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子技术(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数控系列)
定价:22.00元
售价:15.0元,便宜7.0元,折扣68
作者:崔爱红 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3001231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有:逻辑代数基础、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D/A与A/D转换、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辑逻辑器件。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数控专业、电气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章 逻辑代数基础
1.1 逻辑变量与逻辑运算
1.2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基本规则
1.3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
1.4 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第2章 集成逻辑门电路
2.1 分立元件逻辑门电路
2.2 集成逻辑门电路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3.1 组合逻辑电路概述
3.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3.3 常用的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及其应用
3.4 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组合逻辑函数
第4章 触发器
4.1 RS触发器
4.2 D触发器
4.3 JK触发器
4.4 T触发器
4.5 T’触发器
4.6 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
第5章 时序逻辑电路
5.1 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类
5.2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5.3 计数器
5.4 寄存器
第6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
6.1 555定时器
6.2 单稳态触发器
6.3 多谐振荡器
6.4 施密特触发器
第7章 D/A与A/D转换
7.1 D/A转换器
7.2 A/D转换器
第8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8.1 半导体存储器
8.2 可编程逻辑器件
附录一 数制与码制
一、数制
二、数制间转换
三、码制
附录二 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引脚图
附录三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教材的编排风格来看,我感觉编辑团队在“可用性”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很多技术书籍的通病是,知识点堆砌得很满,但阅读体验很差,让人抓不住重点。而这本《数字电子技术》,它的行文逻辑非常清晰,作者似乎时刻提醒着读者“我们现在学的是什么,为什么学这个”。每章的开头都有清晰的学习目标,而章节末尾的习题设计也很有层次感。基础的计算题、概念问答自然不会少,但更有价值的是那些开放性的思考题,它们往往要求读者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几种电路模块去设计一个小型系统,比如一个简单的交通灯控制器或一个数字秒表。这些习题不会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不同的实现路径,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我发现,当我尝试自己去解决这些稍微复杂一点的综合题时,我对那些基础的逻辑门电路的理解也会随之加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而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中后部,那些关于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章节,才真正体现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其他版本的数电教材,很多都只是蜻蜓点水地讲一下锁存器和触发器,公式推导也比较晦涩。但这一本,它在讲解SRAM和DRAM的结构时,结合了现代微处理器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这对我理解存储器的实际应用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它对计数器和寄存器设计的讲解,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提供了几种不同实现方式的对比分析,从速度、功耗和复杂度等多个维度进行权衡。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讨论了逻辑代数化简的实用技巧,它没有一味强调卡诺图的机械运用,而是引入了一些更现代、更接近实际电路设计的优化思路,比如如何利用异或门来简化异或网络。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点,更是在培养一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式。对于那些想把数电知识真正用到FPGA设计或者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读者来说,这种贴近实践的叙述角度,无疑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这本《数字电子技术》的书,说实话,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我不是那种科班出身的学霸,数电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坎儿。我印象中,这玩意儿就该是跟一堆枯燥的逻辑门、真值表和时序电路打交道,看得人昏昏欲睡。然而,这本书的开篇设计,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直接一头扎进那些复杂的公式里,而是用了大量的篇幅来铺垫基础概念,比如二进制的意义,它和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还有数电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渗透到我们周围的那些精密设备中的。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与初学者对话,语言既专业又不失亲和力,很多地方的插图和图示都非常直观,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一张图摆在那里,你得自己去猜它想表达什么。比如讲到CMOS反相器的工作原理时,它不是简单地画出电路图,而是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开关”比喻,让你瞬间明白高低电平切换的本质。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我感觉学习的压力小了不少,至少在入门阶段,我没有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反而产生了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的感觉。整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章节划分清晰,重点和难点都有明确的标记,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翻阅复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说实话,在众多教材中,一本好的教材应该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它不仅要教你“是什么”,更要教你“为什么”和“怎么做”。这本《数字电子技术》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中引入的历史背景和技术演进的叙述。比如,在介绍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时,它简要回顾了TTL和CMOS技术的优缺点对比,以及为什么现代电路设计几乎都倾向于使用CMOS技术。这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技术选择的理性分析,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它让我们明白,我们现在使用的技术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经过无数工程师的权衡和选择才沉淀下来的。这种深层次的理解,能帮助我们在面对新的技术挑战时,保持一种批判性的眼光,而不是盲目地追随潮流。总而言之,对于需要系统学习和扎实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既严谨又易于吸收的学习路径,是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一点,是它对前沿技术和实际应用的融合程度。现在我们都知道,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教材内容太陈旧,学了也白搭。这本教材在介绍完基本的组合逻辑电路之后,非常巧妙地引入了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和FPGA的基本架构。它并没有把这部分内容写得过于高深莫测,而是用相对简洁的语言解释了逻辑阵列和查找表(LUT)的概念。通过对一个简单的译码器例子,它展示了如何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或Verilog的简化概念)来描述电路,这对于我们这些未来需要接触硬件描述和验证的工科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过渡环节。这种前瞻性的内容安排,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周期显得更长,它不只是一个应试工具,更像是一张通往现代电子设计领域的入场券。我甚至觉得,如果学校能把实验课程和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效果一定会比单纯练习分立元件电路要好得多,能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实际的数字系统设计流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