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西北经典文化:石雕的记忆 |
| 丛书名: | 西北经典文化 |
| 作者/主编: | 郭庆丰 |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36829312 |
| 出版年份: | 2012年10月 |
| 版次: | 第1 版 |
| 总页数: | 181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58元 |
| 实际重量: | 540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郭庆丰编著的《石雕的记忆》所记录的这些散落于乡间的石镇物,如同祖先或是神灵之与我辈的沉重留言。正是这些言语镇守着乡村问的魂魄,使之久久不能失散。然世易时移,连乡村亦几近荡然,所以我于匆忙问记录下这些文字和图片,虽不能尽如人意,却也不失为一种传递,待更多有识之士,说退云雾笑看青山。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在本书的采写中有许多老师和朋友都给予我大力的帮助——特别感谢同样爱石、懂石的贾平凹老师和贾平凹艺术馆的木南先生的支持;感谢我的助手路子健、王鸿和我弟弟亚丰所付出的辛苦;还要感谢神木县的郝敏亮、郭勇、塞北先生和米脂县的王武林、常涛、马小以及绥德县的郭鹊飞,他们都曾以不同的方式无私地帮助了我,使本书变得更加厚重。
郭庆丰 1967年腊月生于陕北绥德
199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
2000年结业于美术学院民间美术高研班
主要从事油画创作和民间美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讲师
国家重点课题“西北人文资源环境数据库”专家组成员
全国艺术学科重点课题“中同西部民间美术经典”课题组主要成员
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部文艺资源与文化产业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
主要学术成果
2000年1月《阳歌阳图》由汉声出版社出版
2003年8月《黄河的衣裳》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6年6月《纸人记》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2009年7月《符图记》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沉重的留言
外来的狮子本来的石头
生活的日子就是修炼的日子
拴娃石的缘起
石雕的工具和语言
随形就势因材施艺
石头上说起的色彩
民间石雕之怪现象
陕北的环境与石狮子
陕北窑洞建筑与石狮子
个案记录
个案之一、容器匕盛开的莲花
个案之二、聚散是一种久远的因果!
个案之三、郭家洼里的石镇物
个案之四、石羊阵的传说
个案之五、凝结与诞生
个案之六、灵魂的图像
个案之七、异样
个案之八、仪式
寻狮子记
寻狮子记之一、石人洼里的灰汉
寻狮子记之二、天台山上的凶神
寻狮子记之三、上申山里的虚空
寻狮子记之四、无崖嘴上的人面狮身
寻狮子记之五、牛圈塌村的切齿之痛
寻狮子记之后记
后记:云上的日子
这本书让我对“西北”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往对西北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苍凉、壮阔的自然风光,以及那些英雄主义的传说。然而,《石雕的记忆》却让我看到了西北深藏的细腻、温情和智慧,而这一切,都通过那些凝固在石头上的“记忆”得以展现。郭庆丰先生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从宏大叙事的角度去讲述历史,而是聚焦于石雕这一相对“小”的载体,却从中挖掘出了无比巨大的文化信息量。他将石雕看作是西北民族性格、审美情趣、信仰习俗的物质载体,通过解读这些石头上的符号、图像和故事,还原了一个个鲜活的西北社会图景。我被书中对不同地区石雕风格的对比分析所打动,例如关中地区的稳重厚实,陇东地区的粗犷奔放,宁夏地区的异域情调,以及新疆地区的多元融合。这种地域性的分析,让我看到了西北内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体会到了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所产生的奇妙火花。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石雕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更是让冰冷的石头变得有温度,仿佛能听到古老的回声,感受到先民们的生活气息。
评分读完《石雕的记忆》,我仿佛穿越了漫长的岁月,亲眼见证了黄土地上那些沉默却诉说着沧桑的生命。郭庆丰先生的文字,如同他笔下的石雕,质朴而厚重,却又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他并没有停留在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或艺术风格,而是将石雕放置于广阔的西北文化背景下,去探究它为何会在那片土地上孕育、成长,又为何会承载如此丰富的意义。从早期的岩画,到汉唐的墓室壁画和雕塑,再到明清的寺庙石刻,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域的石雕都仿佛有了灵魂,与那里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我尤其被那些关于民间石雕艺人的片段所吸引,他们的双手如何在粗糙的石头上雕琢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神祇和吉祥图案,他们的技艺是如何口传心授,代代相传。那些看似粗犷的线条背后,是何等的匠心独运和对美的追求。书中对于石雕材质、工艺的细致描述,也让我这个门外汉受益匪浅,理解了不同石材带来的独特质感和表现力,以及古代匠人如何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法来塑造作品。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石雕的艺术史,更是一部关于西北人民生存智慧、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的史诗。
评分阅读《石雕的记忆》是一次充满惊喜的发现之旅。我一直对古代的雕塑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西北地区的石雕了解并不深入。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并且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郭庆丰先生的文笔非常流畅,他擅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那些复杂的艺术细节,让即便是对石雕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石雕所承载的“意义”的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历史的见证,是信仰的寄托,是民俗的载体,是民族情感的宣泄。书中对宗教石雕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佛教、道教等信仰在西北地区的传播和演变,以及它们是如何与当地的民间信仰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对于丧葬石雕的分析,也让我得以窥见古人对生死、来世的看法,以及他们如何通过雕塑来寄托哀思、祈求安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学术研究的严谨与文学的温度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既有深度的文化分析,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看见”西北的书。我一直以为西北的一切都是用眼睛看到的,是广袤的戈壁、连绵的山脉、古老的城墙。但《石雕的记忆》却让我用“心”去感受西北,用“手”去触摸西北。那些石雕,是西北人民用双手创造出来的,它们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岁月的侵蚀,却依然坚韧地屹立在那里,诉说着属于他们的故事。郭庆丰先生的叙述,有一种朴素的力量,他没有刻意去渲染,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热爱,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书中关于石雕的吉祥寓意、辟邪象征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古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对未来的憧憬。那些盘龙、祥云、莲花等图案,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他们希望通过石头传递的祝福和力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文化”的含义,它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更是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一点一滴地塑造出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