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TRIZ创新方法丛书--技术创新方法提高-TRIZ流程与工具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颜惠庚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221419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TRIZ创新方法丛书:技术创新方法提高-TRIZ流程与工具》以产生项目创新设计方案的过程为主线,通过项目的来源、描述及分析,提出大量的创意,然后对创意进行筛选,终形成创新设计方案,其间介绍了因果分析、资源分析、九屏幕法、功能分析、三轴分析、物场分析、头脑风暴等多种项目分析工具。通过这样的一条主线,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兼顾了理论性与实践性,加深了TRIZ创新方法的研究与探索的层次,延伸了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的学习内容。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说,封面设计得很有现代感,配色沉稳又不失活力,让人拿在手里就有种想深入了解的冲动。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疏密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服,即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不过,我个人觉得,在某些关键图表的解释上,如果能再增加一些细节的注释或者旁边的辅助说明,哪怕是用更形象的比喻来辅助理解那些复杂的原理,那就更完美了。比如在阐述某个抽象概念时,如果能配上一两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例,我相信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理论的朋友也能更快地抓住重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总的来说,作为一本工具书,它在视觉和触觉上的体验无疑是加分的,为知识的吸收提供了一个非常愉悦的物理载体。
评分初次翻阅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逻辑构建能力极强,他仿佛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向导,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过一片复杂的理论迷宫。章节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很少出现那种为了凑字数而硬生生堆砌概念的现象。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入新工具或新流程时,总是会先回顾前置知识点,确保读者不会因为知识断层而掉队。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对于那些希望系统学习某个领域但又害怕被晦涩理论吓退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当然,如果能在每一章的末尾设置一个“实践反思”的小栏目,鼓励读者对照自己手头正在进行的项目来思考这些方法的应用可能性,可能更能激发读者的主动思考和知识内化,将理论真正转化为行动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总体来说是偏向严谨和学术的,这对于追求精确性的读者来说是优点,因为它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但我也注意到,在某些关键步骤的描述上,语言的口语化程度略显不足,使得一些本应是“心法”的部分,读起来更像是冰冷的“操作手册”。我期待能看到更多作者基于其深厚实践经验所提炼出的“陷阱提示”或者“误区警告”。毕竟,理论是一回事,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水土不服”又是另一回事。如果能在关键环节点出“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并提供直接的规避策略,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得到质的飞跃,让读者少走弯路,更快地掌握精髓。
评分我花了相当一段时间来消化书中介绍的那些分析框架,坦白说,有些工具的描述略显精简,让我感觉像是拿到了一份高级食谱,配料和步骤都有,但火候的把握和调味的微妙之处却需要我自己去反复摸索。例如,当提到如何优化输入参数以适应特定行业背景时,书中给出的指导性建议稍显笼统,没有充分展现出不同行业间处理这些参数的内在差异和侧重点。如果作者能增加一些跨行业的对比案例研究——哪怕是简短的对比分析——展示同样的框架在A行业和B行业中是如何被“微调”以取得最佳效果的,那将极大地拓宽读者的应用视野,增强工具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让读者感受到知识的鲜活生命力。
评分从整体结构上看,这本书的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试图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这一点值得肯定。然而,我发现其在“如何与现有工作流整合”这一实际操作层面上的探讨略显不足。很多时候,我们学习新方法,最大的挑战不是理解它本身,而是如何将其无缝地嵌入到已经固化的日常工作流程中,避免产生额外的、不必要的阻力。如果书里能开辟一个专门探讨“方法论集成与变革管理”的章节,讨论如何说服团队采纳新方法、如何量化新方法带来的前期投入与长期回报,甚至提供一些项目启动的模板或路线图,那就太棒了。这样一来,这本书就不单单是一本知识传授的书,更能成为推动实际变革的实战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