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武汉江汉关故事
:18.00元
售价:13.1元,便宜4.9元,折扣72
作者:彭建,李笙清;涂文学,别道玉
出版社:长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49237944
字数:
页码:17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江汉关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海关之一,与上海江汉关、广州粤海关、天津津海关一起并称中国近代四大海关,亦是近代武汉对外开放的标志。《武汉江汉关故事》讲述了江汉关的历史发展,带着读者去探寻江汉关的那些历史沉淀,发现一些发生在江汉关的鲜为人知的零散记忆,耐人寻味。
《武汉江汉关故事》:
汉口成了洋人的通商口岸 1858年11月,入冬不久的汉口早早就被一场大雪打进了冰窟窿。就在这天寒地冻之时,长江申汉航道上,一支挂着“米”字旗、由“狂怒”号巡洋舰等6 艘军舰组成的英国舰队正在英国特使额尔金率领下,一路逆流而上,急速开往汉口。
为何在这长江流域很不太平、太平军与清军正在此激战正酣之际,他们会奔汉口而来呢?原来,时为英国全权代表的额尔金刚刚在上海与清签订了《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根据条约,英国可在清军剿灭太平军后,在汉口以下直至进入东海口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内任意选择3个地方作为通商口岸。
这项条约的签订让额尔金高兴得发狂,他没耐性等到剿灭太平军的那天了,在上海事情完结后,立马带着他的人马急匆匆地去行使他的帝国使命。这一路他们顾不上欣赏沿途的美景,忙不停地勘察航道、水文、气象,侦察长江中下游的政治、经济情况,为大英帝国庞大的商业船队在不久的将来全面进入长江流域做准备。甲板上,不时出现额尔金的身影,他迎着凛冽的江风,时而拿着望远镜仔细观看着两岸的地理情况,时而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英国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英国人觊觎进入中国内地,取得在长江流域开埠通商的权利可谓蓄谋已久。19世纪40年代,次战争爆发。英国依仗坚船利炮,没费多大气力就把清军打得一败涂地。战败的清只好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紧闭的中国国门被无情冲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东南沿海五口率先成为中国早任由洋人游历、经商的条约口岸。此时的英国正值工业革命完成,急欲扩大商品销售市场,迫切希望把贸易市场扩大到中国。
可谁知预料中的对华贸易红红火火、商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压根没有出现。相反,从英国运来的大批商品因价格偏高、货不对路面销售不畅,大量积压在仓库里,从1846年开始,英国对华贸易出口额年年下跌。
在中国淘金发财的美梦未能实现,英商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清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想要改变就必须把贸易做到中国的内陆城镇。于是英商们联合起来敦促英国,用武力强迫清开放内地,从而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854年和1856年,英国联合美国、法国,两次向清提出修改《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无理要求,均遭拒绝。于是,尝过战争甜头的英、法决定用战争手段来攫取更多在华特权。1856年 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了第二次战争,被英法联军打败的清又一次被迫与英、法二国分别签订城下之盟。《中英天津条约》答应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镇江、南京为通商口岸,英国人可以自由进入中国内地游历、通商,可以在各口岸自由居住、租房买屋;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通商口岸往来交易。英国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在长江中游通商、航行的特权,实现了将对华贸易向富庶的汉口、九江等中国腹地推进的梦想。
……
对于《武汉江汉关故事》这本书,我充满了一种对细节探究的渴望。我知道江汉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但我更想知道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那些构成它独特魅力的微小元素。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到江汉关的建筑设计细节,例如它的风格流派、建造材料的选择、以及每处装饰的寓意?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细致的观察者,带领我欣赏那些精妙的工艺,理解那些充满历史痕迹的细节。比如,它钟楼的报时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它内部的办公空间是如何布局的?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否经历过内部结构的改造?我尤其对那些与江汉关相关的“小故事”感到好奇,比如,是否有关于它建造过程中发生的趣闻轶事,或者它在日常运作中发生的感人瞬间。这些微小的细节,往往能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鲜活,更能拉近我们与这座建筑的距离。9787549237944这个ISBN号码,仿佛是一个小小的提示,预示着这本书中隐藏着无数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探究的宝藏,我希望它能够满足我对历史细节的无限好奇心,让江汉关在我心中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
评分我一直对城市的发展史和历史建筑的演变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像江汉关这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翻阅《武汉江汉关故事》这本书,我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蕴含的关于城市肌理的变迁。一座伟大的建筑,往往是城市发展的缩影。江汉关的兴建,定然与当时武汉的地理位置、经济格局以及对外开放的政策息息相关。我希望书中能详细梳理出江汉关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作为海关的职能,它如何影响了武汉的对外贸易,又如何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商业繁荣。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在那些风云变幻的年代,江汉关是否也经历过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它是否曾是某个重要会议的场所,或者见证了某些历史性的决策?书中对建筑本身的解读,比如它的设计理念、建造工艺、以及历次修缮的过程,也希望能有详尽的介绍。我想了解,那些精美的雕花,那些宏伟的钟楼,它们背后是否蕴含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时代的审美?9787549237944这个书号,仿佛是通往这段历史的钥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为我打开一扇认识江汉关的新窗口,它能否让我看到这座建筑背后更丰富、更立体、更鲜活的历史维度。
评分这本《武汉江汉关故事》的书名,光是读起来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地方的亲切感。江汉关,这个名字在武汉的记忆里是如此深刻,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段繁荣与变迁的缩影。想象一下,当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将是怎样的画面?是鳞次栉比的码头,川流不息的商船,还是晨钟暮鼓的悠扬?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江汉关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播的整个过程,那些建造的艰辛,那些早期商贸的勃勃生机,那些洋行林立的繁华景象,都应该是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捕捉到置身于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气息,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梦想。那些为了生计奔波的码头工人,那些意气风发的商界精英,那些在江边漫步的文人墨客,他们的人生轨迹是如何与江汉关交织在一起的?这本书能否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年代的脉搏?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些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细节,它们或许能让我们对江汉关,对武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9787549237944这个书号,似乎预示着它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等待着被翻阅,被倾听。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武汉江汉关故事》,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和情感的寄托。江汉关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砖石和钢筋,它承载着一代代武汉人的记忆和情感。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江汉关背后的人物故事,那些与这座建筑结下不解之缘的人们。或许是守卫江汉关多年的老关员,他们的口述历史中一定充满了对这座建筑的深情;或许是曾在此地工作的商人,他们的经历中刻画着那个时代商业的潮起潮落;又或许是那些在江汉关附近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回忆里一定少不了这座宏伟的建筑。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们能够触动人心,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这本书是否能通过生动的故事,让江汉关不再只是一个遥远的历史符号,而是活生生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期待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江汉关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与普通民众生活产生的点点滴滴的联系,那些细微之处,往往最能打动人心。9787549237944这个ISBN码,仿佛是一个邀请,邀请我去聆听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关于江汉关的动人故事,去感受它在武汉人民心中的特殊地位。
评分《武汉江汉关故事》,光是这个名字就勾起了我对那个“东方巴黎”时代的好奇心。我知道江汉关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但更希望这本书能带我深入了解它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所扮演的独特角色。我猜想,书中会详细介绍江汉关作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它是如何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那些关于进出口商品的记录,那些繁复的关税流程,那些形形色色的外国商人,都应该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踪迹。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否通过史料的梳理,展现出当时武汉作为“万国商埠”的盛况,江汉关是如何在这种繁荣中占据核心地位的。这本书是否能描绘出,在那段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江汉关周边的商业街区是如何形成的?那些老建筑,那些曾经辉煌的洋行,它们的故事是否也与江汉关息息相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关于建筑本身,更能展现出它所处的宏观历史背景,以及它如何成为武汉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9787549237944这个书号,让我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历史建筑的书,更可能是一部关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史料,我很期待能从中发掘出更多关于武汉开放与繁荣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