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光电产品电路设计(肖春华)
定价:26.00元
作者:肖春华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222406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三篇,篇介绍光的辐射本质及其单位、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以及激光相关特性;第二篇讲述常用光电原件、半导体激光器、常用光敏元件以及常用无源光器件。第三篇主要围绕光电产品应用控制系统领域进行任务设计,使用目前主流的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以C51编程技术进行软件开发,围绕射频通信技术、485总线通信技术、GSM通信技术、PWM进行LED灯具调光技术、液晶显示技术等通讯领域常用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内容来源于实际产品的设计制作,无论是器件的选型,还是电路的设计以及程序的编写都反映了工程上的实际需求,融入了现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管理模式。
本书适合于高职高专院校光、电类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可作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单片机接口技术课程的辅导教材。
目录
篇 光源技术基础
任务一 学习光的辐射
任务目标
任务描述
知识链接
一、光的辐射本质
二、光度量及单位
三、热辐射光源和气体辐射光源
任务实施
任务检查与评价
【思考与练习】
任务二 了解激光光源
任务目标
任务描述
一、任务内容
二、实施条件
三、安全提示
知识链接
一、激光的特性
二、激光的产生
三、激光器的种类
任务实施
任务检查与评价
【思考与练习】
第二篇 常用光电器件
任务一 认识常用光电元件
任务目标
任务描述
一、任务内容
二、实施条件
三、安全提示
知识链接
一、可见光发光二极管
二、光电二极管
三、光电三极管
四、光电池
任务实施
任务检查与评价
【思考与练习】
任务二 认识半导体激光器
任务目标
任务描述
一、任务内容
二、实施条件
三、安全提示
知识链接
一、半导体激光器概述
二、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三、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
四、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
五、半导体激光器损坏原因和预防措施
任务实施
任务检查与评价
【思考与练习】
任务三 认识常用光敏元件
任务目标
任务描述
一、任务内容
二、实施条件
三、安全提示
知识链接
一、光敏电阻
二、光敏电阻典型应用电路
三、光敏电阻的检测方法
任务实施
任务检查与评价
【思考与练习】
任务四 认识常用无源光器件
任务目标
任务描述
一、任务内容
二、实施条件
三、安全提示
知识链接
一、光纤连接器
二、光衰减器
三、光隔离器
四、光耦合器
五、光开关
六、光波分复用器
任务实施
任务检查与评价
【思考与练习】
第三篇 光电产品应用设计
任务一 使用C51编程控制LED发光二极管
任务目标
任务描述
一、任务内容
二、实施条件
三、安全提示
知识链接
一、C51程序设计技术
二、C51的数据类型
三、C51的运算符与表达式
四、C51流程控制语句
五、C51的数组
六、指针
七、C51的函数
任务实施
任务检查与评价
【思考与练习】
任务二 设计学生寝室用电管理系统
任务目标
任务描述
一、任务内容
二、实施条件
三、安全提示
知识链接
一、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概述
二、RF905射频技术
任务实施
任务检查与评价
【思考与练习】
任务三 设计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系统
任务目标
任务描述
一、任务内容
二、实施条件
三、安全提示
知识链接
一、模块化编程技术
二、太阳能电池板简介
三、太阳能蓄电池简介
四、太阳能路灯系统简介
任务实施
任务检查与评价
【思考与练习】
任务四 设计室内LED节能控制系统
任务目标
任务描述
一、任务内容
二、实施条件
三、安全提示
知识链接
一、GPRS通信技术
二、485总线通信技术
任务实施
任务检查与评价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肖春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主修专业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07年至2008年工作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电子技术开发工作,2009年调入到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通信技术教研室工作,主讲《单片机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EDA技术》等课程。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忙一个关于低功耗无线模块的开发项目,对电源管理和电池寿命优化方面有极高的要求。说实话,市面上大部分讲电源的书都偏向于理论推导,或者只介绍某一类特定的DC-DC转换器。但《微功耗系统设计艺术》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从系统整体功耗预算的角度切入,详细剖析了从晶振起振、微控制器进入休眠态、外设唤醒、数据传输乃至射频收发的每一个微小时间窗口内,电流消耗的波动规律。书里用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能量漏斗模型”,将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流特性可视化。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睡眠模式管理”的精辟论述,他强调了软件层面的优化与硬件拓扑设计同等重要,甚至提出了几个我之前从未考虑过的定时器同步策略,用来避免不必要的唤醒。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对如何从毫安级跨越到微安级设计有了全新的认知。读完后,我们团队重新梳理了唤醒逻辑,最终成功将模块的待机电流降低了近40%,这对于依赖单颗纽扣电池运行三年的产品来说,是决定性的胜利。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内功心法”,练好了,设计什么低功耗电路都能得心应手。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如何将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升级到基于以太网的实时控制网络(如EtherCAT或Profinet)。《工业网络与实时数据交换协议解析》这本书恰逢其时地为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合理,首先梳理了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解释了中断延迟和任务调度的影响,这为理解为何传统总线难以满足高精度同步需求打下了铺垫。随后,作者深入剖析了这些工业以太网协议的帧结构、时间戳机制以及分布式时钟(DC)的实现原理。特别是在描述DC同步时,书中提供的时序图和状态机描述极其清晰,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数据包在网络中流转的精确纳秒级时间关系。书中还附带了大量的协议抓包分析实例,这些真实的波形截图和数据解读,比任何纯理论的描述都要有力。对于需要进行现场总线故障诊断和性能优化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是不可或缺的参考手册。它不只是告诉你“如何配置”,而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配置是正确的”,这种深度解读的价值无可替代。
评分坦率地说,我是一个对模拟电路有天然恐惧感的人,总觉得那些运算放大器、滤波器设计充满了玄学色彩。直到我翻开了《精妙的模拟世界:从基础到前沿》。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亲和,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公式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为什么”和“如果……会怎样”来引导读者思考。比如,讲到跨导放大器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先描述了一个实际场景:我们需要一个能将微弱的生物电信号放大而不引入额外失真的电路。接着,他才循序渐进地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晶体管的偏置点和尺寸来实现这个目标。书中对噪声分析的处理也特别到位,它用声学领域的概念来类比电子噪声,使得电荷注入噪声、闪烁噪声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可以触摸。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花了很大篇幅去讨论实际元件的非理想特性,比如电容的ESR、电感的Q值变化,这些细节往往是教科书里忽略的,但却是决定精密测量电路性能的关键。这本书让我感觉,模拟设计并非遥不可及,它只是对物理世界更深层次的尊重和模仿。
评分这本《深入浅出:现代电子技术实践指南》绝对是电子发烧友的案头宝典。作者用一种近乎唠叨的细致劲儿,把那些晦涩难懂的半导体物理概念,掰开了揉碎了,用日常生活的例子来比喻,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特别是关于噪声抑制和信号完整性那几章,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记得我之前在设计一个高速ADC接口时,总是被高频噪声搞得焦头烂额,尝试了各种滤波方案都收效甚微。翻到这本书里专门讲解“地弹”效应的那一节,作者用自来水管的比喻形象地解释了电源平面耦合的机理,让我茅塞顿开,立刻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在于布局而不是单纯的元件选型。接下来的修改,效果立竿见影,波形干净得像刚出厂一样。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实际电路板的PCB布局、走线规则,甚至给出了不同封装器件的焊接技巧。对于初入硬件设计领域的新手来说,这简直比师傅手把手教还要管用,因为它把那些“经验之谈”都系统化、理论化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书中对最新的MEMS传感器接口协议涉及得略显保守,但瑕不掩瑜,整体的实用价值极高。
评分作为一名专注于电源模块封装和热管理的设计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将电磁兼容(EMC)和热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的书籍。市面上的EMC书籍多偏重于PCB布局,而热设计书籍则常常忽略了电磁场的相互影响。幸运的是,《面向高密度封装的电热协同设计》这本书完美地弥补了这一空白。作者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两者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处理。例如,书中详尽地分析了在高电流密度下,导线间的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如何不仅增加电阻损耗(即发热源),还会显著改变信号的阻抗特性,从而影响整个电路的EMC表现。书中引入了三维有限元分析(FEA)工具的应用流程,并展示了如何通过优化散热结构(如均热板的铜箔铺设)来间接降低局部热点导致的材料介电常数漂移,从而优化高频性能。这种多物理场耦合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设计思路。我开始用更全面的眼光来看待电路板上的每一个走线和过孔,理解它们在热和电磁两个维度上同时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度,是目前市场上同类书籍中少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