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L波段雷达故障维修手册
定价:48.00元
作者:李勇,赵大庆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2958848
字数:
页码:180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L波段雷达故障维修手册》,本书分为四篇,共27章,篇为L波段探空雷达各系统工作原理简介;第二篇为L波段探空雷达备份系统安装使用;第三篇为探空仪和检测箱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第四篇为L波段探空雷达各系统的检查与维修维护。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L波段雷达故障维修手册》的封面设计得非常专业,那种深蓝色和银色的搭配,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严谨、可靠的感觉。我本来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翻阅的,毕竟雷达系统嘛,听起来就挺高深的。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有条理,不像有些技术手册那样晦涩难懂。它似乎预设了读者已经具备一定的电子工程基础,所以开篇并没有花太多篇幅去解释什么是L波段,而是直接切入了核心——故障诊断的流程图。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信号路径分析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直观的示意图展示了从天线接收到信号处理单元的整个链路,这对于快速定位问题源头至关重要。比如,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观察接收机前端的噪声系数变化,来判断是前端放大器还是混频器出现了问题。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方法,让人感觉自己就像是手握精密仪器,一步步解构这个复杂系统。虽然我还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但光是看着这些详尽的步骤和图示,就仿佛已经站在了故障现场,手中拿着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按照手册上的指引进行排查。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其他一些理论性太强的书籍无法提供的。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高度的实用性和系统性上,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经验的浓缩和实战的指南。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找到一些针对特定新型雷达架构的故障案例和解决方案,因为我目前接触的设备型号相对较新,很多老旧的手册在处理软件定义雷达(SDR)组件或先进的数字波束形成阵列(DBFA)时的指导性就不够强了。因此,当我翻到关于“固件校验与内存映像错误”那一章时,我的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这本书对传统故障(比如功率放大器老化、耦合器损坏)的处理固然详尽,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回避现代雷达系统的“软故障”。书中关于诊断程序逻辑错误的部分,提到了如何使用特定的调试工具集来截取和分析雷达处理软件的运行时日志,这一点非常前沿。我尤其关注了其中一个关于“目标跟踪丢失率异常升高”的排查步骤,它没有简单地归咎于干扰,而是深入分析了卡尔曼滤波器参数漂移的可能性,并提供了重置协方差矩阵的建议。这种对算法层面故障的关注,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雷达维护的认知边界。以往总觉得维护就是修硬件,这本书则清晰地展示了软硬件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性。它似乎在暗示,现代雷达的“坏”,往往是“半死不活”的状态,需要工程师具备跨领域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搞定。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在的,非常“技术化”,但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仿佛作者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总工程师在向你传授独门秘籍。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被一种严密的逻辑链条紧紧锁住,没有喘息的机会,每翻过一页,都会感觉知识密度又增加了一层。比如,在讲解高压电源模块的电容失效模式时,它不仅列出了常见的等效串联电阻(ESR)上升,还引入了“介电吸收”这个更深层次的概念,并用非常精准的公式推导了这种吸收对脉冲升度的影响。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物理现象的精确描述,让这本书脱离了普通维修指南的范畴,更像是一本高级工程参考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的电气参数时,总是能找到一个绝佳的比喻或类比来辅助理解,尽管这些比喻本身依然是高阶的工程术语,但它帮助我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具象化”了。对于那些希望从“会修”进阶到“精通”的工程师来说,这种深度的挖掘是极其宝贵的,它教会的不是“照着做”,而是“理解为什么这么做”。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值得一提,要知道这种专业手册,如果纸张太薄或者印刷模糊,那简直是灾难,因为在维修现场,你可能需要在油污、灰尘的环境下快速查阅。这本手册的纸张非常厚实,封面似乎还做了防水处理,内页的插图和电路图清晰度极高,即便是最细微的元件标记,用肉眼也能轻易分辨出来。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校准程序的章节,这是雷达维护中一个既耗时又要求精度的环节。书中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零偏校准和增益校准流程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甚至还提供了如何根据当地的湿度和温度数据来微调校准基准的经验法则。这种对环境因素的考量,体现了编写者在实际操作层面的深刻洞察。很多理论手册会忽略“现场”这个变量,但这本书显然是将野外或复杂环境下的实际操作困难考虑进去了,从而提供了一套既科学又具备可操作性的指导方针。这本书的实体质量,完全匹配其内容的专业价值。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预防性维护”方面的论述,比我预期的要丰富得多,它并没有把重点完全放在“坏了怎么办”,而是花了很大篇幅去讨论“如何不让它坏”。这对我这种负责整个雷达站长期运行的人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书中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振动监测和热成像分析的预测性维护模型,通过对关键旋转部件(如伺服机构和机械扫描单元)的长期数据趋势分析,来提前预测潜在的磨损点。书中甚至给出了不同材料在特定工作周期下,其疲劳寿命的经验曲线图。阅读这些内容,让我深刻体会到,现代雷达系统的维护已经从被动维修升级为主动风险管理。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故障排除的路线图,更像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健康管理体系的蓝图。通过这本书,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先进的预测工具整合到我们现有的工单管理系统中去,这无疑将大大提高我们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真正实现从“救火队员”到“系统守护者”的转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