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京都玉作:中国北方玉作文化研究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苏欣, 许平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4161712 |
| 出版年份: | 2016年4月 |
| 版次: | 第 1版 |
| 总页数: | 250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40元 |
| 实际重量: | 0.281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1京都玉作——一种工艺精神的范本
1.1“流动性”与中国北方传统工艺文化格局
1.2“京都玉作”的含义
1.3研究“京都玉作”的意义
1.4研究现状与成果
1.5研究方法
2京都玉作——行业之“作”谱系
2.1京都玉作——行业之“作”的构成
2.2京都玉作——行业之“作”的人物谱系
2.3本章小结——京都玉作行业之“作”的特质
3京都玉作的形成范式
3.1京都玉作坊内范式
3.2京都玉作的“行”间范式
3.3规矩、机制与文化心理
4京都玉作的工具与技术观
4.1利器的隐喻——京都玉作的工具观
4.2工具的思想
5京都玉作——手工之“作”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5.1京都玉作治玉工艺过程中的价值观特质
5.2京都玉作的创作方法论
5.3京都玉作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联接
6京都玉作的文化要义
6.1“互渗”的原始思维
6.2合“式”的行为规范
6.3本章小结
7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京都玉作 中国北方玉作文化研究》以“京都玉作”——始于元代的中国北方玉作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文献、商俗资料与地理采访所获得的资料与人物访谈、口述历史的研究等进行比对分析。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心生向往,立刻联想到了古老而神秘的玉器工艺。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玉器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历史、哲学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品。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京都玉作》时,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它的名字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古韵和匠心。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关于玉石的画面:温润的光泽、精美的雕刻、以及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故事。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探讨中国北方玉作文化的书籍,它不仅能让我了解玉器的技艺,更能让我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这本书的副标题“中国北方玉作文化研究”更是点明了其研究方向,这让我觉得它可能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能够填补我知识空白的著作。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书中所描绘的北方玉作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扮演的角色。我猜想,书中一定会有关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北方玉器风格的介绍,以及它们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宗教之间的联系。这本书的名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读到《京都玉作》这个书名,我脑海中首先跳出的不是具体的玉器形象,而是“京都”这个词所带来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象征意义。在中国,提及“京都”,往往会联想到那些辉煌的朝代、繁华的都城以及由此孕育出的灿烂文明。将“京都”与“玉作”联系起来,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想象空间。我设想,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是关于玉器的制作工艺,更是一次深入探寻玉器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的发展轨迹。或许,它会从地理、历史、社会、经济等多个维度,剖析“京都”——即便此处“京都”指的是中国北方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如何在玉器制作方面独树一帜,形成其特有的风格和传承。我好奇,书中是否会讨论在这些“京都”之地,玉器是如何被赋予政治象征、宗教含义,又是如何融入日常生活的?是否会揭示那些失传的工艺,或是那些名垂青史的玉匠?这种将地域文化与物质文明相结合的研究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丰富和具有深度,能够提供一个多角度的观察和理解中国北方玉作文化的平台。
评分《京都玉作:中国北方玉作文化研究》这个书名,让我脑海中涌现出一些关于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在玉器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的画面。我一直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风格很感兴趣,他们的作品往往带着一种粗犷、奔放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气息。而“玉作”这个词,又暗示着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当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再冠以“中国北方”的地域限定,便勾勒出一个既有草原民族的豪情,又不失中原文化的精致的玉器艺术世界。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北方地区,特别是那些曾经是重要政治、文化中心的“京都”,在玉器发展上的独特之处。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有关于古代北方民族的玉器造型、纹饰、用途等方面的详细阐述,例如与祭祀、图腾、图腾崇拜相关的玉器,或者是在战争、迁徙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玉器。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探讨北方玉作文化与南方玉作文化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中的相互影响。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研究领域,让我对北方玉作的神秘面纱充满好奇。
评分当我看到《京都玉作》这个书名时,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提供了一个关于古代北方地区玉器制作的“案例研究”。“京都”这个词,通常指向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权力与财富的汇聚之地,也往往是技术和艺术发展的前沿。将“京都”与“玉作”相结合,我便联想到,书中可能聚焦于某个或某几个在古代中国北方具有“京都”地位的城市或地区,深入剖析它们在玉器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和特点。这种研究方式,比泛泛而谈的地域文化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苏欣教授,可能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文献资料,细致地梳理了这些“京都”的玉器发展脉络,包括其材料来源、工艺技术、审美风格、社会功能,甚至是玉器与当时统治阶级、贵族阶层之间的关系。而“中国北方玉作文化研究”这个副标题,则进一步明确了其研究的地域范围,让我对书中将要呈现的北方玉器文化的独特风貌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书中能够解答我长久以来的疑问:北方玉器为何能与南方玉器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独领风骚?
评分《京都玉作》这个书名,让我感受到一种融合了历史底蕴与艺术匠心的气息。我一向对那些能够穿越时空,将物质文化与精神内涵相结合的研究课题非常着迷。这里的“京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中国北方地区那些曾经辉煌的都城,而“玉作”则直接指向了精妙绝伦的玉器工艺。因此,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是一次对中国北方地区玉器制作历史、技术、风格及其背后文化意蕴的全面探索。我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关于古代北方玉器的画面:也许是边塞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粗犷之美,也许是北方中原地区皇家宫廷的精致典雅,又或许是早期文明与自然崇拜交织的神秘符号。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期待能够通过它,了解北方玉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演变的,它们是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以及与其他文化区域的交流与融合。我渴望通过这本书,窥见北方玉作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其中蕴含的古老智慧和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