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身边科技大透视-机械
定价:29.90元
作者:张顺燕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578264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身边科技大透视”系列图书,内容涵盖面广泛、知识量丰富、图文并茂,无论在内容编排上还是在版面的创新上,都有着独到之处。科技是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强大驱动力,希望这样一套详解科技发展、科技原理的图书,能为青少读者的世界观带来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活,认识自我。图书耗费巨资邀请专业的绘画艺术家进行手绘,创作过程历时多年,同时由北大教授联合各领域科学专家联合编写,保证内容质量;本套图书共分10册,涵盖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众多科技概念,让小读者全方位、立体化理解人与科技、人与生活的关系,从多个角度为小读者解读科技的意义;本套图书在解释科技之外,搭配了每种科技的发展历史,从生产力、历史进程的角度为科技赋予了人文含义,使图书内容更为厚重。
内容提要
有人说枪是“嗜血的工具”,也有人说它是“正义的守护之神”。名枪的魅力不单单体现在战场上的功绩,它还承载着一段历史的痕迹。枪械不但是武器,更是一件精湛的机械工艺晶,人类对机械的痴迷赋予了它金属美。本书全面展示了世界枪械的风采,并将枪械背后的精彩故事娓娓道来。
目录
10 机械的发展史20 履带式挖掘机24 塔式起重机28 滑移式装载机32 踏板式劈木机37 蒸汽火车头40 雪炮44 除湿机48 水推车53 自动挤奶机56 装订机60 风力发电机组64 抽油机68 煤炭开采——井架天轮72 地热发电厂76 核电厂
作者介绍
张顺燕,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1936年生,河北石家庄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并于同年留校任教。研究方向是复分析。1994年访问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华盛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从事数学与研究工作。1990年至1991年任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复分析学术活动年组委会秘书长,并多次出任国际复分析学术会议组委会秘书长。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航天科技充满好奇,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机械”篇章时,眼睛立刻就亮了。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没有让我失望。它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展现了机械在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书中详细介绍了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那些燃烧、喷射的化学反应,以及如何产生巨大的推力,作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配上精美的爆炸图,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得其中的奥秘。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还深入讲解了航天器上的各种精密机械结构,比如姿态控制系统、生命维持系统中的机械部件,以及月球车、空间站的机械臂等。这些复杂而精密的装置,是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的,作者都一一进行了剖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材料学”和“力学”与机械设计结合的部分,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航天器需要采用特殊的材料,以及如何承受巨大的 G 值和宇宙空间的严酷考验。读到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工程师们在设计和制造这些“太空之门”时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真是令人敬佩。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航天机械的好奇,更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的无限遐想。
评分这本书的“机械”部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创新与未来”的视角。作者不仅仅是介绍现有的机械技术,更是展望了机械在未来发展中的无限可能。我读到了关于3D打印技术的介绍,它如何利用机械臂和材料打印出复杂的机械零件,甚至整台机器。书中还探讨了生物机械学,也就是如何模仿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来设计机械,比如仿生学的机器腿、机器人手臂的设计。让我感到非常兴奋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微机电系统(MEMS)的概念,这些比头发丝还小的机械装置,如何在芯片上实现各种功能,比如传感器、微型泵等等。我看到了这些微小机械的巨大潜力,它们将会在医疗、通信、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本书让我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了憧憬,也让我看到了机械工程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核心地位。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科技的浪尖,感受着一股强大的创新力量,真是太振奋人心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太多惊喜!我本来以为“机械”这个主题会比较枯燥,但翻开它,我才发现自己错了。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把那些复杂的机械原理讲得浅显易懂。比如,关于齿轮传动的章节,我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什么有些机器转速快,有些转速慢,这背后竟然有这么巧妙的设计。而且,书中不仅仅是介绍理论,更多的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我看到了汽车引擎的奥秘,也明白了家里的洗衣机是怎么工作的,甚至连我们每天用的手机里的微型马达,也都有详细的讲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杠杆原理”的部分,作者用了一个小故事,把我带回了小时候玩跷跷板的场景,然后把这个原理巧妙地延伸到起重机和扳手上,真的太有趣了!书中大量的插图和模型图,更是帮助我直观地理解了那些抽象的概念。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身边的很多机械装置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地使用,而是开始思考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这种“透视”的感觉,让我觉得非常过瘾,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机械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想继续探索下去。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机械百科全书”!它非常系统地介绍了很多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机械概念。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能量转换”的章节。作者通过讲解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让我深刻理解了电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书中不仅提到了传统的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还详细介绍了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中的机械结构。我甚至了解到,风力涡轮机的叶片设计、太阳能电池板的跟踪系统,都蕴含着复杂的机械学原理。此外,书中关于“自动化与机器人”的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从工业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到家庭服务机器人,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看到了机器人是如何通过机械结构实现精确运动,如何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以及如何通过智能算法做出决策。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机械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更是能够执行复杂任务、甚至拥有“智慧”的生命体。它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了期待,也让我对机械工程这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机械原理时,非常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声学与机械”的章节。作者用非常巧妙的方式,解释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途径。我惊讶地发现,很多乐器,比如钢琴的琴槌、吉他的琴弦,甚至是笛子的吹孔,都涉及到精密的机械结构。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声纳技术、超声波清洗机等利用声学原理的机械设备,让我不禁感叹科学的奇妙。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经常会引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手机的扬声器、耳机的发声原理,甚至是简单的咳嗽声,都能与机械原理联系起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学习过程非常轻松愉快。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光学与机械”的章节,比如望远镜、显微镜的结构,以及投影仪、相机等设备中的机械组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让我明白,机械无处不在,它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只是我们之前可能没有注意到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