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经典音箱制作20例(第2版)
定价:45.0元
作者:《无线电》编辑部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115392688
字数:246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扬声器单元 箱体 分频器 用料 材质
书架式音箱 落地式音箱 有源音箱……
参数计算 频响曲线……
独特的设计思路 详尽的DIY资料 经典的制作方案
音箱制作实例精彩呈现
内容提要
《经典音箱制作20例(第2版)》是“无线电精汇”丛书中的一本,精选了在《无线电》杂志上刊登过的20个经典的音箱制作项目,包括书架式音箱、落地式音箱、有源音箱等,还有实用的音箱设计知识。
音箱制作很多音响DIY爱好者或专业人士热衷的项目。本书精选的实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近年来音箱制作领域的作品,值得读者学习与借鉴。
本书不仅适合电子爱好者、音响DIY发烧友阅读,还可以为大学校师生开展电子科技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无线电》于1955年创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北京博趣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是电子及无线电通信类报刊中创刊早、发行量大的知名科普杂志,累计发行量超过3亿册,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并入选国家期刊方阵。
《无线电》杂志坚持“科普 创新 实践 分享”的理念,为各行各业对电子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电子爱好者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也是目前影响力大的实体创客杂志。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灾难,让我这个老烧看着都觉得有点头晕。特别是那些电路图,线条密密麻麻,颜色对比度又差,很多关键元件的标注小得像是蚊子腿,初学者根本无从下手。想当年我刚入行的时候,那种清晰、步骤分明的图纸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这本书完全没有体现出前辈们的匠心。更别提那些理论部分的讲解了,用词晦涩难懂,似乎作者默认读者都已经具备了深厚的电声学基础,对于我们这些想从零开始搭建自己心爱音箱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天书。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更直观的、图文并茂的解析,比如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区分信号流,或者在关键节点的特写照片,而不是一大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数学公式和缩写。翻阅过程中,我多次因为找不到需要的具体说明而感到挫败,这完全不是一本“制作”指南应该有的样子,更像是一本理论研究的摘录集合。如果只是想收藏一本关于音箱历史的书籍,或许可以考虑,但若指望它能指导你亲手打造出一对像样的音箱,那真是要大失所望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生硬和教条化,读起来一点趣味性都没有,更像是大学教材的简化版,缺乏与读者之间的情感连接。作者似乎对听音室环境的调试和声学特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内容都聚焦于箱体的声学设计,却忽略了功放匹配、分频器微调等对最终听感产生巨大影响的环节。我尤其想知道的是,对于不同听音环境(比如小房间、不规则形状的房间)下的优化策略,但书中几乎没有涉及。它提供的是一套固定的公式和参数,仿佛只要严格照做,就能得到“完美”的声音,这在声学世界里是不存在的。好的制作指南应该鼓励读者去探索、去尝试,去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而不是机械地复制。这本书的这种一刀切的写作方式,扼杀了创新的空间,也让读者失去了对声音调教乐趣的深入体会。
评分我本以为这本被《无线电》编辑部背书的书,在严谨性和专业性上会有过人之处,但实际体验下来,连一些基本的工艺细节都没有讲到位。比如,箱体结构的处理,如何有效消除箱体谐振、如何进行内部阻尼材料的合理铺设,书里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使用吸音棉”,完全没有深入探讨不同密度、不同位置的吸音材料对中低频驻波的影响。再比如,接线柱的选择和内部走线布局,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往往是决定最终声音走向的关键,但书里只是简单地展示了一个接线图,仿佛只要连上就行,对屏蔽、抗干扰的考虑完全缺失。这对于追求高保真音质的读者而言,是致命的缺陷。制作音箱,细节决定成败,而这本书在细节上简直是粗心大意,让读者在实践中只能靠自己摸索和猜测,这与一本权威技术手册的定位严重不符。
评分作为一本声学入门级的读物,它对“制作”的定义未免过于狭隘。它似乎只关注了箱体的设计和组装,对于电子部分,尤其是分频器的设计哲学讨论得非常表面。分频器作为连接单元和功放的桥梁,其阻抗补偿、相位校正、以及不同阶数滤波器的选择,对高、中、低音单元之间的衔接至关重要,但书中对这些复杂而精妙的理论只是蜻蜓点水。我期待能看到更深入的分析,例如如何利用阻抗曲线来指导电容和电感的取值,或者不同分频点设置对人声还原度的具体影响。很多时候,即使是相同的单元,因为分频器的细微差异,听感会天差地别,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的指导却少得可怜,让我感觉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偏向于木工制作而非精密电子工程,对于一个音箱制作的综合性指南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短板。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新版”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旧瓶装新酒,甚至连酒坛子都没洗干净就拿出来了。所谓的“20例”中,很多设计方案都显得过于陈旧,缺乏对现代材料和新技术的关注。比如,在单元选择上,对新兴的高性能钕磁单元、碳纤维振膜或者新型高音号角的设计讨论几乎为零,反倒是花了大量篇幅去介绍几十年前的老古董。对于我们追求极致解析度和瞬态响应的现代发烧友来说,这些“经典”听起来更像是“过时”。更让我不能接受的是,书里提到的很多配套元件的采购渠道都已经非常难找了,有些甚至已经停产多年,这让按照书本步骤去复刻一套音箱的实践性大打折扣。一本面向制作的书籍,理应对市场上有容易获取的高性价比替代品给出建议,或者至少更新到当前主流可行的方案。现在读起来,更像是在翻阅一本博物馆的展品目录,对当前的DIY圈子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