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块电源外围电路设计要点及应用实例
定价:48.00元
作者:周志敏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213138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结合国外模块电源技术的发展动向及的应用实践,在简介DC/DC变换器与模块电源的基础上,系统地讲述软开关控制技术及电路分析、VICOR模块电源、DC/DC模块电源工程应用、系统电源架构及模块电源应用电路实例等内容。本书题材新颖实用,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文字通俗,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从事模块电源设计与应用工程技术人员的读物。
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国外模块电源技术的发展动向及的应用实践,在简介DC/DC变换器和模块电源的基础上,系统地讲述了软开关控制技术及电路分析、VICOR模块电源、DC/DC模块电源工程应用、系统电源架构及模块电源应用电路实例等内容,题材新颖实用,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文字通俗,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从事模块电源设计与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周志敏,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1985年8月在黑龙江省荣军电力公司从事技术工作,1987年5月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安装工程处从事技术工作,1990年12月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设计院从事电气自动化设计工作,1999年8月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动力部从事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
文摘
序言
这本厚厚的书光是拿到手里,那份沉甸甸的分量感就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电源设计这块领域,很多时候都是在细节里见真章,而这本书似乎就是想把这些“见不得光”的细节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我记得我上次做项目的时候,为了解决一个看似简单的纹波问题,在实验室里熬了好几个通宵,最后发现竟然是某个看似不起眼的输入电容选型出了岔子。这本书如果能像它的名字暗示的那样,把“外围电路设计要点”讲得深入透彻,那对于我们这些常年跟开关电源打交道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特别关注它对EMC/EMI的处理策略,毕竟在实际产品中,电路板上那点微小的噪声,都可能在测试关卡成为一个巨大的拦路虎。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经过实战检验的布局和走线建议,而不是空泛的理论堆砌,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纸面上的知识了,更是实打实的工程经验。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坐在旁边指导,而不是像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只罗列公式和参数。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一个新的高频隔离方案,目前的仿真结果虽然看起来不错,但心里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总觉得在实际的物理实现中会冒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毛病。市面上很多电源设计书籍,要么把重点放在拓扑结构本身,讲得天花乱坠,但对具体元器件的参数匹配、散热路径的设计这些“脏活累活”一带而过;要么就是只关注理论推导,那些复杂的数学模型对解决眼前的热稳定性和瞬态响应问题帮助有限。我翻阅这本书的目录时,被其中涉及“瞬态响应优化”和“热管理关键点”的章节吸引住了。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的。例如,在选择输出滤波电感时,饱和电流和直流电阻之间的权衡,以及如何根据负载的动态特性来确定最佳的阻尼系数,这些都是需要丰富实践才能把握的微妙平衡。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设计选择如何影响最终的性能曲线,那无疑能帮助我们这些从业者少走很多弯路,真正实现从“能跑起来”到“跑得好”的飞跃。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要点及应用实例”类型的书籍总是抱有一种谨慎的乐观态度。一方面,实例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际案例支撑的理论很容易变成空中楼阁;另一方面,技术更新速度太快了,今天还是最优解的电路配置,明天可能就被新的半导体工艺和控制芯片所取代。所以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对设计哲学和底层原理的阐述,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某几款特定芯片的应用手册。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种系统的、可迁移的思维模式。比如,当面临一个全新的、没有现成参考设计的应用场景时,我们应该从哪些维度去系统地评估外围电路的各个模块——从输入端的浪涌抑制到输出端的精准稳压,每一步的设计决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果这本书能帮助读者建立起这种“设计框架”,而非仅仅停留在“照猫画虎”的层面,那它就具备了长久的生命力,即便某些具体的元器件过时了,其蕴含的设计思想依然宝贵。
评分我最近在尝试将传统的线性稳压器集成到更高功率密度的模块中,发现在功耗控制和噪声抑制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平衡点。线性电路的优点是噪声低、纹波小,但效率和散热是硬伤,特别是在大电流输出时,发热量相当可观。我一直想看看专业人士是如何在高功率密度要求下,巧妙地利用各种被动元件来优化这些传统电路的性能。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如何在保证低噪声特性的前提下,进行高效的热量导出设计,或者提供一些混合式电源拓扑的实践经验,那就太棒了。我尤其期待看到关于PCB板材选择对高频信号完整性的影响分析,以及如何在多层板设计中有效隔离敏感的控制回路和高电流回路的经验分享。毕竟,在寸土寸金的现代电子产品中,每一平方毫米的PCB面积都极其宝贵,如何用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布局电路,是衡量一个设计师功底的关键所在。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严格可靠性认证的行业来说,设计的鲁棒性(Robustness)比任何极致的性能指标都更为重要。一个在实验室环境下表现完美的电源,在面对宽温、高湿、震动等恶劣工况时,很容易出现性能漂移甚至失效。我希望这本书能在“应用实例”部分,不仅仅展示理想工作状态下的波形,更能揭示那些导致系统在极端条件下崩溃的“隐形杀手”。比如,输入电压范围边缘的欠压锁定(UVLO)阈值设置、输出过流保护(OCP)的响应速度与电感饱和的关联、以及在不同温度梯度下的器件老化对环路稳定性的微小影响。如果作者能用他丰富的经验告诉我们,哪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参数设置,在长期运行中会对系统的可靠性埋下祸根,并给出规避这些风险的有效方法,那么这本书就不仅仅是设计指南,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设计一个永不坏的电源”的实战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