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走遍台湾
定价:25.00元
作者:赵颐柳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19572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台湾景区莫过于阿里山和日月潭,可是您知道吗?清秀的阿里山是玉山崩塌后的副产品,美丽的日月潭其实是人工湖,这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在台湾比比皆是。
本书带你寻访蒋氏遗迹,参观宏大的汉服祭孔仪式,活色生香的夜市生活,带你进入美的中国庭院——板桥林家,去看合欢山壮观的冰瀑布,几十万人徒步参加的大甲镇澜宫绕境巡游的壮观。让您从流动的画面中去走近台湾,熟悉台湾。
目录
作者介绍
赵颐柳,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就职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乡土文化协会理事。曾发表有关台湾旅游、民俗、文化等方面文章多篇。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细节控”,常常因为一本书的装帧设计或者印刷质量而影响阅读心情。然而,《走遍台湾》在整体的“质感”上做得无可挑剔。首先,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内页是偏向哑光的米白色,长时间阅读眼睛非常舒适,不会有廉价的刺眼感。其次,字体排布疏朗有致,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即便是大量的信息堆砌,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压抑。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穿插的插画风格非常统一且具有辨识度,它们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卡通形象,而是带有一种手绘水彩的质感,为严肃的地理信息增添了一份艺术气息。这种对视觉层面的精益求精,反映出出版方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它不仅仅是一本信息载体,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艺术品。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那种踏实可靠的品质,让人愿意反复品读,而不是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这份对细节的执着,让《走遍台湾》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动容的地方,在于它对台湾社会变迁的隐性记录。阅读《走遍台湾》,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风景,更像是在阅读一部当代台湾的生活侧写。作者擅长在描述景物的同时,融入对当地人生活态度的观察。比如,在描述高雄驳二艺术特区的重生时,文字里流露出的那种对老工业遗址的尊重与再创造的热情,折射出台湾社会在面对现代化冲击时,努力保留历史记忆的努力。又比如,书中对台湾人日常礼仪的细微之处的描摹——那种普遍存在的谦逊和对陌生人的善意,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被巧妙地呈现出来,让人在了解地理信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人文的熏陶。这些内容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自然流淌出来,使得读者对台湾人民的印象更加立体和亲近。它成功地超越了旅游文学的范畴,触及到了文化人类学的一些探讨,深刻地探讨了“地方感”的建立与维系。
评分我是一个极度注重实用性的读者,一本旅游书如果不能提供具体可靠的指引,在我看来价值会大打折扣。而这本《走遍台湾》,在保持了文学性的同时,其“干货”含量也着实令人惊喜。它在介绍各地夜市美食时,简直就是一本精准的美食导航手册,不仅仅列举了哪些摊位必吃,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为什么这些食物会成为当地的代表——比如,为什么台中的太阳饼一定要在特定的老店购买,里面蕴含着家族传承的味道和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此外,书中对公共交通系统的介绍详细到令人称赞,从高铁的购票技巧到各城市公车线路的换乘奥秘,都做了清晰的图解和步骤说明,这对于自由行背包客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尤其欣赏它对“慢游”理念的倡导,它会推荐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境”,比如宜兰郊外一个不起眼的小农场,在那里你可以真正体验到台湾慢节奏的生活,而不是被旅游团的行程推着走。这种兼顾深度和广度的平衡感,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旅游指南,它是一本让你真正能“用起来”的宝典。
评分这本《走遍台湾》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本来以为它只是一本普通的旅游指南,没想到里面藏着那么多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光是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就花了好几页篇幅,作者不仅细致地描绘了镇馆之宝的精美,更穿插了许多关于文物背后的历史典故和匠人精神的解读,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是有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在耳边娓娓道来。 比如,对翠玉白菜的描述,不再是简单地赞叹其雕工的鬼斧神工,而是深入挖掘了它在清代宫廷生活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后来是如何辗转来到台湾的传奇经历。 再比如,书中对台南老街巷弄的描绘,那种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古早味糕点的香气,伴随着寺庙里悠扬的诵经声,文字仿佛带着温度和气味扑面而来,让人恨不得立刻订机票启程。 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于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观察得极其敏锐,无论是原住民部落的传统庆典,还是客家庄的硬颈精神,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了一个立体而多面的台湾。 这本书的排版和摄影也堪称一绝,每一张照片都像是精心挑选的艺术品,与文字相得益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心中依然留存着对这片土地的无限向往。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走遍台湾》的时候,内心是抱着怀疑态度的,市面上的旅游书籍汗牛充栋,能真正写出新意的太少了。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让我耳目一新,它没有采用那种流水账式的行程罗列,而是以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调,串联起一个个台湾岛上的“瞬间”。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东海岸自驾的章节,作者没有去渲染那种大众化的“打卡”景点,反而着墨于清晨海边渔民撒网的动作,以及礁石上苔藓的颜色变化,那种对细节的捕捉,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时而舒缓宁静,如同一湾平静的湖水;时而又变得激昂有力,仿佛能听见阿里山上的林涛阵阵。特别是关于台湾茶文化的介绍,简直是一部微型的“茶史”,从武夷山引入的茶种,到如今日月潭周边茶园的独特风味,作者信手拈来,将复杂的制茶工艺用生动的故事讲明白了,让我这个原本对茶知之甚少的人,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心灵地图,它引导的不是你“去哪里”,而是“如何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