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元器件识别、检测与应用
定价:39.80元
作者:王学屯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1212082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看图学技能大讲堂系列图书之一,内容新颖,知识点较多,语言通俗易懂。“图解形式”的讲解方式使读者学习起来十分轻松愉快,操作起来也更加容易上手。基本上避免了烦琐的理论讲述,对于需要学习和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难得的工具型、资料型图书。
目录
章 电阻的识别与检测 1
1.1 电阻的分类 1
1.1.1 通孔电阻的外形及特点 2
1.1.2 贴片电阻的外形及特点 7
1.1.3 电阻的外形、特点及电路符号 9
1.2 电阻的识别 10
1.2.1 通孔电阻的识别 10
1.2.2 贴片电阻的识别 24
1.3 电阻的检测 28
1.3.1 通孔电阻的检测 28
1.3.2 贴片电阻的检测 33
第2章 电容的识别与检测 34
2.1 电容的分类 34
2.1.1 通孔电容的分类 35
2.1.2 贴片电容的分类 38
2.2 电容的识别 39
2.2.1 通孔电容的识别 39
2.2.2 贴片电容的识别 44
2.3 电容的检测 48
2.3.1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电容 48
2.3.2 数字式万用表检测电容 50
第3章 电感的识别与检测 51
3.1 电感的分类 51
3.1.1 通孔电感的分类 52
3.1.2 贴片电感的分类 57
3.2 电感的识别 58
3.2.1 通孔电感的识别 58
3.2.2 贴片电感的识别 62
3.3 电感的检测 65
3.3.1 通孔电感的检测 65
3.3.2 变压器的检测 66
第4章 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69
4.1 二极管的分类 69
4.1.1 二极管的外形及特点 70
4.1.2 贴片二极管 76
4.2 二极管的识别 79
4.2.1 国产二极管的型号命名 80
4.2.2 日本产晶体管的型号命名 81
4.2.3 美国产晶体管的型号命名 83
4.2.4 国际电子联合会半导体器件的型号命名 83
4.2.5 二极管的主要技术指标 84
4.2.6 二极管的识别 85
4.3 二极管的检测 91
4.3.1 普通二极管的检测 91
4.3.2 特殊二极管的检测 92
第5章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98
5.1 三极管的分类 98
5.1.1 通孔三极管的外形及特点 98
5.1.2 贴片三极管的外形及特点 99
5.1.3 几种特殊三极管的外形及特点 100
5.2 三极管的识别 102
5.2.1 国产三极管的型号命名 102
5.2.2 国外三极管的型号命名 103
5.2.3 三极管的封装形式及引脚识别 104
5.2.4 三极管的主要技术指标 111
5.3 三极管的检测 112
5.3.1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三极管 112
5.3.2 数字式万用表检测三极管 114
5.3.3 三极管几个参数的检测 116
第6章 场效应管、晶闸管和单结晶体管的识别与检测 117
6.1 场效应管的识别与检测 117
6.1.1 场效应管的分类 117
6.1.2 场效应管的型号命名 118
6.1.3 场效应管的识别 118
6.1.4 场效应管的检测 119
6.1.5 场效应管使用注意事项 120
6.2 晶闸管的识别与检测 120
6.2.1 晶闸管的分类 120
6.2.2 晶闸管的型号命名 123
6.2.3 晶闸管的识别 124
6.2.4 晶闸管的检测 124
6.3 单结晶体管的识别与检测 127
6.3.1 单结晶体管的结构、外形及特点 127
6.3.2 单结晶体管的型号命名 127
6.3.3 单结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128
6.3.4 单结晶体管的检测 128
第7章 常用集成电路的识读与检测 129
7.1 集成电路的分类 129
7.2 集成稳压器 130
7.2.1 集成稳压器的分类 130
7.2.2 集成稳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34
7.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分类、特点及外形 134
7.4 集成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特点及外形 135
7.5 集成电路的识别 136
7.5.1 国产集成电路的型号命名 136
7.5.2 国外集成电路的型号命名 137
7.5.3 集成电路的封装形式 140
7.5.4 集成电路的引脚识别 143
7.6 集成电路的检测 145
7.6.1 直流电阻检测法 146
7.6.2 总电流测量法 147
7.6.3 对地交、直流电压测量法 147
7.6.4 集成电路质量好坏的判断方法 148
第8章 机电元件的识别与检测 150
8.1 开关的识别与检测 150
8.1.1 开关的分类 150
8.1.2 开关的主要技术指标 156
8.1.3 开关的电路符号 157
8.1.4 开关的检测 157
8.2 连接器 158
8.2.1 连接器的分类 158
8.2.2 连接器的检测 163
第9章 电-声换能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165
9.1 扬声器 165
9.1.1 扬声器的分类 165
9.1.2 扬声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特征 168
9.1.3 电-声器件的型号命名 169
9.1.4 扬声器的检测 170
9.2 耳机 172
9.2.1 耳机的分类 173
9.2.2 耳机的型号命名和参数 175
9.2.3 耳机的检测 176
9.3 压电蜂鸣片、蜂鸣器 177
9.3.1 压电蜂鸣片、蜂鸣器的分类 177
9.3.2 YYS12系列音乐声蜂鸣器 178
9.3.3 压电蜂鸣片、蜂鸣器的检测 179
9.4 话筒 180
9.4.1 话筒的分类、特点及外形 180
9.4.2 话筒的型号命名 182
9.4.3 话筒的主要技术指标 182
9.4.4 话筒的检测 183
0章 LED显示器件 186
10.1 数码管 186
10.1.1 数码管的分类 186
10.1.2 数码管的型号命名 187
10.1.3 数码管的内部连接方式 187
10.1.4 数码管的主要参数 189
10.1.5 数码管的检测 189
10.2 点阵 191
10.2.1 点阵的外形结构及特点 191
10.2.2 点阵的型号命名 193
10.2.3 点阵的检测 193
1章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识别与检测 196
11.1 石英晶体振荡器 196
11.1.1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分类 196
11.1.2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等效电路与识别 197
11.1.3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型号命名 197
11.1.4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主要参数 198
11.1.5 晶振的检测 199
11.2 陶瓷谐振元件 200
11.2.1 陶瓷谐振元件的分类、特点及外形 201
11.2.2 陶瓷谐振元件的型号命名 202
11.2.3 陶瓷滤波器的检测 202
2章 控制及自动控制元件 204
12.1 继电器 204
12.1.1 继电器的分类 204
12.1.2 继电器的型号命名 207
12.1.3 电磁继电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209
12.1.4 继电器的检测 209
12.2 熔断器 213
12.2.1 普通熔断器的分类及特点 213
12.2.2 热熔断器的分类及特点 213
12.2.3 自恢复熔断器的分类及特点 215
12.2.4 熔断器的检测 216
12.3 温控器 217
12.3.1 温控器的分类及特点 217
12.3.2 温控器的检测 220
附录 221
附录A 万用表简介及使用方法 221
附录B 常用半导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226
附录C 常用1N系列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228
附录D 常用稳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228
附录E 常用元器件封装图 229
参考文献 233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任何一本工具书而言,其价值往往体现在它能否成为案头必备的“常备手册”。《图解元器件识别、检测与应用》如果真的做到了标题所承诺的全面性,那么它应该能覆盖从最基础的分立元件到复杂的集成电路模块。我期待它有一个非常详尽的索引和交叉引用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正在处理一个MCU的电源部分,但需要快速回顾一个旁路电容的推荐值,或者需要对比两个不同厂家的LDO的纹波抑制能力。这本书应该能让我通过关键字或元件封装快速定位到相关对比信息,而不是大海捞针般翻阅厚厚的篇幅。理想情况下,它应该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元件选择矩阵”,帮助工程师在成本、性能、可靠性这三个维度之间快速做出权衡。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这本书就不再是单纯的教材,而是成为了我们电子设计和维修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高效率的信息枢纽。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解决工作中一个长期存在的痛点:如何在海量的数据手册中快速定位信息并进行应用层面的转化。许多参考书只是把手册上的参数搬过来,并没有真正解释这些参数在特定电路拓扑中的实际意义。我希望《图解元器件识别、检测与应用》能在“应用”这一块做出真正的创新。比如,讲解一个特定系列的运算放大器,它在低噪声放大电路和高速比较电路中的选用区别,以及需要额外注意的去耦电容选择和PCB布局建议。一个好的应用指南,应该能指导读者理解“为什么”要用这个元件,而不是仅仅告诉我“能用”这个元件。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现代化的元件,比如SiC功率器件或者先进的传感器接口芯片,并配以相应的驱动电路图和注意事项,那就太棒了。这样,我就可以避免在项目初期因为对新元件特性理解不足而走弯路,真正实现“少走弯路,高效设计”的目标。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图解”二字,也让我对它的可读性和学习曲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于我这种喜欢边动手边学习的实践派来说,纯文字的讲解往往让人感到枯燥且难以记忆。我更倾向于那种将复杂原理通过流程图、结构分解图清晰展示出来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在介绍元件结构时,能够剖析到材料层面,比如解释不同介质的电容其ESR和漏电流有何本质差异,或者不同磁芯材料对电感Q值的影响。这种深层次的物理机制解释,结合清晰的图像标注,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更牢固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记住这个符号代表那个东西”的表面层次。如果它能设计出一些互动的学习模块,比如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观看相关的动态演示视频,那就更符合当前的学习趋势了,这能让那些抽象的电气特性变得触手可及,大大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乐趣。
评分这本《图解元器件识别、检测与应用》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色彩搭配和谐又不失专业感,立刻就让人感受到它内容的实用性和技术深度。我作为一个电子爱好者,手里已经有不少基础的书籍,但总觉得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元件时,总是缺少一本能快速上手、图文并茂的“瑞士军刀”。这本书的标题直指痛点——“图解”,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参数,而是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旁边手把手教我,用清晰的实物照片、精密的电路图符号,把那些冷冰冰的元件‘活’起来。特别是对于那些封装各异、标识模糊的贴片元件,如果这本书能提供详细的放大图和识别口诀,那简直是太棒了。我预想它会详细拆解如何利用万用表对常用电阻、电容、电感进行精度和损坏判断,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读完之后,我希望能自信地从一堆元件中准确找出需要的型号,并且知道在电路板上对应位置的真正作用,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过渡,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工具书。
评分说实话,现在的电子技术书籍更新速度远跟不上产业发展,很多教科书里的元件知识点早就过时了,尤其是在电源管理和高频通信领域。我特别关注这本书在“检测”这部分的内容深度。现在的故障排查,很多时候比元件本身的设计还要复杂。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失效分析”流程,比如,当一个电源模块输出异常时,我们该如何从输入端到输出端,一步步通过测量电压、波形、甚至是元件的温度变化来锁定故障点。如果它能涵盖一些非标测试方法,比如如何利用示波器的探头特性来辅助判断高频信号的完整性,或者对一些特殊封装(比如BGA、QFN)的飞线测试技巧有所着墨,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图解识别”那么简单了,它直接晋升成了“现场抢修宝典”。我希望能看到大量的实际案例对比,比如一个正常的电容和已经失效的电容,在同等测试条件下的波形差异对比图,这种直观的证据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有说服力得多,这才是真正能体现“应用”二字的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