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通信能源会议论文集 9787115468727

2017年中国通信能源会议论文集 978711546872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电源委员会 著
图书标签:
  • 通信能源
  • 电力系统
  • 新能源
  • 节能减排
  • 电力电子
  • 智能电网
  • 电力自动化
  • 信息技术
  • 学术会议
  • 论文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68727
商品编码:2965760548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2017年中国通信能源会议论文集

:260.00元

售价:176.8元,便宜83.2元,折扣68

作者: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电源委员会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115468727

字数

页码:3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铁塔以及相关厂商等通信电源相关工作的人员
该书主要是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铁塔以及相关厂商等通信电源相关工作的人员所写,为通信电源行业的专业书籍,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电源委员会每年组织一次征文,择优结集出版,其中的论文集质量很高,代表业界*高水平且具有一定的**性。

内容提要

中国通信学会能源委员会在三大运营商以及相关产业链进行全面的组稿,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该书主要是面向配合每年一度的电源大会。该书主要 分为6个部分,分为供电技术、节能技术、空调技术、电池技术、研究与设计、管理维护等方面,这样可全方位介绍电源行业相关的技术、应用、创新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2017年中国通信能源会议论文集:聚焦行业未来,推动绿色发展 内容概要 《2017年中国通信能源会议论文集》汇集了2017年度中国通信能源领域最具前瞻性、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学术研究与技术成果。本书聚焦通信网络能源效率、可持续发展、技术革新以及智慧化运维等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了当前通信能源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论文集内容涵盖了从宏观政策导向到微观技术细节的各个层面,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师、管理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通信网络能源效率的提升与优化 在日益增长的通信流量和网络规模的背景下,能源效率已成为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部分论文深入剖析了当前通信网络中存在的能源浪费环节,并提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 基站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 论文对不同类型基站(如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的能耗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了无线单元(RRU)、基带单元(BBU)、天线等关键部件的能耗特点。针对性地介绍了多种先进的节能技术,包括: 智能休眠与动态功耗管理: 详细阐述了基于业务流量预测和用户分布的基站动态休眠算法,以及如何通过实时调整设备工作状态来最大化节能效果。 高效电源管理技术: 探讨了新型高效率电源模块、DC-DC转换技术以及低功耗芯片的应用,旨在降低设备自身的功耗。 绿色散热技术: 分析了传统散热方式的能耗,并介绍了自然风冷、液冷以及热电制冷等创新散热方案,以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负荷。 能源感知网络设计: 提出了一种将能源效率纳入网络规划和部署考量的设计理念,强调在网络结构、设备选型和部署密度等方面充分考虑节能需求。 传输网络能效改进: 传输网络作为通信系统的骨干,其能耗同样不容忽视。本部分论文探讨了传输设备和网络的能效优化方法: 低功耗传输设备: 介绍了几款新型低功耗光传输设备的设计理念和实际应用案例,包括采用先进半导体材料和集成电路技术的设备。 智能路由与流量调度: 探讨了如何通过更智能的路由算法和流量调度策略,避免无效的传输链路和资源浪费。 节能型数据中心网络: 针对通信行业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能耗问题,论文提出了包括服务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以及优化数据中心布局等方面的节能建议。 用户终端能效管理: 虽然用户终端的单体能耗相对较低,但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其成为整体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部分论文关注了终端侧的能效管理: 智能省电技术在终端的应用: 探讨了操作系统层面的省电优化、应用层级的能耗监测与管理,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的低功耗设计。 5G终端功耗挑战与对策: 针对5G网络带来的更高数据速率和更多连接,分析了其对终端功耗的影响,并提出了降低功耗的关键技术方向。 第二部分:通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能源应用 实现通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绿色能源的积极探索和应用。本部分论文围绕可再生能源在通信基站和网络设施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太阳能与风能利用: 详细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小型风力发电在通信基站的应用模式。 混合供电系统设计: 探讨了太阳能/风能与市电、备用电池相结合的混合供电系统设计方案,以及如何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能源的优化调度和最大化利用。 能量存储技术: 分析了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在基站储能方面的应用前景,以及能量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极端环境下的可再生能源应用: 针对偏远地区、高原、沙漠等特殊应用场景,探讨了如何克服环境制约,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可靠供电。 燃料电池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技术,在通信后备电源和偏远地区供电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氢燃料电池技术介绍: 详细阐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技术在通信场景下的优势,包括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低排放。 实际应用案例与挑战: 分析了燃料电池在通信基站的成功应用案例,并探讨了氢气存储、运输、成本以及维护等方面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通信网络绿色化政策与标准: 探讨了政府政策、行业标准在推动通信网络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绿色通信标准体系建设: 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通信网络能效和绿色发展相关标准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完善标准的建议。 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 讨论了政府在税收优惠、补贴支持、碳排放交易等方面的政策工具,以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和能源。 第三部分:通信能源技术创新与智慧化运维 技术创新是推动通信能源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部分论文着眼于前沿技术在通信能源领域的应用,以及智慧化运维模式的探索。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通信能源中的应用: AI驱动的能效优化: 探讨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通信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能耗管理和故障预警。 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能源消耗模式、设备运行数据,为网络优化和节能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预测性维护与故障诊断: 应用AI技术对设备进行健康度评估,实现预测性维护,减少非计划停机造成的能源浪费和损失。 物联网(IoT)与通信能源: 智能能源监控与管理: 通过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实现对基站、机房等设施能源消耗的精细化、实时化监测。 分布式能源协同管理: 利用IoT技术,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监控和统一调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G及未来网络演进与能源挑战: 5G网络高密度部署的能耗分析: 针对5G网络更高的基站密度和更复杂的网络架构,分析其带来的能耗挑战。 面向未来的低功耗网络技术: 探讨了下一代通信技术(如6G)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低功耗理念,以应对未来更高的性能需求和能源约束。 边缘计算与分布式能源管理: 分析了边缘计算在优化本地能源消耗和实现分布式能源协同管理方面的潜力。 通信能源领域的安全与可靠性: 能源供应的可靠性保障: 探讨了如何通过多重备份、智能切换等技术,确保通信网络的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尤其是在极端天气和紧急情况发生时。 网络安全与能源管理: 分析了网络攻击对能源系统的潜在威胁,以及如何加强能源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 结论 《2017年中国通信能源会议论文集》不仅是一份学术成果的汇编,更是对中国通信能源行业发展现状的深度剖析和对未来趋势的积极展望。书中展现的技术创新、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为行业应对能源挑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宝贵的决策参考。本书的出版,将进一步促进通信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高效、更清洁、更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这本论文集,更多是抱着一种“历史文献”的心态去审视的。对于一个长期关注通信基础设施演进的人来说,回顾特定年份的技术路线图,有助于理解今天的技术格局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我特别想知道,在2017年,业界的共识是如何看待氢燃料电池作为备用电源的长期可行性的。当时市场上对这种高成本、长周期技术的态度还比较摇摆,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两篇持客观评估态度的文章,分析其在特定场景下的投资回报率(ROI)和运维难度。此外,与能耗直接相关的,还有光传输网络自身的能效问题,比如光模块的功耗控制,以及DWDM系统在提升容量的同时如何控制单位比特能耗。如果书中收录了关于“光电融合”背景下的能源管理新思路,那就太有价值了。我对那些关注网络安全与能源系统耦合风险的文章也抱有兴趣,毕竟能源系统的任何故障都可能对通信服务造成灾难性影响。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时间胶囊,记录下那个时代中国通信能源领域最活跃的思考和争论焦点。

评分

我对这本会议论文集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对能效比(PUE)持续改进的探讨上。在那个时间点,数据中心和核心网的能耗压力是行业共事者普遍面临的痛点。我尤其想看看,有没有哪个研究团队针对性地提出了革命性的冷却技术,比如浸没式液冷或者更先进的自然冷却方案在中国特定气候条件下的可行性评估。文献的实用性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仅仅是理论推导而缺乏实际部署数据支撑,那么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希望看到的是,哪些能源管理软件和平台在实际的大型网络中实现了显著的节电效果,并且这些效果是如何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的。另外,考虑到当时光伏和风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书中是否收录了关于分布式能源接入通信网络对电网稳定性和运营成本影响的深入分析?这些跨领域的交叉研究往往能催生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如果能找到几篇关于电池衰减模型在通信应用场景下的修正和优化,那就更符合我当前研究的实际需求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看起来比较标准,希望纸张和印刷能够经受住反复查阅的考验。

评分

说实话,我挑选这本论文集,主要是出于对特定年份技术脉络梳理的兴趣。2017年,正是很多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试点应用的关键节点。我希望找到一些关于DC/DC电源转换效率提升的突破性成果,特别是针对高功率密度设备(比如RRU)的集成方案。那些关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如SiC、GaN)在通信电源模块中应用的早期实践报告,对我目前的研发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这些材料的引入,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工作频率和更小的体积,这对优化机房空间布局至关重要。我更倾向于那些来自一线运营商技术部门或者大型设备制造商研究院的投稿,因为他们的研究往往更贴近实际网络面临的约束条件,比如环境温度、振动和电磁兼容性等实际工程问题。如果能发现关于BBU能耗优化,特别是针对载波聚合(CA)和大规模MIMO技术带来的额外功耗,有没有提出有效的动态电源调配策略的文章,那绝对是意外之喜。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如果清晰,能够快速定位到我感兴趣的能源系统章节,会大大提高我的阅读效率。

评分

这本看起来像是技术会议的文集,封面设计挺朴实的,典型的学术出版物风格,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直奔主题。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是想找一些关于5G初期部署和能效优化方面的最新进展,毕竟2017年正好是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期,各大运营商和设备商都在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我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基站绿色节能、电源管理系统集成以及新能源应用在通信站点部署的深度分析报告。那种能直接套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数据和案例会非常宝贵。比如,对新型锂电池储能系统在偏远地区的可靠性测试结果,或者基于AI算法的机房温控优化策略的实践效果对比,这些都是我比较关心的硬核内容。如果这本书里有关于中国通信行业标准演进过程中的技术挑战和应对措施的讨论,那就更好了,能帮助我理解宏观政策如何影响微观技术选型。总的来说,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视角,反映当年中国通信能源领域的技术前沿和行业共识,为我们后续的技术路线规划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撑。这本书的厚度看起来适中,希望内容密度足够高,每篇文章都能提供干货,而不是泛泛而谈。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信息显示它是对当年一次重要会议的知识沉淀,对我来说,评估它的价值核心在于其前瞻性和独特性。我关注的是那些可能因为技术成熟度不够而在当时并未被大规模推广,但如今看来极具潜力的“边缘技术”的早期曝光。例如,是否有关于非常规冷却介质在通信设备中应用的初期探索?或者,有没有提出针对边缘计算节点(MEC)这种新型分布式数据中心负载的、定制化的能源供应和热管理解决方案?我希望能看到对“能源互联网”概念在通信领域早期实践的讨论,即通信基础设施如何反哺电网参与削峰填谷。这类跨界集成往往是未来颠覆性创新的温床。此外,对于人力资源配置和能源管理流程标准化的探讨,也是衡量一个行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如果书中能提供关于能源审计、绩效考核等管理层面的论文,对我完善企业内部的能源管理体系非常有帮助。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硬件参数的堆砌上,而是能体现出对整个通信能源生态系统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