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信号与系统(上册):信号分析与处理
: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程耕国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111260301
字数:
页码:1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信号与系统(上册):信号分析与处理》根据当前信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结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形势和要求,综合近10年来的教学实践,整合原“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编写而成。
《信号与系统(上册):信号分析与处理》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按照先信号后系统、先连续后离散、先时域后频域的顺序,分上、下两册,共12章。上册讲述信号分析与处理,下册讲述系统分析与综合。上册的具体内容是:绪论、信号及信号的时域分析、时域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时域连续信号的复频域分析、时域离散信号的频域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
《信号与系统(上册):信号分析与处理》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前言
绪论
第1章 信号及信号的时域分析
1.1 信号及信号的分类
1.1.1 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
1.1.2 确定信号与随机信号
1.1.3 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1.1.4 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1.1.5 实信号与复信号
1.2 常用信号及其性质
1.2.1 常用连续信号及其性质
1.2.2 常用离散信号及其性质
1.3 信号的基本运算
1.3.1 信号的相加和相乘
1.3.2 信号的平移
1.3.3 信号的尺度变换与反转
1.3.4 信号的时域分解
1.3.5 信号的卷积积分与卷积和
1.4 小结
1.5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时域连续信号的频域分析
2.1 信号的正交分解
2.1.1 正交函数集
2.1.2 信号的正交分解
2.2 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傅里叶级数
2.2.1 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2.2.2 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2.2.3 信号的性质与傅里叶系数之间的关系
2.2.4 周期信号的频谱
2.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傅里叶变换
2.3.1 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2.3.2 傅里叶变换的物理意义——频谱和频谱密度函数
2.3.3 常用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4 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2.4.1 线性
2.4.2 奇偶性
2.4.3 对称性
2.4.4 时移特性
2.4.5 频移特性
2.4.6 尺度变换特性
2.4.7 时域微分
2.4.8 时域积分
2.4.9 频域微分
2.4.10 频域积分
2.4.11 时域卷积定理
2.4.12 频域卷积定理
2.4.13 帕塞瓦尔定理
2.5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5.1 正、余弦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5.2 一般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6 时域采样定理
2.6.1 信号的采样
2.6.2 时域采样定理
2.6.3 信号盼恢复
2.7 小结
2.8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时域连续信号的复频域分析
3.1 拉普拉斯变换
3.1.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3.1.2 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
3.1.3 常用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3.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3.2.1 线性
3.2.2 尺度变换
3.2.3 时移特性
3.2.4 复频移特性
3.2.5 时域卷积定理
3.2.6 复频域卷积定理
3.2.7 时域微分特性
3.2.8 时域积分特性
3.2.9 复频域微分特性
3.2.10 复频域积分特性
3.2.11 初值定理
3.2.12 终值定理
3.3 拉普拉斯反变换
3.3.1 查表法
3.3.2 部分分式展开法
3.4 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
3.5 小结
3.6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时域离散信号的频域分析
4.1 序列的z变换
4.1.1 z变换的定义
4.1.2 几种序列的z变换及其收敛域
4.2 z反变换
4.2.1 幂级数展开法
4.2.2 部分分式展开法
4.2.3 留数法
4.3 z变换的性质和定理
4.3.1 线性
4.3.2 序列的移位
4.3.3 z域尺度变换
4.3.4 序列的反转
4.3.5 复序列的共轭
4.3.6 序列的线性加权
4.3.7 初值定理
4.3.8 终值定理
4.3.9 时域卷积定理
4.3.10 复卷积定理
4.3.11 帕塞瓦尔定理
4.4 序列z变换与时域连续信号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4.4.1 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4.4.2 z变换和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4.5 时域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4.5.1 序列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4.5.2 序列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4.6 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及其傅里叶变换
4.6.1 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
4.6.2 DFS的性质
4.6.3 周期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4.7 小结
4.8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和快速傅里叶变换
5.1 离散傅里叶变换
5.1.1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5.1.2 DFT与序列傅里叶变换、z变换的关系
5.1.3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
5.2 频域采样定理
5.3 快速傅里叶变换
5.3.1 FFT算法的基本思想
5.3.2 按时间抽取的基2FFT算法
5.3.3 按频率抽取的基2FFT算法
5.3.4 快速傅里叶反变换
5.4 FFT的应用举例
5.4.1 利用FFT计算线性卷积
5.4.2 利用FFT对信号进行谱分析
5.5 小结
5.6 习题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怎么说呢,是一种典型的学院派风格,务实到近乎刻板,但却有效地将信息的密度最大化了。你会发现,几乎每一页的空白区域都很少,图表和公式占据了主要的视觉空间。图表的质量非常高,不像有些教材的插图模糊不清,这里的每一张频谱图或者时域波形图都清晰锐利,坐标轴的标注详尽无遗,这对于建立空间想象力至关重要。不过,我得吐槽一下,公式的编号系统稍微有点复杂,经常需要对照脚注或者章节开头的定义才能确定某个符号代表的精确含义,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具有上下标叠加的复杂表达式时,稍微走神就容易看串行。另外,书中对关键定义和定理的突出处理方式比较传统,就是加粗,缺乏一些现代教材中常见的颜色高亮或特殊的边框设计来快速定位核心知识点,这在需要快速复习的时候,检索效率上就稍打折扣了,需要读者自己动手做大量的标记工作。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例题设计是真正的“杀手锏”。它不是那种做了三遍,换个数字就能重复使用的简单练习题,每一个例题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微型案例研究。很多例题的设置都具有很强的误导性或陷阱,如果不彻底理解背后的物理意义,很容易掉进思维的误区。我尝试做了几个章节后面的综合练习题,结果发现,光是理解题目的要求,就需要回顾前面好几个小节的内容。这些题目往往需要多步推理和不同理论的叠加应用才能得到最终解,这极大地锻炼了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相比之下,一些其他教材的习题只是对某个公式的机械套用,做完后感觉自己什么也没学会。这本书的习题则是真正让你“动脑筋”的,虽然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但完成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质的飞跃,完全配得上“系统”这个称号,绝对是那种值得反复琢磨的经典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用心的,封面采用了偏冷的蓝色调,配合着醒目的白色和黄色的字体,给人一种既专业又带着点未来感的印象。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分量十足,厚度也相当可观,感觉内容绝对扎实,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填充物。内页纸张选择也比较考究,触感细腻,即使用荧光笔做了很多标记,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洇墨现象,这对于需要大量圈点批注的理工科教材来说,简直是福音。书脊的粘合处理也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即便是经常需要摊开到特定章节进行对照阅读,也没有出现松动或者书页脱落的迹象,这比我之前买的几本教材结实多了,估计能陪我度过好几年的学习生涯。不过,稍微有点遗憾的是,侧边裁切如果再整齐一些就更完美了,虽然不影响阅读体验,但强迫症患者可能会稍微纠结那么一小会儿。总的来说,从实体感受上来说,这本书的制作水准绝对是行业内的上乘之作,让人对内页的知识内容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觉是“系统性”和“完备性”。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只关注某个特定应用场景的教材,而是像一个百科全书一样,把信号处理的各个分支——从基础的连续时间系统到离散时间系统的分析,再到Z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的深入探讨,都囊括在了里面。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不同分析工具时的那种“辩证”的态度。例如,在讲解连续与离散系统的转换时,书中不仅罗列了理论上的等价性,还非常细致地分析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选择哪种模型所带来的计算复杂度、精度损失以及实现难易度的差异。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纸面上的抽象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告诉读者,“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这些,以及我们如何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干扰和信息提取问题”。这种对工程背景的持续关注,让阅读过程充满了目的性。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才把前三章的内容大致浏览了一遍,说实话,初看之下,心脏稍微有点承受不住。这绝不是一本可以让你轻松翻阅的“入门读物”,它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思想体操”,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极其严谨,逻辑链条长得仿佛没有尽头。作者似乎对“清晰”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恨不得把每一步中间的微小过渡都解释清楚,这对于理解深层原理非常有帮助,但对于时间紧张的学生来说,阅读速度绝对会被拖慢。比如,在讲到傅里叶级数展开的收敛性问题时,书中居然花了足足两页的篇幅来铺垫前置的微积分知识点,虽然知道这很负责任,但当时的心情简直是想直接跳到结论部分。这本书的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陡峭,需要读者对基础的线性代数和复变函数有相当的把握,否则很容易在某个关键的数学工具上卡住,然后不得不中断阅读去查阅参考书,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请坐稳扶好”的既视感,但一旦理清了思路,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又是其他教材难以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