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古代漢語:下冊
定價:27.70元
作者:易國傑 等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0-07-01
ISBN:978704008527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全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文科教材編委會組編的師專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係列教材之一。這套教材順應師範院校麵嚮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改革的需要,吸收瞭學術的許多新成果和一綫教師的教學經驗,以科學性、實用性、時代性為編寫宗旨,具有很強的師專特色。本書分上下二冊,下冊由“文選”和“附錄”組成。“文選”部分包括“今注文選”43篇,“有標點白文選”35篇,“無標點白文選”36篇,“古注文選”5篇,“詩詞選”35篇,都用繁體字印刷;“附錄”部分包括“常用工具書簡介”、“常見古今字錶”、“常用通假字錶”、“《說文》常用部首例釋”、“聯綿詞例釋”、“常用詞例釋”、“詩韻常用字錶”,具有較強的資料性,特彆適於邊遠山區查找資料不便的學員使用。
目錄
今註文選
一、包犧氏天下
二、牧誓
三、鄭伯剋段於鄢
四、晉靈公不君
五、辜之戰
六、齊國佐不辱使命
七、子產壤晉館垣
八、邵公諫厲王弭謗
九、叔嚮賀貧
十、靖郭君將城薛
十一、顏屑說齊宣王
十二、《》三章
十三、《論語》四章
十四、景公置酒於泰山之上
十五、寡人之於國也
十六、富歲子弟多賴
十七、大同
十八、庖丁解牛
十九、焰井之盞
二十、天論
二十一、九方皋相馬
二十二、宋人有酤酒者
二十三、更法
二十四、管仲薦隰朋
二十五、李將軍列傳
二十六、貨殖列傳序
二十七、晁錯傳
二十八、華佗傳
二十九、蔡文姬
三十、讓縣自明本誌令
三十一、蘭亭集序
三十二、陳情錶
三十三、涉務
三十四、歸去來辭並序
三十五、送李願歸盤榖序
三十六、原毀
三十七、鈷姆潭西小丘記
三十八、瘞旅文
三十九、祭妹文
四十、滕王閣序
四十一、哀鹽船文
四十二、鞦聲賦
四十三、前赤壁賦
有標點白文選
一、齊桓公伐楚
二、燭之武退秦師
三、晏子不死君難
四、子產不毀鄉校
五、王孫圉論楚實
六、敬薑論勞逸
七、越王句踐棲會稽
八、燕昭王求賢
九、莊辛說楚襄王
十、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
十一、趟威後問齊使
十二、《論語》四則
……
無標點白文選
古註文選
詩詞選
附錄
編寫說明及使用意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裝幀和排版來看,這本書也體現瞭齣版社對學術和讀者的尊重。作為一本工具書性質的學習材料,清晰度和易用性至關重要。紙張的選擇適中,墨跡濃淡均勻,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不容易疲勞。更值得稱道的是其索引係統的設計。在學習過程中,我經常需要迴溯某個特定的語法點或音變規則,這本書的頁眉標注和尾部的總索引都設計得極其人性化,查找起來十分便捷。相較於一些排版密集的舊版教材,這本書的留白恰到好處,使得復雜的注釋和例句能夠清晰地分層展示,閱讀體驗非常流暢。雖然內容本身是關於幾韆年前的語言現象,但其現代化的呈現方式,無疑是促進知識有效吸收的關鍵因素。可以說,這是一本可以被“經常使用”而不是僅僅被“收藏起來”的書,它鼓勵你反復翻閱、隨時查閱,真正融入到日常的學術工作中去。
評分我對這本書最欣賞的一點,在於它對於古代漢語與其他古代東亞語言之間相互影響的探討,雖然篇幅不占主導,卻畫龍點睛地展現瞭語言文化的廣闊視野。很多研究古代漢語的教材往往將焦點局限在漢族內部的演變上,而這本書,尤其是在介紹佛教傳入後漢語吸收梵語詞匯,以及中古音對周邊民族語言(如古日語、韓語)的輻射影響時,展現瞭一種宏大的比較語言學視野。它讓我意識到,古代漢語並非一個孤立的係統,而是在一個龐大的東亞文化圈中不斷進行著交流與碰撞的活態實體。例如,書中對一些音譯詞的音韻對應分析,既嚴謹又充滿瞭曆史的趣味性,讓人不禁感慨古代知識分子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智慧與努力。這種超越傳統國彆史觀的敘述角度,為研究者提供瞭新的切入點,也讓普通讀者對中華文明的開放性和影響力有瞭更立體的認識。它成功地將語言學、曆史學和文化學融為一爐,使得學習古代漢語不再是枯燥的考古,而是一場充滿活力的文化探險。
評分坦白說,我之前對“古代漢語”的學習總是帶著一種敬畏甚至畏懼的心態,總覺得那是一片由繁復的文言和拗口的音韻構成的“禁區”。但自從翻開這本《古代漢語:下冊》之後,我的感覺完全變瞭。這本書的敘述風格極其平易近人,它沒有采取那種高高在上、令人望而生畏的學院派腔調。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手持火把,帶領我們在幽暗的古籍迷宮中探索。特彆是它在講解句法結構變化時,大量使用瞭現代漢語的對比模型,比如,它會用一個現代人聽起來很彆扭的句子,然後一步步拆解,展示古漢語是如何通過調整語序或增補助詞來達到錶達目的的,這種“腳踏實地”的教學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門檻。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被動句”的講解,以往總覺得古人錶達被動時很含蓄,而這本書清晰地梳理齣瞭“見”“為”“受”等多種被動標記詞的演變譜係,讓人豁然開朗。對於非專業人士,或者僅僅是想提升個人文化素養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既嚴謹又不失趣味的學習路徑。
評分這本《古代漢語:下冊》在內容深度上,確實達到瞭一個令人贊嘆的高度,尤其是它對中古漢語詞匯的語義流變所做的專題研究。這一點,是我在其他同類教材中很少看到的細緻程度。古代詞匯,很多詞義已經發生瞭“漂移”,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詞語,在唐宋時期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內涵。這本書就針對性地選取瞭數十個“高頻陷阱詞”,例如“走”在先秦和後世的含義差異,“纔”作為副詞和連詞的不同用法,甚至連一些語氣詞如“夫”“矣”的語用功能,都有詳盡的考證。我最近在整理一篇關於宋代筆記小說的研究資料,其中一個關鍵的理解瓶頸,就是對“可”字用法的判斷,翻閱此書後,作者引用瞭宋詩為證,清晰地指齣當時“可”已開始具備強烈的錶“大概、大約”的副詞性質,而非單純的“可以”。這種精準的指引,極大地提高瞭閱讀效率和準確性。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治學方法的示範,教我們如何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和解讀曆史文獻。
評分這本《古代漢語:下冊》的齣版,無疑是給所有對傳統文化,尤其是對漢語曆史源流抱有濃厚興趣的學習者和研究者,送上瞭一份厚禮。我個人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現代漢語的精妙之處,必須溯源而上,探尋其在古代的形態與演變。這本書的編排,非常注重體係性和邏輯性,它並沒有停留在對零散字詞和語法的羅列上,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比如,它對中古音的探討,采用瞭極其細緻的對比分析方法,讓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音韻學概念,通過清晰的圖錶和實例變得直觀易懂。特彆是對一些特定曆史時期,如魏晉南北朝時期語言變遷的描述,作者展現瞭深厚的文獻功底,引用瞭大量一手資料,這極大地增強瞭論述的說服力。對於我這種需要閱讀大量古典文獻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的工具性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光是辨析幾個關鍵虛詞在不同朝代用法上的細微差彆,就能讓人在閱讀《資治通鑒》或唐詩宋詞時,獲得更深一層的理解,避免望文生義的錯誤。總的來說,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部精密的語言考古報告,引領讀者穿梭於曆史的長河中,觸摸漢語骨骼的脈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