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系列技能型规划教材—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
: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钱卫钧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301193266
字数:273000
页码:1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由钱卫钧、赵云伟等编著的《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是针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的特点,为满足高职高专院校电类专业参加各级电子技能大赛而编写的培训教材。本书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方法,常用装配工具的使用方法,常用的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常用传感器的典型应用电路,单片机*小系统及C51程序设计,Proteus电路仿真,*后给出4个历届大赛的设计案例。本书可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等电类专业学生的教材,同时对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爱好者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由钱卫钧、赵云伟等编著的《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教材的内容紧密结合,是职业院校参加各级电子技能大赛赛前训练的基本教材。
《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共分7个项目。项目1电子制作基础,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作用、分类、识别和检测方法,以及部分常用手工工具的类型、作用、使用方法;项目2设计与制作基本单元模拟电路,列举了常用的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项目3设计与制作数字电路,通过几个典型例子介绍数字电路中常用电路;项目4常用传感器及应用,介绍常用的几种传感器原理、特性及典型应用电路;项目5围绕着STC89C51开发板的设计,介绍单片机常用设计及C51程序设计;项目6介绍Proteus在电路设计及单片机系统开发中的应用;项目7介绍4个历届电子设计大赛的设计案例。
《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可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等电类专业学生的教材,同时对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爱好者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简洁明了的,那种蓝白相间的配色,一看就知道是教材,没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我拿到手里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分量,感觉内容应该挺扎实的。不过,光看封面和目录,我实在是对它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编排方式没什么概念,比如它到底侧重于理论推导,还是更偏向于动手实践的步骤讲解。我期待的是那种能把复杂的电子原理讲得通俗易懂,并且能立刻应用到实际项目中的教材。现在的很多教材,要么就是概念堆砌,要么就是例子太陈旧,跟不上行业发展。希望这本教材在这方面能给我带来惊喜,让我感觉到自己花的钱是值得的,而不是买了一本“放着落灰”的书。毕竟,电子设计这个领域,变化太快了,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知识。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翻阅过一些同类的教材,很多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为了追求“全面”,把各种技术点都塞了进去,结果导致每一个点都讲得浅尝辄止,缺乏深度。我更青睐那种聚焦于几个核心项目,然后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流程,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地讲解清楚的教材。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基于当前主流开发板(比如某些最新的微控制器平台)的实战案例,那就太棒了。我非常关注它在项目化学习方面的设计,比如有没有提供完整的电路图、PCB设计文件以及配套的软件代码资源。毕竟,对于我们这些想提升实操技能的人来说,光看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动手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评分我对教材的语言风格其实是有一定要求的。那种过于学术化、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术语的文字,读起来非常费劲,很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我更喜欢那种带有亲切感、像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旁边指导一样的叙述方式。如果作者能在讲解难点时,穿插一些他自己过去踩过的“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会立刻提升一个档次。想象一下,如果它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展示一个设计从构思到调试的全过程,哪怕是失败的尝试,从中吸取的教训也比单纯的成功案例更有价值。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搬运工,更是一个经验的传递者。
评分从“技能型规划教材”这个定位来看,我推测它应该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工程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书中不仅仅应该有电路理论,更应该有大量的关于选型、仿真、调试和故障排查的章节。例如,在处理电源部分的设计时,它是否会详细讨论不同滤波电容的选型对噪声抑制的影响?在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时,是否会给出一些实用的经验法则,而不是纯粹的数学模型?如果它能像一本工程手册那样,提供大量的查表和快速参考信息,对于日常工作和学习会提供极大的便利。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像一个真正的电子工程师那样去思考和行动。
评分坦白讲,对于教材的排版和印刷质量,我个人也有一定的要求。毕竟,电子设计图纸和波形图如果印刷得模糊不清,或者重要的标注被墨水糊住了,阅读体验会直线下降,甚至可能导致理解错误。我希望这本教材在细节上能做到精益求精,比如电路原理图应该清晰可辨,关键的元器件参数表格应该工整易读。此外,如果它能在不同章节之间建立起清晰的知识关联,比如在讲完基础理论后,能立即导向一个应用案例来巩固,那就更好了。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和视觉上的舒适度,是决定一本教材能否被长期珍藏和反复翻阅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