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 9787502367930

风湿病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 978750236793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德才,游运辉 著
图书标签:
  • 风湿病
  • 并发症
  • 鉴别诊断
  • 治疗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 风湿免疫学
  • 疾病诊断
  • 医学参考
  • 医学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2367930
商品编码:2967311929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风湿病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

定价:52.00元

售价:35.4元,便宜16.6元,折扣68

作者:杨德才,游运辉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5023679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风湿病学是一门与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学科。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本书介绍了常见风湿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常规,重点介绍了常见风湿病并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防。
  本书由长期从事风湿病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专家撰写,内容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实用性,并且内容丰富、新颖,反映了该学科的*进展。


目录

章 总论
第二章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症
第三章 骨关节炎并发症
第四章 骨质疏松症并发症
第五章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症
第六童痛风性关节炎并发症
第七章 银屑病关节炎并发症
第八章 反应性关节炎和赖特综合征并发症
第九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
第十章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并发症
第十一章 未分化性结缔组织病并发症
第十二章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并发症
第十三章 干燥综合征并发症
第十四章 成人斯蒂尔病并发症
第十五章 大动脉炎并发症
第十六章 巨细胞动脉炎并发症
第十七章 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症
第十八章 韦格纳肉芽肿并发症
第十九章 白塞病并发症
第二十章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并发症
第二十一章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并发症
第二十二章 川崎病并发症
第二十三章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并发症
第二十四章 脂膜炎并发症
第二十五章 风湿热并发症
第二十六章 风湿性多肌痛并发症
第二十七章 过敏性紫癜并发症
第二十八章 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并发症
第二十九章 复发性多软骨炎并发症
第三十章 Paget骨病并发症
第三十一章 血清阴性滑膜炎综合征并发症
第三十二章 碱性磷酸钙晶体沉积病并发症
第三十三章 POEMS综合征并发症
第三十四章 雷诺病并发症

第三十五章 常见风湿病的神经系统表现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儿科罕见病与复杂病例管理实务指南》 本书简介 在瞬息万变的儿科临床实践中,面对日益增多的复杂病例和罕见疾病,一线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一本集理论深度、诊断逻辑与实践操作于一体的权威参考书。《儿科罕见病与复杂病例管理实务指南》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倾力打造的。本书摒弃了传统的按系统划分的疾病叙述模式,转而聚焦于临床中最具挑战性的情景——那些病因不明确、多系统受累、或诊断路径崎岖的儿科疑难杂症。 一、 立足前沿的诊断学重塑 本书开篇即强调了现代儿科诊断的思维革新。我们不再仅仅依赖于教科书式的特征性表现,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病史采集、多模态影像学分析、以及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构建起一个动态、可修正的诊断框架。 1. 症状驱动的鉴别诊断树: 针对儿科常见但棘手的核心症状群,如顽固性高热、不明原因的皮疹与关节炎、进行性神经功能衰退以及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本书提供了详尽的、由简到繁的鉴别诊断流程图。这些流程图强调了在资源有限或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如何优先排除危及生命的病症,并逐步缩小诊断范围。我们深入探讨了“红色警报”信号(Red Flags)在儿童群体中的特殊性,以及如何区分自限性疾病与需要紧急干预的进展性疾病。 2. 罕见病集群分析: 许多罕见病在早期表现上具有高度的迷惑性,易被误诊为常见病。本书系统性地梳理了影响代谢、免疫、内分泌、神经和血液系统的数百种罕见病。例如,在代谢紊乱方面,我们详细阐述了脂肪酸氧化障碍、有机酸血症等疾病的早期代谢筛查指标解读,以及在危象发生时所需的即刻干预措施。对于免疫缺陷病,则侧重于区分原发性与继发性免疫缺陷的临床线索,以及在反复感染背景下,如何设计合理的免疫功能检测方案。 二、 多系统并发症的整合管理 儿科复杂病例的难点往往在于其多系统受累的特性。单一专科的视角难以应对疾病的动态变化。 1. 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交叉管理: 本书对系统性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成人斯蒂尔病(AOSD)等在儿童期表现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了深入剖析。重点讨论了其心脏、肺脏(如机化性肺炎)、血液系统(如血细胞减少)的并发症管理策略。特别地,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儿童期更易侵犯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特点,提供了靶向治疗与肾脏病理分期相结合的方案。 2.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精细化处理: 癫痫(尤其是难治性癫痫)、脑炎、进行性肌病等神经系统问题,常伴随呼吸、营养和发育的挑战。本书提供了关于脑电图(EEG)的复杂判读技巧,以及针对不同病因导致的脑损伤后遗症的康复介入时机和方法。例如,在线粒体脑病谱系疾病的管理中,我们强调了能量代谢支持与对症支持疗法的协同作用。 3. 遗传与表型关联的解读: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在临床的普及,如何将海量的基因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临床方案成为新的挑战。本书设立了专门章节,指导临床医生如何审慎解读非明确致病性变异(VUS),如何结合临床表型与基因数据进行精准分型,以及如何在高风险基因突变患儿中进行超早期干预,以期改善预后。 三、 跨学科协作与人文关怀 复杂病例的管理绝非医生个人的战斗,而是对整个医疗团队协作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考验。 1. 循证治疗与个体化方案的平衡: 针对罕见病,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往往稀缺。本书提供了基于专家共识、真实世界证据(RWE)的治疗推荐等级,并指导医生如何在证据薄弱的情况下,通过“N-of-1”研究思路和严密的监测,为患儿制定最个体化的最佳治疗路径。我们详细讨论了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在儿科的剂量调整、毒性监测以及耐药后的升级策略。 2. 姑息治疗与生活质量提升: 对于不可治愈的进展性疾病,本书强调了早期引入姑息治疗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疼痛管理,更包括对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支持、症状的精细化控制(如呼吸困难、吞咽障碍)、以及对临终关怀的规划。我们提供了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沟通技巧的建议,以确保治疗决策的透明性与家庭意愿的尊重。 3. 医患沟通与伦理困境: 罕见病的诊断过程往往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本书探讨了如何在诊断未明时与焦虑的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告知预后不良的坏消息,以及在涉及基因检测、生殖咨询等伦理敏感领域时,如何依据最新的法律法规与医学伦理原则行事。 总结 《儿科罕见病与复杂病例管理实务指南》是一部集诊断思维的构建、罕见病知识的系统梳理、多系统并发症整合管理策略以及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综合性工具书。它不仅是儿科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案头的必备参考,也是对长期在复杂病例管理一线工作的临床专家,进行知识更新和思维强化的有力支持。本书致力于提升我国儿科疾病的诊疗水平,尤其是在面对那些教科书尚未充分覆盖的挑战时,为患儿争取最佳的健康结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饱受风湿病困扰多年的患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解病情、区分各种疑难杂症,并提供清晰治疗思路的书籍。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风湿病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尽管书名略显专业,但当我翻开它时,我被书中严谨的逻辑和详实的案例深深吸引。书中对于风湿病常见的几种并发症,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引起的肺部病变、心脏问题,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可能伴随的虹膜炎等,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作者并非简单地列举症状,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并结合大量的临床实例,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如何通过细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各种辅助检查,来准确地将这些容易混淆的病情区分开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鉴别诊断的部分,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思维框架,让我能够理解医生是如何一步步排除其他可能性,最终锁定真正病因的。对于我们患者来说,能够对自己的病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是寻求有效治疗的第一步,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评分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风湿免疫疾病的过程中,经常感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特别是对于那些症状复杂、容易误诊的风湿病并发症,更是学习的难点。《风湿病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这本书的出现,如同及时雨。它并没有停留在教科书式的理论讲解,而是将大量临床上常见的、甚至棘手的鉴别诊断难题,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于不同并发症的鉴别要点,比如在鉴别干燥综合征与 Sjögren's 综合征时的微妙之处,抑或是区分狼疮肾炎与IgA肾病时的关键指标,都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陷阱”的提示,作者会明确指出在诊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并提供规避方法,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经验积累。书中提供的诊断流程图和鉴别思路,更是将复杂的知识体系化、条理化,让我在复习和模拟临床场景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评分

作为一个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我深知在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快速地对风湿病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风湿病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这本书,对我而言,具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它没有回避那些在基层医院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而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鉴别思路和治疗建议。例如,书中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以及如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方案,就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经验性治疗”的讨论,在一些情况下,面对复杂的并发症,经验性的治疗往往能为后续的精准诊断赢得时间。书中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提示我们在遇到棘手病例时,应积极寻求相关科室的帮助,这对于提高整体诊疗水平至关重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而是直击问题核心,让我能够快速掌握关键信息,并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应用。

评分

在我漫长的求医问药过程中,我遇到过不少医生,其中有些对于风湿病并发症的理解似乎也存在着模糊之处。当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阅读《风湿病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时,我看到了希望。书中的内容,不仅仅是医学术语的堆砌,更是充满了对疾病的深刻洞察和对患者的深切关怀。书中在介绍不同并发症的治疗方案时,并没有一概而论,而是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理念。例如,针对同一类型的风湿性心肌炎,书中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情况,提供不同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建议,并详细解释了每种方案的预期疗效和潜在风险。此外,书中对于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的建议,也让我感觉非常人性化。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自己的治疗决策中来,了解疾病的自然病程,这对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改善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科临床研究的学者,对于如何推动该领域的医学发展,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我看来,《风湿病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风湿病领域的现状。书中对于一些新兴的、尚在研究中的风湿病并发症,例如自身免疫性肝炎、肺动脉高压等,也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并引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它在鉴别诊断方面,不仅关注经典的诊断标准,还引入了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技术,这对于我们拓展研究思路,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书中对于治疗策略的讨论,也体现了严谨的循证医学精神,作者在推荐各种治疗方法时,都会给出相应的证据级别,并分析其优缺点。这本书无疑为风湿病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素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