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理论与实践研究 人民日报出版社

跆拳道理论与实践研究 人民日报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饶英 著
图书标签:
  • 跆拳道
  • 武术
  • 体育
  • 运动
  • 理论研究
  • 实践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格斗
  • 健身
  • 自卫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47644
商品编码:2966866010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跆拳道理论与实践研究

定价:39.00元

作者:饶英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15476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其经过千余年的演变和发展,已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现代体育项目。跆拳道寓修身养性于技击格斗之中,对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意志品质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提高有着独特的作用。

本书在我国跆拳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跆拳道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对跆拳道理论、技能训练、身体素质训练进行了阐述,对跆拳道运动员和跆拳道爱好者了解跆拳道、练习跆拳道具有的指导意义。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对跆拳道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涵盖了跆拳道运动概述、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技、战术与实践研究,竞技跆拳道主动进攻技术,跆拳道运动的身体素质训练,品势训练实践以及跆拳道医务保健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内容全面、逻辑层次清晰,对跆拳道运动的学习具有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目录


目 录

章?跆拳道运动概述

节?跆拳道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001

第二节?跆拳道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004

第三节?跆拳道运动的精神与礼仪?……………………………………… 006

第四节?跆拳道的级位与段位?…………………………………………… 013

第五节?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014

第二章?跆拳道运动的身体素质训练

节?力量素质训练?…………………………………………………… 016

第二节?速度素质训练?…………………………………………………… 040

第三节?耐力素质训练?…………………………………………………… 052

第四节?柔韧素质训练?…………………………………………………… 059

第五节?灵敏素质训练?…………………………………………………… 064

第三章?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实践研究

节?跆拳道运动的基本进攻技术与实践?…………………………… 070

第二节?跆拳道运动的基本防守技术与实践?…………………………… 095

第四章?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战术与实践研究

节?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战术形式?…………………………………… 101

第二节?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战术实践?…………………………………… 107

第五章?竞技跆拳道主动进攻技术研究

节?外竞技跆拳道技战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115

第二节?影响跆拳道主动进攻技术的因素?……………………………… 120

第三节?竞技跆拳道训练理念的转变?…………………………………… 132

第六章?跆拳道运动的品势训练实践

节?太极一章?………………………………………………………… 136

第二节?太极二章?………………………………………………………… 146

第三节?太极三章?………………………………………………………… 157

第四节?太极四章?………………………………………………………… 169

第七章?跆拳道运动的医务保健

节?跆拳道运动常见损伤与处理?…………………………………… 182

第二节?跆拳道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与预防?…………………………… 188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饶英(1966— ),男,汉族,湖北英山人,硕士,副教授,先后就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圳卫生学校,现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校跆拳道运动队主教练,深圳市巴西柔术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市武术技击研究会推广发展部部长。连续十年带队参加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共获 28 金 38 银 59 铜,男女队竞技与品势团体总分名十一次,竞技与品势团体总分第二名十一次;2013 年参加全国高职高专体育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中年组一等奖”。 2012、2013、2016、2017 年获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教练员奖”。

文摘


序言



跆拳道理论与实践研究:洞悉东方武道精髓,塑造身心卓越境界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跆拳道技术手册,而是一次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的系统梳理。它旨在引导读者超越招式本身,去理解跆拳道蕴含的深邃哲学、历史渊源、科学原理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价值。从对腿法艺术的解析,到对精神修为的阐释,本书力求呈现一个立体、全面、富有深度的跆拳道图景,为跆拳道的爱好者、习练者、研究者,乃至对东方武道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参考。 第一章:跆拳道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基因 跆拳道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根植于朝鲜半岛数千年的军事传统与民间技艺。本章将追溯跆拳道从古代朝鲜武术(如跆跟、手搏等)的萌芽,到近代崔泓熙将军的整合与发展,再到其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里程碑式进程。我们将深入探究跆拳道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分析其如何受到儒家思想、佛教哲学等东方智慧的影响,并在现代社会中演变为一项集体育、教育、健身、防身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理解跆拳道的历史根基,有助于我们把握其核心精神,领会其内在的价值体系。 第二章:跆拳道的理论基石:道义、礼仪与精神 “跆拳道”三字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跆”代表用脚踢、踹;“拳”代表用手击打;“道”则象征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精神追求。本章将重点剖析跆拳道的“道”——即其精神内核。我们将探讨跆拳道所倡导的“礼仪”(Ye Ui)、“廉耻”(Yom Chi)、“忍耐”(In Nae)、“克己”(Guk Gi)、“不屈”(Baekjul Boolgool)五大信念,分析这些信条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塑造个体的品格,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本章还将深入解读跆拳道特有的敬礼、问候等礼仪规范,阐明其背后所蕴含的尊重、谦逊与自我约束的文化内涵。 第三章:腿法的科学解析与技术精进 跆拳道以其丰富多样的腿法而闻名于世,这并非仅仅是模仿动物的动作,而是基于人体力学、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理学原理的精妙运用。本章将系统地解析跆拳道各种主要腿法的技术要领,包括: 基本腿法: 前踢、横踢、后踢、侧踢、下劈等,深入分析其发力机制、身体协调性、角度控制以及步法配合。 进阶腿法: 腾空踢(如腾空横踢、腾空后踢)、旋风踢、回旋踢、组合腿法等,探讨其难度、爆发力、滞空能力以及实战应用。 腿法中的力学原理: 讲解惯性、杠杆原理、离心力、向心力等在腿法发力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身体的旋转、重心转移来最大化踢击的力量与速度。 训练方法与技巧: 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包括基础体能训练、柔韧性训练、爆发力训练、反应速度训练、以及针对不同腿法的专项技术训练。强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盲目追求高难度动作而导致损伤。 腿法在实战中的应用: 分析不同腿法在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不同战术下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根据对手的反应进行灵活切换和组合。 第四章:拳法与步法的融合:攻防一体的艺术 尽管跆拳道以腿法著称,但其拳法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与腿法、步法相互配合,形成严谨的攻防体系。本章将: 解析跆拳道基本拳法: 直拳、勾拳、摆拳、掌推等,强调其发力方式、击打部位以及在近距离攻防中的作用。 步法的动态平衡与转移: 探讨跆拳道步法(如前进、后退、左移、右移、交叉步、滑步等)在保持身体平衡、调整距离、发动进攻与化解危机中的关键作用。分析步法与身体重心、发力的内在联系。 拳、腿、步的协同训练: 讲解如何将拳法、腿法和步法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流畅、高效的攻防套路。强调在训练中培养学员对时机、距离、角度的敏锐感知能力。 实战中的攻防转换: 分析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对战中,快速有效地完成进攻与防守的转换,以及如何利用拳法弥补腿法不及的近身距离,或利用步法创造有利的腿法攻击空间。 第五章:品势(套路)的文化内涵与训练价值 品势是跆拳道技术的精髓体现,是历代武术家智慧的结晶。本章将: 深入解读跆拳道品势的演变与分类: 从太极品势到高丽品势,再到各个级别的黑带品势,分析其动作组合、节奏变化以及技术难度。 品势的实战意义: 阐释品势并非僵化的套路,而是模拟实战中的攻防情景,通过重复练习来固化技术动作,培养学员的身体协调性、力量控制、呼吸调整以及战术意识。 品势训练的科学指导: 提供品势练习的注意事项,如动作的精确性、发力的完整性、呼吸的配合、以及精神的投入。强调品势练习是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培养扎实功底的重要途径。 品势的文化象征: 探讨不同品势名称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历史典故,将技术训练与文化传承相结合。 第六章:竞技跆拳道的规则、策略与训练 竞技跆拳道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体育项目,拥有其独特的竞赛规则、战术体系与训练方法。本章将: 详细解析现代竞技跆拳道的竞赛规则: 包括得分点、犯规、判罚、保护装备等,帮助读者理解比赛的进程与要点。 分析竞技跆拳道的战术策略: 探讨如何根据对手的特点、比赛的进程制定有效的战术,如主动进攻、防守反击、消耗战、快攻速胜等。 运动员的体能与心理素质培养: 强调竞技跆拳道对运动员高水平体能(爆发力、耐力、柔韧性、反应速度)的要求,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自信心、专注力、意志力)在比赛中的决定性作用。 现代竞技跆拳道的训练方法: 介绍专项技术训练、体能训练、模拟比赛训练、以及营养学与康复训练等先进的训练理念与实践。 第七章:跆拳道的教育功能与社会价值 跆拳道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武术范畴,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与社会力量。本章将: 跆拳道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 分析跆拳道如何帮助青少年培养自信、自律、责任感、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以及如何通过刻苦训练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跆拳道对身心健康的促进: 详细阐述跆拳道运动对身体素质(心肺功能、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的全面提升,以及对心理健康(缓解压力、增强自信、改善情绪)的积极影响。 跆拳道在健身与防身中的应用: 探讨跆拳道作为一种高效的健身方式,如何帮助人们塑造健美的体魄,同时,其所教授的格斗技巧,也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有效的自我保护。 跆拳道的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 梳理跆拳道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以及它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被接受与融合,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桥梁。 第八章:跆拳道前沿研究与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运动认知的深入,跆拳道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本章将: 介绍跆拳道相关的科学研究领域: 包括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康复学等在跆拳道领域的应用。 探讨现代科技在跆拳道训练与比赛中的应用: 例如运动传感器、数据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等如何帮助运动员提高训练效率,优化比赛表现。 展望跆拳道的未来发展方向: 包括教学模式的创新、训练方法的优化、竞赛规则的完善、以及跆拳道在全民健身、社区体育、特殊人群康复等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跆拳道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融合: 探讨如何在传承跆拳道优秀精神内核的同时,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吸引更广泛的参与者。 本书希望通过对跆拳道理论与实践的深度挖掘,引导读者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未来,全面认识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东方武道。它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精神的启发,激励着每一个习练者在跆拳道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身心的卓越。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历史溯源与文化传承”的部分,这部分内容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了几个时间点和人物名字,而是真正追溯了跆拳道从古代朝鲜武术到现代竞技体育的演变轨迹,揭示了其中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需求如何塑造了今天的技术体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让练习者明白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流动的文化符号。当我了解到某些特定动作背后的历史意义时,我在练习时会更加投入,多了一份敬畏感和使命感。这种深层次的历史维度,让整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指导手册,真正达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让人对跆拳道这项运动的尊重感油然而生。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融入了一种近乎于散文诗般的叙事节奏,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不像有些理论书籍,为了显得高深晦涩,用词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有一种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魔力,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理解其核心思想。举个例子,在描述“控制”与“爆发”的辩证关系时,作者用了一段关于水流形态的比喻——时而如平静的湖面,时而如决堤的洪水,这种文学性的表达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这让我感觉到,作者不仅是技艺的大师,更是一位深谙文化传播之道的教育家,他知道如何用最人性化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递下去。

评分

这本书的论述结构严谨得让人佩服,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武术书籍那样,上来就堆砌招式和口诀,而是采用了非常清晰的逻辑递进方式。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引导读者从宏观认知逐步深入到微观技巧的精髓。开篇对于跆拳道哲学思想的阐述,那种对“礼义、廉耻、克己、百折不屈”精神内核的深入挖掘,让我对这项运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腿法花哨的表面。随后对技术体系的梳理,仿佛一把手术刀般精准地剖析了各个流派间的细微差异和共同基础。特别是关于力量传导的生物力学分析部分,作者引用了大量的现代科学术语和案例,使得那些抽象的理论瞬间变得具体可感,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科学性和说服力,让人不得不信服其深厚的学术功底。

评分

我试着按照书里讲的呼吸法和核心收紧的要领,在日常训练中做了一些微小的调整,效果简直是立竿见影!以前总觉得自己的出腿缺乏后劲,总有一种“虚浮”的感觉,读了这本书里关于“气沉丹田”和“旋转轴心稳定”的章节后,我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把身体想象成一个拧紧的发条或者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来解释如何避免多余的能量损耗。这些实操层面的指导,不是那种空洞的口号,而是真正能解决训练瓶颈的“干货”。我甚至发现,仅仅是调整了侧踢时的重心转移角度,我的速度和力量都有了明显提升。对于那些已经习武多年,却始终停留在某个平台期的习练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破僵局的一把钥匙。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封面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厚重的历史感。拿到手里掂了掂,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那种微微哑光的触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排版上花的功夫,字号大小适中,行距拉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干涩疲劳。而且,书中的插图和示意图的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线条清晰,色彩还原度高,对于理解一些复杂的动作分解和理论图示简直是太友好了。我记得有几张关于步法转换的剖面图,如果印制模糊不清,那简直是白费了,但这本的设计完全没有这个问题,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看得出人民日报出版社在把控整体视觉呈现上的专业水准。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觉得格调瞬间提升了不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