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打造格斗的肌肉
定价:99.00元
作者:张付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1115457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打造格斗的肌肉》是格斗体能专家、知乎网大V——继续者张付先生汇集多年心血,针对中国人的体能特点,撰写额一本融合了格斗和肌肉塑形的实训手册。本书适合在健身时不仅想拥有一身漂亮的肌肉,还想拥有强悍格斗能力的健身爱好者,同时本书也可作为格斗专项训练的实战手册。你想拥有一身不只好看,且兼具灵活性、协调性和破坏力的肌肉吗?不必像格斗士一样在场上被打得鼻青脸肿,你也可以得到坚实有形的格斗型肌肉—相关知识就在《打造格斗的肌肉》。
内容提要
《打造格斗的肌肉》是涵盖格斗专项体能训练动作相当齐全的一部训练手册,也是率先将格斗专项力量、体能、功能性训练与肌肉塑型训练相结合的实用训练手册。
《打造格斗的肌肉》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预备知识、热身与再生训练、基础力量、打造腿部肌群、打造背部肌群、打造胸部肌群、打造核心肌群、打造肩部肌群、打造手臂肌群、打造颈部肌群、打造格斗的整体发力能力、打造格斗的专项体能。
目录
作者介绍
张付,战术格斗体系训练专家 、体能、体型、康复训练专家;知乎大V。
(一)课题:
作为第二负责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合作,主持广东省体育局 2016-2017 年科研项目:《实战化条件下特种兵极限体能训练科目的设置及效果研究》(编号:GDSS2016064),《打造格斗的肌肉》为结题成果之一。
(二)教学及训练的单位和个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某特种警侦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某机动突击队、北京特警总队、广东省某支队、里约奥运男子跳水双人十米台、单人十米台双料冠军陈艾森、国家七人制橄榄球队、国家散打队员。
(三)组织比赛:
1、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组织首届“继续者降服式摔跤比赛”。张付,战术格斗体系训练专家、体能、体型、康复训练专家;知乎大V。
(一)课题:
作为第二负责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合作,主持广东省体育局 2016-2017 年科研项目:《实战化条件下特种兵极限体能训练科目的设置及效果研究》(编号:GDSS2016064),《打造格斗的肌肉》为结题成果之一。
(二)教学及训练的单位和个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某特种警侦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某机动突击队、北京特警总队、广东省某支队、里约奥运男子跳水双人十米台、单人十米台双料冠军陈艾森、国家七人制橄榄球队、国家散打队员。
(三)组织比赛:
1、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组织首届“继续者降服式摔跤比赛”。
2、2016年8月,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某机动突击队进行反恐处突战术演习以及第二届“继续者战术摔跤比赛”。国防科技大学军体主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能中心主任,以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体战训教研部老师担任战术体能裁判并颁奖。
曾出版图书:
1、《实战以色列防身术》(亚太地区本krav maga全攻防技术与训练方法著作,市面上格斗训练技术丰富的格斗专业书籍,解放军出版社长虹出版公司出版);
2、《终结膝痛》(膝关节康复训练与防伤训练著作,增加膝关节寿命,扩充你的训练动作库,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
出品图书《那些年我们一起信过的谣言——健身塑形篇》;
参与本书创作的团队成员:
杨建平 负责演示本书部分技术动作
运动健将;中国MMA名将,中华虎,拳星时代世界极限格斗系列赛创立人。
艾英伟 负责演示本书部分技术动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军体中心部队体育训练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军事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全军育才银奖,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美国体能协会(NSCA)认证体能训练专家(CSCS),大中华区讲师。
周生军 负责演示本书部分技术动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军事体育应用与研究中心部队体育训练教研室讲师
张子弘 负责本书照片摄影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报摄影部主任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所获部分奖项
(1)第二届亚洲新闻摄影比赛金奖
(2)2012年首届中国科普摄影大赛金奖
(3)2015年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奖赛金奖
文摘
序言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作者那种近乎严苛的“科学态度”。他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引用了大量近期的运动生理学研究成果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讨论到一些常见的训练误区时,他没有采取批评的态度,而是用数据和逻辑去拆解为什么这些误区会产生,以及它们对长期发展的危害。比如,关于“孤立训练”与“复合训练”的辩证关系,作者的阐述非常平衡,既肯定了孤立训练在纠正弱点时的作用,也强调了复合动作在模拟实战中的不可替代性。读到后面,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人体运动力学的入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格斗体能指南。这种严谨性让我对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充满了信任感,而不是盲目地跟从。它教会我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仅仅记住“该做什么”,这种思维上的提升,远比单纯力量的增长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力量感,封面上那几张特写镜头,把肌肉的线条和力量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向于健美杂志那种风格的书,结果翻开目录才发现,它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系统得多。首先,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那些枯燥的训练动作,而是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解“格斗”这个核心概念的深层含义,探讨了不同格斗流派在力量运用、身体协调性上的差异。这对我这个刚入门的爱好者来说,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比如,作者对“爆发力”的解析,不再是简单的次数和重量堆砌,而是从神经募集效率和肌肉纤维激活的角度去阐述,让我对如何科学地提升实战中的瞬间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它在介绍基础训练时,对动作的细节把控要求极高,不仅仅是“练到位”,更强调“练正确”,很多我自认为做得很好的深蹲、硬拉,在书中都被指出了隐藏的错误发力点。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私教进行一对一交流,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真的让人印象深刻。
评分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文笔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一位实干家的热情。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变得强壮,更重要的是,它在塑造一种“格斗者”的心态。在讲解到如何在高压和疲劳状态下保持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时,作者结合了一些心理韧性的训练方法,比如如何在重复枯燥训练中保持专注,以及如何通过呼吸控制来管理肾上腺素水平。这让我意识到,格斗体能的打造,是一个身心合一的长期工程。我读完后感觉自己对训练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瞎练”,而是有针对性地去弥补自己力量结构上的短板。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提供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和闭环,从最初的体能评估,到中期的专项强化,再到后期的状态维持,都有详尽的指导,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有收获的体能训练书籍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解部分做得非常出色,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很多复杂的动作,比如旋转爆发力的训练,文字描述往往显得苍白无力,但这本书的配图极其专业,清晰地标注了每一块主要发力肌群和辅助肌群的收缩状态。更难得的是,它不仅仅展示了“做什么”,还用箭头和细节图展示了“如何调整身体姿态来改变受力点”。我尤其喜欢它对“核心稳定性”的讲解,从基础的呼吸控制,到如何将核心力量有效地传递到四肢,形成一个完整的力链,作者的逻辑非常清晰,层层递进。我记得有一个动作叫做“动态抗旋转推力”,我之前在其他地方看过,但一直不得要领,看了这本书的解析后,才明白原来关键在于对腹横肌的瞬间锁定,这个小小的理解突破,让我的训练效果立竿见影。这种将理论知识和实操细节完美结合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训练的门槛,同时也保证了训练的深度。
评分读完关于基础篇章后,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恢复与营养”部分的深入探讨。很多同类书籍往往把这部分写得很敷衍,无非就是“多吃蛋白质,早点睡觉”,但这本书完全不是这样。它详细分析了高强度格斗训练后,肌纤维的微损伤与修复机制,并根据不同的训练强度和个人体质,给出了非常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比如,它提到了关于“碳水化合物窗口期”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如何利用不同种类的脂肪酸来帮助抗炎和关节保护,这对于长期进行对抗性训练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试着按照书里推荐的食谱调整了最近的饮食结构,特别是增加了一些特定的微量元素,感觉训练后的酸痛感明显减轻了,恢复速度也快了不少,这直接提升了我训练的积极性。而且,作者在强调营养的同时,也反复提醒读者要倾听身体的声音,不要盲目追求“增肌”数据,这体现了非常负责任的健康理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