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汉唐乐府中的民俗因素解析
定价:46.00元
售价:34.5元,便宜11.5元,折扣75
作者:刘航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100083430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乐府诗与民俗的关系错综复杂,以上胪列的内容并不能完全涵盖,但从上所述已足以看出,若要准确把握乐府诗的特点,民俗这一视角不仅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必须尽可能地将乐府诗放在它赖以产生的民俗环境中加以考察,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文学内部机制的变化。审视乐府诗所涉及的各种民俗事象,揭示它们深刻的内在渊源,有助于解决某些单从文本出发难以破译的问题;从民俗角度关注乐府诗,能够加深对乐府诗文学特征、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拓宽乐府研究的视野;乐府诗既是文学作品,又是民俗的载体之一,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民俗文化,亦可为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研究的资料和有益的借鉴。因此,乐府诗的民俗学研究不仅对乐府研究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对其他文学史和文体史的研究也不无参考意义。
绪论
选题缘由
研究现状述评
主要内容与研究意旨
上编乐府人物考论
刘生、王昌考
莫愁故事演变的三部曲
西子经典形象的形成与祓禊之俗及魏晋隋唐之女性观
张女考
从何满子传说看中晚唐的怀旧现象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神弦歌》考论
老胡文康考
中编乐府诗模式化意象与情节杂考
城南——情爱与战争的方位符号
乐府诗中的花卉、花果与情爱
折柳、折花赠远的形式与功用
衣带与汉唐婚恋习俗
下编乐府诗与民俗文化综论
民俗文化与乐府诗主旨的形成和变异
水嬉与汉唐乐府诗
乐府艺术对人物传说流布及演变的影响
《文康乐》与汉魏六朝戏剧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这套《汉唐乐府中的民俗因素解析》简直是打开了我对那个遥远时代的全新视角!我一直对唐诗宋词充满兴趣,但总觉得隔着一层面纱,无法真正触碰到古人的生活脉搏。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个遗憾。它不仅仅是学术性的分析,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溯源之旅。作者深入浅出地将那些乐府诗歌中的民俗元素一一剥离出来,从祭祀的仪式、节庆的习俗,到婚丧嫁娶的流程、市井生活的百态,无不包含其中。 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春社”和“秋社”的章节。在我的想象中,古代的节日总是充满了庄重与肃穆,但通过乐府诗的描绘,我看到了劳动人民在丰收时节的喜悦与祈盼,以及社日时分乡邻聚会的热闹景象。那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感,通过文字仿佛触手可及。作者引用的史料详实,考证严谨,但又不至于枯燥乏味。相反,那些细致入微的描写,比如歌谣中对农作物生长的期盼,对神灵的敬畏,甚至对丰收后集体饮宴的欢愉,都让我感受到了古代社会蓬勃的生命力。 读到关于“丧歌”的部分,我更是被深深打动。在现代社会,我们对死亡的态度越来越趋于理性,但乐府诗中那些充满悲伤、怀念,甚至是对死者灵魂的追问,展现了一种与自然、与生命更加紧密相连的古老情感。那些描写送葬队伍的场面,哀乐的渲染,以及亲友对逝者的追忆,都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亲情的珍视。这本书不像是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充满人情味的史书,让我看到了历史深处最鲜活、最动人的部分。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汉唐乐府中的民俗因素解析》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启发。我一直以为民俗就是些零散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习俗,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民俗文化是如何渗透到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又是如何成为理解那个时代社会生活、价值观念乃至精神信仰的钥匙。书中对乐府诗中涉及到的各种民俗活动,如歌舞、宴饮、游戏、占卜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读。 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市井歌谣”的分析。作者通过这些看似朴实无华的歌谣,揭示了汉唐时期社会各个阶层的声音,包括他们的喜怒哀乐、生活压力,甚至是社会的不公。这些歌谣就像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社会缩影,它们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我能够从中想象出街头巷尾的喧嚣,小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以及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将文学与民俗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作者不仅仅是罗列民俗现象,而是深入探究这些民俗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例如,在分析某些祭祀歌谣时,他会追溯其起源,解释其仪式过程,并分析其在当时社会中所起到的凝聚人心的作用。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视角,让我对汉唐时期的社会文化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我“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书籍。而《汉唐乐府中的民俗因素解析》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渴望。《汉唐乐府中的民俗因素解析》的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般的细致,将那些隐藏在乐府诗歌中的民俗碎片一一拾起,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它们重新组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汉唐生活图景。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婚嫁习俗”的章节。在现代社会,婚礼早已形式多样,但我通过乐府诗中的描绘,看到了古代婚礼中那些充满仪式感和象征意义的环节。比如,关于“媒妁之言”、“三书六礼”的细节,以及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在婚礼上的差异。这些内容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婚姻的重视,也让我看到了在那个时代,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承载着家族的希望和社会的责任。 书中对“节庆活动”的描写也同样精彩。那些关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的歌谣,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之中。我能感受到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对团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不仅分析了节庆的起源和演变,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乐府诗,展现了节庆活动是如何成为维系社会关系、传承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民俗并非是僵化的陈规旧俗,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态文化。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汉唐乐府中的民俗因素解析》这个书名,觉得可能会有些枯燥。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所吸引。这本书并没有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带我走进了汉唐乐府的世界,并从中挖掘出了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民俗宝藏。《汉唐乐府中的民俗因素解析》将那些看似遥远的诗歌,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或不熟悉的一些习俗联系起来。 我最感动的,是作者对于“农耕文化”在乐府诗中的体现的解读。在我的印象中,古代诗歌多是写山水、写离别,但这本书让我看到,农耕的辛劳、收获的喜悦、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汉唐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那些关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歌谣,充满了土地的芬芳和生命的律动。我从中感受到了古代人民与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他们对自然的依赖和感恩。 书中对于“民间信仰”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乐府诗中的祭祀、占卜、祈祷等内容,我看到了古人对神灵的敬畏,对命运的思考,以及他们在面对未知时所产生的种种情感。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信仰视为迷信,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在社会结构、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这本书让我明白,民俗信仰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塑造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评分《汉唐乐府中的民俗因素解析》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了解历史,最重要的是走进普通人的生活,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通过对汉唐乐府诗歌的深入解读,将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民俗文化,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不单单是一本关于文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那个时代人民生活方式、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的百科全书。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游艺习俗”的描写。我一直以为,古代人的生活非常单调,但乐府诗中的歌谣,描绘出了丰富的游乐场景,比如各种形式的歌唱、舞蹈、宴会,甚至是一些带有竞技性质的游戏。这些描写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对于生活乐趣的追求。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更是社会群体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巩固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 作者在分析“乡野生活”方面的内容也十分精彩。通过那些描绘田园风光、农民劳作、以及乡间生活片段的乐府诗,我仿佛能听到鸡鸣犬吠,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淳朴自然的乡土气息。这些诗歌展现了汉唐时期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民俗文化深深植根于地域环境和生活实践之中,是理解一个时代社会风貌的独特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