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CSOUND音乐编程入门杨万钧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全新考研教材9787562175476

正版CSOUND音乐编程入门杨万钧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全新考研教材978756217547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万钧 著
图书标签:
  • CSound
  • 音乐编程
  • 考研教材
  • 杨万钧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音乐技术
  • 电子音乐
  • 计算机音乐
  • 编程入门
  • 9787562175476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佳期如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175476
商品编码:29684835789
页数:394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CSOUND音乐编程入门
丛书名:  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理论与技术丛书
作者/主编: 杨万钧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号: 9787562175476   
出版年份: 2015年9月1日   
 
版次:  第1版
总页数:  394页
开本:  16
图书定价:  48元
实际重量:  739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杨万钧,白族,四川音乐学院电子音乐系青年教师。1999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录音艺术与电脑音乐教研室任教。2011年考入四川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习计算机工程,2014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工作期间,承担电子音乐系、作曲系、音乐教育系、数字艺术系等多个院系的教学工作,先后开设“电子音乐软件应用”“音乐声学”“音频基础”“数字音频编辑”“Linux计算机音乐制作”“计算机音乐软件应用”“计算机乐谱制作”“多媒体技术”等必修及选修课程。参与编写《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程》(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09年版),获省级教学成果;参与编写《电子音乐理论基础》(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在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从<阿凡达>透视影音制作技术发展趋势——谈现代影音媒体制作中的网络技术和分布式处理技术的应用》一文获2010论文评选一等奖;《自由软件时代的声音:Linux环境计算机音乐的构建及意义》一文分两期连载于教育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杂志(高教版),并获《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论文评选一等奖。其他多篇学术论文刊登在国内多家学术刊物上。

目前主要从事录音艺术、电脑音乐、音乐声学、乐器声学的基础理论教学及相关研究。




总序


前言
第1章 初识Csouno
1.1 Csound的发展及特点
1.1.1 计算机声音的发展
1.1.2 什么是Csound
1.1.3 音乐家为什么要编程
1.1.4 为什么要用Csound
1.2 Csound的授权方式
1.2.1 什么是GPL
1.2.2 Csound的授权方式
1.3 Csound的获得
1.3.1 Csound的版本
1.3.2 Csound的获得
1.4 Csound的安装
1.4.1 Csound在Windows下的安装
1.4.2 Csound在Mac OS x下的安装
1.4.3 Csound在Linux下的安装
1.4.4 Csound在移动平台下的安装
1.5 在Csound中获得帮助
1.5.1 在线帮助
1.5.2 网络教程
1.5.3 社区交流

第2章 Csounol使用基础
2.1 Csound的基本概念
2.1.1 Csound的工作原理
2.1.2 Csound的执行缓冲区
2.1.3 Csound中振幅值的表示
2.2 初次使用Csound
2.2.1 如何设置Csound的声音
2.2.2 Csound的使用
2.2.3 Csound的控制台输出
2.2.4 运行个Csound程序
2.3 Csound命令行
2.3.1 Csound命令行
2.3.2 通过终端执行Csound
2.4 Csound前端程序
2.4.1 Csound前端程序
2.4.2 CsoundQt简介
2.4.3 CsoundQt的配置

第3章 Csound的设置
3.1 Csound环境变量
3.1.1 Csound环境变量
3.1.2 环境变量的设置
3.1.3 Python的设置
3.2 音频配置与音频处理性能的调试
3.2.1 音频设备及驱动类型的选择
3.2.2 性能调试与
3.2.3 CsoundQt音频设置
3.2.4 实时音频输入与输出
3.3 实时音频处理
3.3.1 实时音频
3.3.2 周期和缓冲区大小(Period & Buffer Sizes)
3.3.3 控制率(Control Rate)
3.3.4 PulseAudio的使用
3.3.5 优化音频I/O
3.4 渲染为音频文件
3.4.1 需要渲染为音频文件的场合

第4章 Csound的语法结构
第5章 Csound的过程控制
第6章 流程控制
第7章 Function Table
第8章 数组
第9章 自定义扩展
第10章 实时事件
第11章 Score编写技巧
附录 常用Csound操作码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作者简介




《CSOUND音乐编程入门》对Csound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不仅清晰地讲解了该的基本原则及应用方法,还从声音原理和信号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为电子音响的技术及电子音乐的创作技法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CSOUND音乐编程入门》对于该所涉及的不同要点都通过恰当的案例予以说明,其中所涵盖的很多知识内容也进行了相关的文献标识和引用,方便读者自行扩展阅读。以期在提高技术理论认知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让读者能够透过不同层面*为充分地了解电子音响和电子音乐的技术魅力。




电子音乐创作与合成技术深度解析 面向当代电子音乐制作人、声音设计师、音乐技术研究者以及对数字音频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高度实用的框架,用以理解和掌握现代电子音乐创作的核心技术——声音的合成、处理与组织。它避免了对单一软件或硬件的僵化依赖,而是聚焦于底层原理、数学模型与听觉感知之间的联系,使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精确地控制它”。 本书内容体系结构清晰,从基础的声学原理出发,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最终聚焦于前沿的算法合成与模块化思维构建。 --- 第一部分:声音的物理基础与数字表征 本部分为后续所有高级技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确保读者对声音的本质有准确的认识。 第一章:声波的物理学基础 深入探讨声波的产生、传播与接收机制。内容涵盖: 周期性与非周期性振动: 区别纯音、噪音、复音的物理形态。 频率、振幅与波形: 详细解析这些核心参数如何决定我们听到的音高、响度与音色。 傅里叶分析的直观理解: 解释任何复杂波形是如何分解为正弦波的叠加,为频谱合成奠定基础。 人耳的听觉特性: 讨论听觉掩蔽效应、等响度曲线等心理声学知识,指导听觉优化。 第二章:数字音频的采样与量化 剖析模拟信号如何精确地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数据。 采样率与奈奎斯特频率: 深入探讨采样过程中的信息损失与冗余,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采样率应对不同的音频需求(从录音棚标准到高解析度音频)。 位深与动态范围: 分析量化误差(量化噪声)的产生机制,以及高位深(如24位、32位浮点)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数字音频文件格式与元数据: 对WAV, AIFF, FLAC等格式进行技术性对比,重点关注无损压缩与有损压缩背后的数学原理。 --- 第二部分:经典与算法合成范式精讲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系统介绍构建音色的主要方法论。 第三章:减法合成(Subtractive Synthesis)的精微控制 将减法合成视为构建音色的基石,不仅仅是操作振荡器和滤波器。 振荡器模型详解: 区别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等基本波形,以及它们在不同调制下的音色变化。探讨波表(Wavetable)合成的原理作为传统振荡器的延伸。 滤波器的拓扑结构与响应: 深入分析低通、高通、带通、陷波滤波器的内部电路模型(如二阶、四阶状态变量滤波器)。重点讲解共振(Resonance)如何影响滤波器的峰值特性和声音的“尖锐度”。 包络(Envelope)的细致塑造: 不仅仅停留在ADSR,而是引入更精细的曲线形状控制和多段包络(Multi-Stage Envelopes)在复杂音色构建中的应用。 第四章:加法合成与频谱操作 探索通过叠加正弦波直接构建声音的技术。 傅里叶级数与实时频谱构建: 解释如何利用对频谱的直接编辑来合成特定音色,特别适用于精确模仿管弦乐器或人声泛音结构。 谐波叠加与非谐波内容的引入: 如何通过精确控制非谐波成分(如噪声或微小失真)来增加声音的“有机感”和“侵略性”。 第五章:频率调制(FM)与相位调制(PM)的深度解析 这部分是理解复杂金属音色、钟声和电子音效的关键。 载波与调制波的关系: 详细推导FM合成的数学公式,解释边带的产生机制。 指数与比例: 探讨载波频率与调制频率比值(Ratio)对最终音谱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如何利用非线性调制(如指数调制)创造新的音色空间。 调频合成的局限与超越: 讨论传统定性FM的限制,并过渡到更灵活的相位调制及其在数字合成器中的实现。 第六章:波表合成(Wavetable Synthesis)与颗粒合成(Granular Synthesis) 聚焦于现代数字合成技术如何扩展音色库。 波表扫描(Scanning): 解释如何通过在预设波形集合中进行平滑插值来产生复杂的、随时间变化的音色纹理。 颗粒的维度控制: 颗粒合成的“微观世界”。重点分析时长、密度、随机性、位置等核心参数如何影响宏观听感,尤其是在环境音效和非传统音乐纹理的构建中。 --- 第三部分:声音的动态控制与空间化 本部分关注如何赋予声音生命力,并将其置于三维听觉空间中。 第七章:低频振荡器(LFO)与复杂调制技术 LFO不再是简单的颤音工具,而是声音结构变化的引擎。 多重调制源的应用: 探讨如何将LFO、包络、甚至另一个振荡器的输出作为调制源,作用于合成器的任何参数(调制矩阵的构建)。 同步(Sync)与环形调制(Ring Modulation): 深入分析这些非线性操作如何产生金属质感和非谐波失真,以及它们在极端效果中的运用。 第八章:效果器链的信号流设计 分析内置效果器(延迟、混响、失真、调制效果)背后的数字算法。 混响模型的数学基础: 探讨早期反射、衰减时间(RT60)与扩散系数如何基于 Schroeder 或 FDN(反馈延迟网络)模型实现。 非线性处理(失真与削波): 区分不同类型的失真(过载、硬削波、软削波),并分析其在频谱上的影响。 串联与并联结构对声音的影响: 通过实例演示何时将延迟置于失真之前,何时置于混响之后,以达到特定的听觉效果。 第九章:空间音频基础与声像控制 探讨如何利用双耳听觉原理和数字技术来模拟空间感。 头部相关传输函数(HRTF)的简化模型: 介绍人耳如何定位声源的原理,并讨论在双声道系统中模拟空间位置的技术(如Panner)。 声像摆位与相位干涉: 分析在立体声场中,声像偏移对频率响应和声音密度的影响。 --- 第四部分:面向实践的高级工作流 本部分侧重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音乐制作流程。 第十章:程序化音乐与自动化设计 MIDI与控制电压(CV)的哲学对比: 阐释基于事件(MIDI)和基于连续信号(CV)在时间精度和可重复性上的差异。 高级参数自动化技巧: 如何设计复杂的、非线性的自动化曲线来模拟有机变化,超越简单的渐强渐弱。 序列与琶音逻辑: 探讨基于概率、条件触发和非标准时值序列的生成方法,用于创建复杂的节奏和旋律织体。 结论:走向声音设计的前沿 总结并展望未来声音合成技术(如物理建模、神经合成)的基本思路,鼓励学习者将所学原理迁移至任何新的软件或硬件平台,真正实现“掌控声音,而非被工具掌控”的目标。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教材的期望通常是“严谨有余,趣味不足”,但这本关于CSOUND的资料,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居然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探索的乐趣。它没有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而是花了不少篇幅去探讨“为什么这么做”。比如在讲解采样率和缓冲区的概念时,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公式,而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数字音频处理的过程可视化了,让我这个曾经在数字信号处理上栽过跟头的人,豁然开朗。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声音设计哲学的讨论,虽然篇幅不长,但点到了核心。它引导读者思考,我们是在“编写程序”还是在“雕刻声音”。这种思维上的引导至关重要,它把冰冷的代码与富有情感的音乐创作连接了起来。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一门工具的使用手册,而是在阅读一本关于声音构造的艺术指南。那些复杂的FM合成、加法合成的章节,在循序渐进的例子带领下,也变得不再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反而是可以攀登上去欣赏风景的路径。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体现了对学习者实际需求的深刻理解。它显然是为需要系统性掌握CSOUND的读者准备的,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将这项技能投入到实际创作中。我注意到,后半部分关于效果器链的搭建和乐器级的封装(Instrument Definition)的讲解,是下了大功夫的。作者没有把这些高级功能堆砌在一起,而是巧妙地将它们穿插在对具体音乐场景的模拟中。例如,书中有一个关于模拟老式混响器的例子,它不仅展示了如何运用延迟线和滤波器组合出逼真的空间感,还解释了电路设计中一些关键参数在软件中的对应关系。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闭环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每次我尝试跟着书中的例子敲代码时,总能发现一些自己原本忽略的细节,比如如何优化代码以减少CPU占用,或者如何利用CSOUND的宏指令提高代码的可读性。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使用工具,更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更高效、更懂得权衡的设计师。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整体感受,那就是“扎实”。这本书的每一页都透露着一种对技术内容的敬畏和对学习者负责的态度。它处理复杂性问题的方式非常成熟——把复杂问题拆解成一系列可管理的小问题,逐个击破,绝不含糊带过。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完一个技术点后,会立刻给出“建议读者尝试修改参数以观察效果”的提示。这种鼓励即时反馈的学习模式,是枯燥的编程学习中最需要的“催化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掌握了一门强大的声音合成和处理语言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数字音频思维体系。这对于任何希望在电子音乐、声音艺术乃至游戏音频领域深入发展的人来说,都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财富。它成功地将CSOUND这门技术,转化成了一种人人可及的创造性工具,而不是少数专家的壁垒。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清晰度也值得称赞。在涉及到复杂的时序控制和音乐事件调度时,如果仅仅依靠纯文字描述,是很容易让人迷失的。但是,这本书在关键的流程控制点,比如使用`schedule`或`event`语句控制声音的起止时,都会配上流程图或者清晰的代码块高亮。这对于那些对视觉辅助学习依赖较大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个人非常看重索引和术语表的部分,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需要快速查阅某个特定函数的功能时,可以迅速定位。此外,书中对一些高级特性——比如如何利用外部MIDI设备进行实时控制——的介绍,也显得非常实用和与时俱进。它没有停留在CSOUND早期的静态离线渲染阶段,而是鼓励读者去探索实时交互的可能性。这无疑拓宽了CSOUND在当代音乐制作和现场表演中的应用边界,让我对这款相对“老牌”的软件焕发出了新的热情。

评分

这本号称是“入门”的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点打鼓的。毕竟音乐编程这个领域,听起来就自带一种高深的滤镜,生怕自己完全跟不上。可是翻开目录和前言,我心里那块石头就稍微落了地。作者的叙述方式相当的接地气,没有一上来就抛出一堆晦涩难懂的理论和代码块。相反,它像是拉着一个对CSOUND一无所知的朋友,从最基础的软件安装、界面熟悉开始,一步步地构建起对这个强大工具的认知框架。我尤其欣赏它在概念引入上的节奏感,每讲解一个新模块或函数时,都会穿插一些实际的听觉案例,让你能立刻明白“我敲下的这些字符,到底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对于我这种纯粹的音乐爱好者,而非科班出身的程序员来说,这种“先闻其声,再解其理”的编排方式,无疑是降低了学习门槛的最佳途径。而且,书中对基础波形生成和ADSR包络的讲解细致入微,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却是构建复杂音色的基石,书里把它们讲得清晰透彻,让我不再对那些看似随机的数字组合感到迷茫,而是能主动去控制声音的“呼吸”和“生命周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