,这使得整本书的研究视角更加独特和深入。阅读时,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史料考证上的严谨,以及在叙事上的生动流畅。那些关于扬州水陆交通的描述,关于海外贸易的细节,都让我对古代中国的开放与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扬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地位有了全新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伟大桥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